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生物吸附法以其材料易得、 吸附效果好、 易解析、 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溶液中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光谱学显示苦荞茶含有多种基团且表面结构疏松, 对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具有一定吸附潜力。 探讨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吸附作用光谱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SEM)、 能谱分析(EDS)、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苦荞茶吸附铅、 铜、 镉、 锌、 铬前后进行表征, 初步解析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吸附作用。 使用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 Freundlich, Temkin和Dubinin-Radushkevich) 与动力学方程(准一级、 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来评价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吸附方式及行为。 响应面法是一种数学建模的优化方法, 能回归拟合各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函数关系, 从而确定实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目标值的影响程度。 采用响应面法考察目标离子初始浓度(A)、 吸附剂颗粒大小(B)、 吸附剂投加量(C)和吸附时间(D)四个因素对苦荞茶吸附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能力的影响作用及程度。 等温吸附方程显示, 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吸附方式以多层吸附方式为主, 伴有其他吸附类型, 苦荞茶对目标重金属吸附量排序为: 铅>镉>铜>锌>铬, 即为: 30.67>16.18>13.85>10.81>8.43 mg·g-1。 动力学方程与苦荞茶扫描电镜(SEM)提示, 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 其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作用共同控制, 而且苦荞茶表面疏松的结构出现表面趋于平滑, 孔洞出现融合的现象。 能谱分析(EDS)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被苦荞茶所吸附, 苦荞茶中-OH, -CH2, -CH3, CO, -NH, -C-O, CH基团参与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镉离子结合吸附作用并存在同一类型的基团吸附结合不同目标离子的现象。 响应面法构建考察因素影响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去除能力模型, 其调整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Adj R2Pb=97.10, Adj R2Cu=98.44, Adj R2Cd=94.55, Adj R2Zn=92.71, Adj R2Cr=97.02, 说明非线性模型可用来评价考察因素对苦荞茶吸附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影响作用。 响应面法分析表明, 考察因素[离子初始浓度(A)、 吸附剂颗粒大小(B)、 吸附剂投加量(C)和吸附时间(D)]对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去除率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为: 铅离子(A>D>B>C)、 铜离子(A>C>D>B)、 镉离子(A>B>C>D)、 锌离子(B>C>A>D)、 铬离子(C>B>D>A)。 研究结果说明, 苦荞茶对水溶液中铅、 铜、 镉、 锌、 铬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为苦荞茶拓展新的应用途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生物吸附 苦荞茶 响应面法 重金属离子 Biosorption Tartary buckwheat te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eavy metal ion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1): 269
作者单位
摘要
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四川 成都 610500
山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石边坡, 前期研究表明边坡创面人工土壤受Pb污染, 且有中等程度的富集。 土壤类型、 植被搭配类型是影响Pb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却未见人工土壤及植被搭配类型对Pb迁移特性影响的相关报道。 该研究以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为对象,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机制; 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进一步考察在暴雨径流作用下, Pb在不同植被搭配类型的边坡人工土壤中的迁移过程。 结果表明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急速增加, 等温曲线呈“S”型, 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行为, R2为0.91。 二次幂函数方程能较好描述NH4AC对铅的解吸过程, R2为0.96。 人工土壤有高岭石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高岭石表面—OH、 腐殖质表面—OH和—COOH参与吸附作用, 置换出H+。 人工土壤易将交通运输产生的Pb固定, 但又容易再次释放。 不同植被搭配类型边坡Pb流失量表现为草本>草本+灌木>草本+灌木+乔木。 暴雨径流作用下Pb随沉积物相流失是边坡创面人工土壤Pb流失的主体, 边坡土壤的侵蚀是导致Pb迁移扩散的主要原因, 因此促进边坡植被的恢复, 减小边坡人工土壤的侵蚀作用是防止Pb迁移扩散的关键。
人工土壤  迁移 岩石边坡 植被搭配类型 Artificial soil Pb Migration Railway cut slopes Vegetation mod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1): 3543
作者单位
摘要
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四川 成都 610500
探究油菜秸秆髓芯、 外壳、 籽荚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能力及其吸附机理。 以水溶液中Pb(Ⅱ)最大去除率为评价指标, 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实验来分析溶液pH、 Pb(Ⅱ)初始浓度、 粒径大小、 油菜秸秆各部位投加量和时间因素对油菜秸秆吸附Pb(Ⅱ)的影响程度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优化出最佳吸附条件参数组合; 应用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线模型来拟合油菜秸秆各部位对Pb(Ⅱ)吸附过程, 评价其吸附行为; 用红外光谱对吸附水溶液中Pb(Ⅱ)前后的油菜秸秆髓芯、 外壳、 籽荚进行表征, 探讨其基团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水溶液pH与油菜秸秆髓芯、 外壳、 籽荚的投加量两个因素是影响油菜秸秆对水溶液中Pb(Ⅱ)去除的关键因素。 模型回归决定系数分别是R2髓芯=0.9664, R2外壳=0.970 1, R2籽荚=0.964 9, 方程拟合较好, 模型可用。 油菜秸秆髓芯、 外壳、 籽荚对Pb(Ⅱ)的吸附行为符合二阶动力学方程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 对水溶液中Pb(Ⅱ)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5.14, 78.74和90.09 mg·g-1。 通过比较油菜秸秆髓芯、 外壳、 籽荚吸附水溶液中Pb(Ⅱ)前后红外光谱图发现, 油菜秸秆各部位基团(羟基、 羧基、 酰胺等基团)发生了峰波数位移、 强度降低的变化, 提示这些基团在吸附水溶液Pb(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油菜秸秆  响应面法 生物吸附 Rape straw Lea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iosorp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9): 284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610064
2 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四川 成都610083
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关系到边坡植被的恢复。 优化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的分析条件, 建立了测定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 分析评价了铁路岩石边坡人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结果表明: 最佳消解体系为HNO3-H2O2-HF, 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精密度和相对偏差分别小于4%和5%。 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Cd, Pb, Zn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土壤, 其浓度分别为对照土壤的4.7, 1.3, 1.2倍; 但Cr, Cu, Fe的浓度与对照土之间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可靠方法, 为铁路岩石边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微波消解 原子吸收 人工土壤 重金属元素 Microwave digestion AAS Artificial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8): 22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64
2 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6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4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铁路岩石边坡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直接关系到铁路岩石边坡生态系统以及周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安全。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途经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的成达铁路岩石边坡土壤与对照土壤中Pb, Cd, Zn, Cu, Mn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 铁路岩石边坡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和Mn的含量比对照土壤增加明显, 增加幅度高达29.7%~35.4%; 但重金属元素Cd, Zn, Cu在铁路岩石边坡土壤与对照土壤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铁路 岩石边坡 原子吸收光谱法 重金属 Railway Rock-cut slope AAS Heavy meta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9): 257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