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1,2,**†禹湘 1†安喜梅 1谭巧玲 1[ ... ]张绍安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2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X交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近红外光源对生物组织具有穿透力强、无损检测、信噪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成分检测、安防监控、生物医学等领域。但是目前缺乏高效率、便携化的近红外光源,这成为了限制智能检测技术发展的关键。与传统的近红外光源相比,荧光粉转换的近红外LED光源(NIR pc-LED)具有便携、高效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水热法合成了Li3Na3Ga2F12∶Cr3+近红外宽带荧光粉,并通过控制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等参数,确定了荧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方案,研究了氟化物颗粒尺寸、形貌演化,以及Cr3+掺杂浓度对Li3Na3Ga2F12∶Cr3+发光性能的影响。Li3Na3Ga2F12∶Cr3+材料能够实现630~980 nm范围宽带发射,半峰全宽(FWHM)为110 nm,峰值为766 nm,其内量子效率高达74%。结合商用蓝光LED,成功封装了近红外宽带LED光源,其在50 mA驱动电流下的近红外光输出功率是10.32 m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1%。最后通过鸡胸肉下的静脉近红外成像以及夜视成像演示,验证了该近红外宽带LED光源在医疗以及食品检测等成像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
绿色合成 宽带近红外发光 Li3Na3Ga2F12∶Cr3+ LED器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3): 0316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新疆 喀什 844000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前沿医学技术研究院,上海 2016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Bi2-xGa3.985O9∶1.5%Fe3+xEu3+(BGO∶1.5%Fe3+xEu3+x=0~2%)长余辉纳米粒子(PLNP),详细研究了Eu3+掺杂浓度及煅烧温度对BGO∶1.5%Fe3+ PLNP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的PLNP组成为Bi1.99Ga3.985O9∶1.5%Fe3+,1%Eu3+,属于莫来石晶体结构,发射峰处于798 nm,在900 ℃煅烧1 h时,可获得高纯度的BGO∶1.5%Fe3+,1%Eu3+ PLNP,其平均电子陷阱能级深度为0.676 eV。与Fe3+单掺杂BGO∶1.5%Fe3+ PLNP相比,Eu3+共掺杂BGO∶1.5%Fe3+,1%Eu3+ PLNP后,荧光寿命(τav)从13.77 s增大至15.56 s,余辉发光时间从3 h延长至8 h以上。由于共掺杂BGO∶1.5%Fe3+,1%Eu3+ PLNP中存在从Eu3+到Fe3+的能量传递,共掺杂PLNP的余辉强度增大,发光时间延长。制备了长波长发射、具有余辉发光性能的BGO∶1.5%Fe3+,1%Eu3+ PLNP,该材料在生物成像、疾病检测及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材料 近红外发光 长余辉纳米粒子 共掺杂 镓酸铋 
光学学报
2024, 44(2): 0216001
王马超 1,2唐扬敏 1,2邓明雪 1周真真 1[ ... ]刘茜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1.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 200050
2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北京 100864
3 3.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7
间接带隙的Cs2NaBiCl6双钙钛矿材料具有近红外宽波段发射特性, 但低发光效率限制了其在近红外发光领域的应用。本工作通过共沉淀法快速制备微米级尺寸的Cs2Ag0.1Na0.9BiCl6:Tm3+双钙钛矿晶体, 实现了近红外荧光增强, 并系统研究了其光学吸收、光致发射(PL)、光致激发(PLE)、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和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光学性能。共沉淀法制备的Cs2Ag0.1Na0.9BiCl6:Tm3+的光学带隙为3.06 eV。在350 nm紫外光激发下, 可以观察到峰值位于680 nm的近红外宽峰发射, 这源于自陷激子发光。通过引入Tm3+作为新的发光中心, 实现了81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增强, 在780~830 nm波段荧光量子效率(PLQY)从1.67%提高到11.77%, 提高了6.05倍。在650~900 nm波段, Cs2Ag0.1Na0.9BiCl6:Tm3+的近红外PLQY高达25.22%。本研究证明了共沉淀法快速制备的Cs2Ag0.1Na0.9BiCl6:Tm3+钙钛矿作为新型近红外光源材料的可行性。
近红外发光 自陷激子 共沉淀 双钙钛矿 Cs2Ag0.1Na0.9BiCl6 near-infrared emission self-trapped excitons coprecipitation double perovskite Cs2Ag0.1Na0.9BiCl6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9): 108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100
2 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济南 250100
本文使用导模(EFG)法生长了Ni掺杂β-Ga2O3单晶,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劳厄衍射(Laue diffraction)分别验证了其晶体结构和晶体质量。进一步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透过光谱及红外透过光谱研究了Ni2+掺杂对β-Ga2O3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其(100)面的紫外截止边为252.9 nm,对应的光学带隙为4.74 eV。此外,阴极荧光(CL)光谱测试结果显示,Ni2+掺杂β-Ga2O3单晶在600~800 nm具有宽带近红外发光特性,有望拓宽β-Ga2O3单晶材料在宽带近红外方面的应用。
氧化镓 宽禁带半导体 光电性能 宽带近红外发光 导模法 Ni掺杂 Ga2O3 wide-bandgap semiconduct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broadband near-infrared luminescent EFG method Ni doping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8): 1373
作者单位
摘要
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 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 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激增的信息量急需构筑海量光通信系统, 充分利用全波石英光纤低损耗带宽资源。这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宽带光放大材料。因此, 宽带近红外发光玻璃及光纤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发展迅猛。本文介绍了宽带近红外发光玻璃及光纤的发展现状, 内容包括稀土、过渡金属、主族元素、量子点掺杂玻璃及光纤, 分析这些玻璃及光纤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宽带近红外发光玻璃及光纤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宽带 近红外发光 玻璃 光纤 broadband 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glass fiber 
硅酸盐学报
2022, 50(4): 1109
作者单位
摘要
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 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浙江 宁波 315211
可调宽带近红外发光材料作为红外光源和可调谐光纤激光器核心组件, 在高容量光纤通信、成像和遥感等现代技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碲掺杂钙-铝-锗酸盐玻璃的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调控方案及其机理。通过引入碳构建还原气氛, 还原TeO2原料为碲原子; 再优化CaO、Al2O3含量, 调整碲掺杂钙-铝-锗酸盐玻璃中碲拓扑笼的结构和大小, 稳定并调控碲团簇发光中心, 实现高效且可调谐的宽带近红外发光。最后通过改变TeO2掺杂含量, 提供可形成团簇的合适含量碲源, 进一步增强碲近红外发光, 并揭示了碲近红外发光性能调控机理。本研究为未来宽带、高效、可调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 推进了其在宽带光放大器和可调谐激光器中的应用。
碲团簇 近红外发光 宽带可调谐 调控机理 tellurium clusters 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tunable broadb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发光学报
2022, 43(1): 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计量大学 材料与化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人工晶体研究中心, 上海 201899
近年来, 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 重点介绍了基于Eu2+-Sm2+能量传递的新型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晶体的发光机理、闪烁性能和实现高效红光-近红外闪烁发光的材料选择原则, 并从材料制备和探测器应用的角度分析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闪烁晶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红光-近红外发光 闪烁晶体 光电转换器件 金属卤化物 核辐射探测 red and near-infrared luminescence scintillation crystal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metal halide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ion 
发光学报
2021, 42(11): 166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工业大学光电子智能化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3
2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3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由于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量子点在光电器件、生物医学、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Ⅳ-Ⅵ族半导体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波段可以覆盖整个近红外光通信波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了提升量子点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科学家提出将量子点掺入玻璃基质中,从而得到块体和固态发光材料。本文阐述了PbSe和PbS量子点掺杂玻璃和光纤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材料 量子点玻璃 量子点光纤 近红外发光 半导体量子点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5): 1516018
作者单位
摘要
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总结了铋(Bi)离子在荧光粉、玻璃、晶体等基质材料中的发光特性。Bi0和Bi+通常显示为近红外发光,Bi2+通常在600~800 nm范围内显示为红色发光,Bi3+在不同基质晶体场影响下在紫外至橙红色区域内显示发光,Bi5+通常在1000~1600 nm范围内显示为近红外发光,Bi团簇离子根据自身价态和基质的不同可以显示为近红外至中红外发光。不同基质的晶体场影响Bi离子的发光性能,从而丰富了Bi离子的发光特性。归纳了不同价态的Bi离子的发光机制,为新型Bi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帮助。
材料 铋离子 红色发光 近红外发光 中红外发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5): 1516015
作者单位
摘要
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南阳 473000
稀土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性能在光通信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应用广泛。针对材料近红外发光性能较弱的问题, 采用Ce3+的敏化作用, 提高Nd3+的近红外发 光性能。利用提拉法生长得到大尺寸的Ce3+和Nd3+共掺杂Y3Al5O12(YAG)单晶, 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物相进行分析, 并通过透射光谱对晶体透光率和吸收性质 进行了表征。通过对Ce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 初步判断Ce3+和Nd3+间的能量传递行为。并通过Nd3+近红外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 研究Ce3+对Nd3+发光的影 响。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Ce3+向Nd3+的有效能量传递作用, YAG∶Ce3+,Nd3+在450 nm蓝光激发时, 近红外1 060 nm发光增强1.5倍。
钇铝石榴石单晶 稀土掺杂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近红外发光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single crystal rare earth doping luminescence property energy transfer near infrared luminescence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3): 40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