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晋中学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2 电磁防护材料及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06
3 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设计了一种由金属Ag和ITO(In2O3∶Sn锡掺氧化铟)薄膜呈周期排布的金属光子晶体(Metal photonic crystals,MPCs)。采用时域有限元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计算仿真了周期和周期数对其可见光透光率和反射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当金属Ag和ITO组分比一定时, 随周期增加, 可见光透光率曲线相应变宽, 强度降低。当周期数大于4以后, 可见光透光率曲线不再随周期数增加而相应变宽。随着入射角度的提高, 可见光透光率曲线峰值发生蓝移, 宽度相应变宽, 强度相应降低。随着Ag膜层层数的增加, 可见光透光率的共振峰(透射峰)相应增加。MPCs的可见光透光率峰值与反射率的峰谷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
金属光子晶体 可见光透光率 可见光反射率 入射角 metal photonic crystal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visible light reflectance incident angle 
发光学报
2019, 40(8): 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三研究所 电磁防护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06
2 山西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 太原030006
考虑材料的电磁屏蔽特性和可见光透过的矛盾, 设计了以铝/氧化铟锡(Ag/ITO)为周期的光子晶体薄膜以实现电磁屏蔽和可见光透过的兼容。首先根据电磁屏蔽和可视的双重需求, 优化了光子晶体的组份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接着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以Ag/ITO为周期的光子晶体薄膜, 并对光子晶体薄膜的屏蔽和可见光透光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光子晶体薄膜在金属Ag总膜厚大于可见光趋肤深度而远小于微波波段趋肤深度时, 在可见光波段的最高透光率高达55%, 而在微波x频率段的屏蔽性能最高可达65 dB。通过结构设计, 使薄膜的可见光透光率曲线与人眼的敏感曲线相吻合。随着每个周期Ag膜层的厚度增加, 方阻相应降低, 微波屏蔽性能相应提高。随着周期数的增加, 薄膜的可见光透光率没有相应降低、屏蔽性能没有相应提高。设计的光子晶体薄膜在30 MHz~18 GHz较宽波段的屏蔽性能均大于40 dB。这种设计方法为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可见光透明兼容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薄膜 ITO/Ag薄膜 电磁屏蔽 透明金属 photonic crystal photonic crystal thin film ITO/Ag thin film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transparent metal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6): 151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电磁防护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06
3 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金属网栅和氧化铟锡(ITO)等透明导电膜是实现电磁屏蔽和可视兼容的常用材料,但其屏蔽和可见光透射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过解决屏蔽、导电与可视性能相互制约的矛盾,可有效提高电磁屏蔽与可视性能的兼容性。为此,报道了一种金属光子晶体透明膜。采用磁控溅射制备了ITO/Ag 为周期的金属光子晶体透明膜,研究了周期结构对样品屏蔽效能、透射率和方阻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单位周期金属膜厚的增加,可见光600~800 nm 波段透射率降低10%以上,可见光透射光谱变窄。同时400~600 nm 波长范围内透射率并没有随金属膜厚的增加而降低,甚至升高。随着单位周期金属膜厚增加,微波频段的屏蔽效能相应提高,方阻相应降低。实验证实:光子晶体膜的屏蔽效能与光子晶体中总金属膜厚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而是与“金属-电介质”的纳米周期结构相关。制备了一种屏效高达70 dB,方阻低达2.1 Ω ,透射率大于50%的光子晶体膜。
薄膜 金属光子晶体 屏蔽效能 透射率 方阻 
光学学报
2015, 35(8): 083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西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电磁防护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06
利用磁控溅射分层制备Ag和SiO2薄膜, 通过快速热处理, 使Ag颗粒富集在复合薄膜的表面。研究了Ag膜层厚度、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和退火方式对Ag颗粒形貌的影响,以及Ag颗粒致密度对其共振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每层Ag膜的厚度, 可有效控制Ag颗粒形貌。当每层金属为2 nm、退火温度为500 ℃时, 形成的颗粒粒径大小均匀且致密度较高。通过间断退火可有效降低Ag颗粒的粒径。发现Ag颗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并没有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明显降低, 甚至提高。这和以往的报道不同。通过深入研究金属颗粒表面等离子体产生机理, 发现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增强的原因是致密度较高的颗粒表面能级与费米能级差值较大, Ag颗粒内部的电子向颗粒表面迁移越多, 形成新的费米能级E′F的电子数就越多,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就越强。最终得出了金属颗粒共振吸收不单纯依赖于金属粒径、和颗粒的致密度也有很大关系的结论。
颗粒致密度 表面等离子体 退火 费米能级 共振吸收 particle density surface plasma thermal treatment Femi level resonance absorption 
发光学报
2015, 36(2): 23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