王马超 1,2唐扬敏 1,2邓明雪 1周真真 1[ ... ]刘茜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1.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 200050
2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100864
3 3.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7
间接带隙的Cs2NaBiCl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 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2Ag0.1Na0.9BiCl6:Tm3+双钙钛矿晶体, 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 并系统研究了其光学吸收、光致发射(PL)、光致激发(PLE)、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和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光学性能。共沉淀法制备的Cs2Ag0.1Na0.9BiCl6:Tm3+的光学带隙为3.06 eV。在350 nm紫外光激发下, 可以观察到峰值位于680 nm的近红外宽峰发射, 这源于自陷激子发光。通过引入Tm3+作为新的发光中心, 实现了81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增强, 在780~830 nm波段荧光量子效率(PLQY)从1.67%提高到11.77%, 提高了6.05倍。在650~900 nm波段, Cs2Ag0.1Na0.9BiCl6:Tm3+的近红外PLQY高达25.22%。本研究证明了共沉淀法快速制备的Cs2Ag0.1Na0.9BiCl6:Tm3+钙钛矿作为新型近红外光源材料的可行性。
近红外发光 自陷激子 共沉淀 双钙钛矿 Cs2Ag0.1Na0.9BiCl6 near-infrared emission self-trapped excitons coprecipitation double perovskite Cs2Ag0.1Na0.9BiCl6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9): 1083
作者单位
摘要
快速、高通量的实验方法对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温热处理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针对材料基因工程所需的材料样品库快速热处理技术目前尚是空白。本文报道了一种可用于快速高温热处理阵列样品的多束激光并行加热系统, 介绍了多束激光并行加热系统的设计原理、工作方式、结构细节和软件设计。该装置具有激光加热时间、功率、光斑大小可独立调节、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最大单束激光功率大于100 W, 每束激光的最大稳定加热温度约为2000 ℃。作为典型的应用示范, 进行了一系列Ce3+掺杂钇铝石榴石发光陶瓷的烧结实验,加热温度分别为1400、1500和1600 ℃, 保温时间分别为180、360和540 s, 仪器按照设置好的加热位置和加热曲线自动运行。结果表明: 采用多束激光并行加热系统, 可以在几分钟的热处理时间内获得结晶度和发光性能良好的烧结样品, 比传统制备工艺十余小时的烧结时间大幅缩短。这将为高温热处理的条件筛选和高通量制备提供一种节能省时的新技术方案。
多束激光 快速并行加热 阵列样品 独立控制 YAG:Ce multi laser beam rapid parallel heating sample array independent control YAG:Ce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1): 107
作者单位
摘要
高通量制备可通过并行合成策略快速获得大量成分准连续或梯度变化的样品, 从中筛选出具有最佳成分与性能的目标材料, 将传统的“试错法”研发模式变革为系统寻优的新模式, 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效率。高通量制备实验还可与材料计算和机器学习等虚拟实验相辅相成, 验证计算结果, 并为数据挖掘和应用提供更丰富的实验基础。本文综述了微纳粉体样品库高通量并行合成方法和进展, 这些典型的高通量制备方法为功能粉体材料研发工作者加速实验进程提供了新思路和高效合成路径, 已应用于催化剂、荧光粉、红外辐射材料、电催化材料等的快速发现和优选, 并将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和规模, 凸显其先进性和应用价值。
并行合成 高通量 微纳粉体 阵列样品库 前驱物输运 综述 parallel synthesis high throughput micro-nano powder sample library precursor transport review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2): 1237
武彤 1,2王玲 1,2贺欢 1王慧 1[ ... ]石云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9
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 20141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镥铝石榴石(Lu3Al5O12,LuAG)基闪烁陶瓷的研究进展,总结了LuAG的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能、LuAG基闪烁陶瓷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缺陷研究、组分调控和材料计算在设计新型LuAG基闪烁材料方面的创新成果等。其中稀土Ce3+和Pr3+掺杂的LuAG闪烁陶瓷研究进展较快,部分组分已经实现闪烁性能优于同类单晶,并向器件化推进。Ce∶LuAG陶瓷因其高光效和优异的抗辐照损伤性能,被列为高能物理新一代电磁量能器的备选材料;Pr∶LuAG具有快衰减时间和高温荧光热稳定性,在核医学PET成像和油井勘测等领域显示了应用潜力。基于缺陷工程和能带工程的思想,通过Mg2+、Y3+等掺杂调控基质组分,Ce∶LuAG和Pr∶LuAG陶瓷在闪烁性能上都获得突破性提升;基于透明陶瓷技术,高光学质量的LuAG基闪烁陶瓷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闪烁陶瓷 缺陷 Ce∶LuAG陶瓷 Pr∶LuAG陶瓷 Lu3Al5O12(LuAG) Lu3Al5O12(LuAG) scintillation ceramics defects Ce∶LuAG ceramics Pr∶LuAG ceramics 
发光学报
2021, 42(7): 917
郑哲涵 1,2,*张翔 1,3徐小科 1刘茜 1,3[ ... ]刘光辉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光电研究工程中心, 北京 100049
4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22
5 上海激光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233
采用高温真空烧结技术制备了0.5% Ce∶Y3Al5O12(简称Ce∶YAG)透明荧光陶瓷,在透射模式下分别采用大功率蓝光发光二极管(LED)芯片(3.2 V×0.3 A)激发和LD蓝光光源(0.8 W,1.6 W)激发,系统研究了陶瓷厚度(0.3~2.3 mm)和表面粗糙度(322.86 nm,9.79 nm)等对照明原型器件的色温、显色指数和光电转换效率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表面有一定粗糙度可使原型器件的发光性能整体提高,其中用粗糙度为322.86 nm的 Ce∶YAG透明陶瓷组装的原型器件分别获得了93.6 lm/W(蓝光LED激发)和178.5 lm/W(蓝光LD激发)的高光电转换效率。研究表明,通过调节Ce∶YAG透明陶瓷的厚度和表面状态,可有效提升高功率密度固态照明器件的发光性能。
透明陶瓷 大功率LED 激光照明 光电转换效率 厚度 表面粗糙度 Ce∶YAG Ce∶YAG transparent ceramics high-power LED LD light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ickness surface roughness 
发光学报
2020, 41(11): 1411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2
利用简易的“一锅法”制备了正丁硫醇修饰的MoS2纳米片(MoS2-C4), 并对其结构、组分、形貌及电双稳性能进行了研究。正丁硫醇在反应过程中既作为硫源, 又作为表面活性剂。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六方晶系的MoS2。从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看出样品的形貌为片状, 较大的纳米片是由较小的纳米片自组装而成。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 由吸收峰的位置证明了合成的样品为2H-MoS2纳米片。利用旋涂法将所制备的纳米片与聚乙烯基咔唑(PVK)的混合物制备了电双稳器件, 通过电流-电压(I-V)测试证明了该器件具有很好的电双稳性能。
材料 光电材料 纳米片 电双稳器件 二硫化钼 正丁硫醇 
中国激光
2017, 44(7): 0703017
石云 1,*吴乐翔 1胡辰 1,2刘书萍 1[ ... ]刘茜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50
采用固相反应法、真空烧结制备了高光学质量的Ce:YAG (Ce:Y3Al5O12) 透明陶瓷,在可见光区的透射率大于80%。分别研究了不同Ce3+掺杂浓度(原子数分数分别为0.1%、0.3%、0.5%、1.0%)和不同厚度(0.5、1.0、2.0 mm)的Ce:YAG 陶瓷的流明效率,显色指数和色温等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性能,采用Ce:YAG 陶瓷和商业树脂进行LED 器件封装,获得了131.5 lm/W 的光效。结果表明,Ce:YAG 透明荧光陶瓷有望成为适合大功率LED 器件的荧光材料。
材料 Ce:Y3Al5O12透明陶瓷 白光LED 流明效率 器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 51(5): 0523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50
采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Mn-Mg 共掺的Al23O27N5荧光粉。结果显示煅烧条件和Mn的掺杂浓度对Mn-Mg共掺的AlON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都有重要影响。获得纯相AlON的温度从未掺杂的1 900 ℃下降到10% Mn和10% Mg(摩尔分数)共掺杂的1 800 ℃。晶格参数随着Mn掺杂浓度升高而增加, 说明Mn进入了AlON晶格中。未掺杂和Mg单掺以及10% Mn和10% Mg共掺杂样品的发射光谱都含有一个350~600 nm之间的宽带发射。绿光发射归属于Mn的3d电子之间的传输。蓝光发射可能与杂质或Al空位相关。
光致发光 纯相 photoluminescence pure phase AlON AlON 
发光学报
2013, 34(3): 29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