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光电带隙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的NaY(MoO4)2∶Er3+荧光粉材料, 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微观形貌由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测得。Er3+掺杂的 NaY(MoO4)2 纳米晶体的斯托克斯荧光发射光谱是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测得的。NaY(MoO4)2∶Er3+荧光粉材料的两个能级2H11/2-4I15/2 和 4S3/2-4I15/2跃迁的发射强度比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NaY(MoO4)2∶Er3+荧光粉材料的温度传感特性依赖于Er3 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11/2-4I15/2 和 4S3/2-4I15/2 的发射强度。研究表明, 在一个相对大的传感温度范围(303~573 K), 600 ℃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比900 ℃煅烧的样品高, 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随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600 ℃煅烧的样品的温度传感灵敏度为 1.36×10-2 K-1 , 比900 ℃煅烧的样品高76.6%。最后, 解释了基于不同煅烧温度的温度传感灵敏度的物理机制。
熔盐法 NaY(MoO4)2∶Er3+荧光粉 温度传感 molten salt method NaY(MoO4)2∶Er3+ phosphors temperature sensing 
发光学报
2017, 38(12): 1582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光电带隙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Eu3+、Sm3+单掺和共掺Gd2(WO4)3纳米发光材料, 对所制备的纳米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得样品为Gd2(WO4)3的底心单斜结构, Eu3+的摩尔分数为20%时,Gd2(WO4)3∶20%Eu3+的发光最强。Sm3+对Eu3+有敏化作用,使Eu3+的5D0→7F2发射明显增强。 用464 nm的光激发时, Sm3+对Eu3+的敏化作用强于用395 nm的光激发。 Sm3+的摩尔分数为5%时,样品Gd2(WO4)3∶20%Eu3+, 5%Sm3+的5D0→7F2发射强度最大。 Sm3+的掺入使监测Eu3+的5D0→7F2跃迁的激发光谱强度明显增大, 且拓宽了可被LED有效激发的波长范围。在405 nm和440 nm波长的光激发下, 也可以明显观察到样品Gd2(WO4)3∶20%Eu3+, 5%Sm3+中Eu3+的5D0→7F2跃迁。
共沉淀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energy transfer photoluminescence 
发光学报
2013, 34(2): 171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光电带隙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采用水热法, 通过变化水热反应时间制备出不同的BaWO4∶Eu3+样品, 利用XRD和SEM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 研究了基质晶体生长取向对BaWO4中Eu3+离子特征发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BaWO4∶Eu3+样品在395 nm近紫外光或464 nm蓝光激发下发射578, 592, 612 nm的红光, 其中612 nm(5D0→7F2)发射强度明显高于592 nm (5D0→7F1)。在水热温度160 ℃的情况下,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四方相, 不同的水热反应时间将影响晶体在各晶向的生长速度, 进而影响晶体的对称性和发光性能。水热时间为10 h时的发射强度最大。
水热法 纳米荧光粉体 发光 hydrothermal method BaWO4∶ Eu3+ BaWO4∶Eu3+ nano-phosphor luminescene 
发光学报
2012, 33(8): 851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用沉淀法合成了Y10W2O21∶Eu纳米发光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测量了各样品的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绘制了Eu3+发光的浓度猝灭图, 计算了各样品的部分J-O参数和Eu3+ 5D0能级量子效率, 对Eu3+掺杂的Y10W2O21纳米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证明, Y10W2O21∶Eu纳米发光材料中的Eu3+ 5D0—7F2跃迁的红色发光也能被394 nm近紫外光和464 nm蓝光有效激发, 具有制备成本低、 猝灭浓度高等优点, 有潜力成为高效的近紫外(蓝光)管芯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
白光LED 纳米荧光粉 钨酸盐 White LED Nanophosphor Eu3+ Eu3+ Tungstat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12): 3218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MoO4∶Eu3+,Sm3+纳米荧光粉材料。系统研究了Sm3+离子的引入对CaMoO4∶Eu3+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纳米材料的尺寸随着Sm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变小。Sm3+的引入,可实现Sm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 使Eu3+在近紫外405 nm处的激发增强,进而使Eu3+在613 nm的红光发射增强,且Sm3+的摩尔分数为5%时,发光强度最强。计算得到CaMoO4∶0.1Eu3+和CaMoO4∶0.1Eu3+,0.05Sm3+红光发射的色度坐标分别为(0.661,0.329)和(0.667,0.328)。可见,Sm3+的引入可有效提高CaMoO4∶0.1Eu3+发光的色纯度,使之更好地接近国际标准值(0.67,0.33)。
CaMoO4∶Eu3+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Sm3+离子 共沉淀法 CaMoO4∶Eu3+ red phosphors white LED Sm3+ ion coprecipitation method 
发光学报
2011, 32(5): 45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130033
3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辽宁 大连116026
用燃烧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和40 nm的(Y0.96Er0.02Yb0.02)O3纳米晶体样品, 并通过1 200 ℃高温退火获得了同样组分的体材料样品。 利用X射线衍射谱(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透射电镜(TEM)和透射电镜(SEM)照片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测量了不同样品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和近红外发射光谱。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 随着粒径的减小, 样品发射光谱中红光和近红外发射的成分增加。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 能够吸附更多的OH-(振动能量3 200~3 800 cm-1), OH-数量的增加使电子从Er3+的4I11/2→4I13/2能级(能量差3 600 cm-1)的无辐射弛豫速率增大, 这一无辐射弛豫过程减少了4I11/2上的电子布居数, 使绿光发射减弱; 同时增加了4I13/2上的电子布居数, 使红光和近红外发射增强。 40 nm样品的1.5 μm发射主峰强度是体材料的1.6倍, 这一结果对纳米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是很有意义的
近红外 发光增强 无辐射驰豫 纳米晶体 Near infrared Enhancement Nonradiative relaxation Nanocrystallin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5): 12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33
3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系,辽宁 大连 116026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Ln3+ (Ln=Tb,Tm,Eu)掺杂浓度和不同粒径的Y2O3:Ln纳米晶体粉末样品,并通过高温退火获得了相应掺杂浓度的体材料样品。测量了纳米和体材料样品的发射光谱、XRD谱并拍摄了不同粒径样品的TEM照片。研究了纳米Y2O3:Ln晶体粉末中发光中心的浓度猝灭现象和不同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行为。研究发现,在Y 2O 3纳米晶体粉末中,Tb3:5D 4→ 7F 5和Eu3+:5D 0→ 7F 2发光的浓度猝灭与体材料中相似,而Tb3+ :5D 3→ 7F 5和Tm3+ :1D 2→ 3H 4发光的猝灭浓度明显高于体材料。这是因为纳米微晶的界面会阻止能量传递的进行,产生较强的尺寸限制效应,抑制发光材料中发光中心之间能量传递的进行,但不同类型的能量传递对粒径尺寸变化的依赖关系不同。尺寸限制效应对长程相互作用类型的能量传递(如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明显,对短程相互作用类型的能量传递(如交换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小。
Eu)纳米晶体 浓度猝灭 能量传递 尺寸限制效应 Y2O3:Ln(Ln=Tb Y2O3:Ln(Ln=Tb Tm Tm Eu) nanocrystal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Energy transfer Size confinement effec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1): 151
孟庆裕 1,2,*陈宝玖 1,3赵晓霞 1,2颜斌 1,2[ ... ]许武 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3 大连海事大学物理系, 大连 116026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合肥 230026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Tb3+掺杂浓度和不同粒径的Y2O3:Tb纳米晶体粉末样品, 并通过高温退火获得了相应Tb3+掺杂浓度的体材料样品。测量了纳米和体材料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荧光衰减曲线, 并拍摄了不同粒径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研究纳米Y2O3:Tb晶体粉末中Tb3+离子的4f5d跃迁发现, 由于在近表面的低结晶度环境和颗粒内部的高结晶度环境中Tb3+离子4f5d跃迁对应的激发峰位置不同, 不同粒径样品中处于这两种环境的Tb3+离子比例也不同, 激发谱的谱线形状存在较大差别, 还对Tb3+离子的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 发现 Y2O3:Tb 晶体粉末中Tb3+的 (5D3, 7F6) →(5D4, 7F0)能量传递类型为受纳米限域效应影响很大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5D4→7F5(543 nm)发光浓度猝灭的是不同Tb3+离子5D4能级之间交换相互类型的能量传递, 此类型的能量传递受纳米限域效应影响较小。
光学材料 发光 纳米材料 能量传递 
光学学报
2007, 27(2): 29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