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710021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40 nm)/NPB(40 nm)/TCTA(10 nm)/CBP∶GIr1(14%)∶R-4B(2%)(20 nm) /间隔层(3 nm)/ CBP∶GIr1(14%)∶R-4B(2%)(10 nm)/BCP(10 nm)/Alq3(40 nm)/LiF(1 nm)/Al(100 nm) 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间隔层分别为CBP, TCTA, TPBI和BCP, GIr1和R-4B分别为绿红磷光材料。 通过加入不同间隔层来调控载流子和激子在发光层内的分布并研究了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TCTA, TPBI和BCP分别作为间隔层的器件较CBP为间隔层的参考器件, 电压为6 V时, 电流效率分别高出59%, 79%和93%, 以BCP为间隔层的器件效率最高达到22.58 cd·A-1; TPBI和BCP为间隔层相对于以TCTA为间隔层的器件, 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 效率滚降更小。 分析原因TCTA间隔层较高的LUMO能级和三线态能量将电子和激子限制在较窄的复合区域, 提高了载流子相遇形成激子的概率, 在较高电流密度下猝灭也更严重; TPBI和BCP由于具有较高的HOMO能级和电子传输能力, 拓宽了激子的复合区域。 间隔层引起电子或空穴的累积, 形成较高的空间电场, 有利于发光层相应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 由于发光层掺杂方式为红绿共掺, 器件均获得了较好的色坐标稳定性。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间隔层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Phosphor Spacer lay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2): 322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40 nm)/NPB(40 nm)/TCTA(10 nm)/CBP: Ir(ppy)2acac(x%)(30 nm)/BCP(10 nm)/Alq3(40 nm)/LiF(1 nm)/Al(100 nm)的器件,Ir(ppy)2acac为绿色磷光染料,x分别为4%、6%、8%、10%。通过调节绿色磷光染料的掺杂浓度,对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掺杂浓度为8%,亮度为490 cd/m2,器件获得最高电流效率为69.43 cd/A,相比4%的器件高出27.5%。分析原因是掺杂浓度越高,载流子在绿色染料上复合的几率越高; CBP与Ir(ppy)2acac的LUMO能级均为2.5 eV,注入主体CBP上的电子可以直接传递给掺杂染料,避免电子对掺杂染料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较高的掺杂浓度更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然而,较高的掺杂浓度会引起三线态激子的猝灭效应。另外,由于TCTA、BCP为载流子阻挡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量,可以将载流子和激子限制在发光层内。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掺杂浓度 阻挡层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phosphor doping concentration barrier layer 
液晶与显示
2014, 29(3): 328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 电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40 nm)/NPB(40 nm)/TCTA(10 nm)/CBP∶GIR1(14%)(x)/CBP∶R-4B(6%)(30-x)/BCP(10 nm)/AlQ(40 nm)/LiF(1 nm)/AL(100 nm)的绿红磷光器件。通过调节红绿发光层的相对厚度,对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为15 nm,电压为6 V,电流密度为2556 mA/cm2,得到最高电流效率为15.4 cd/A,红色发光峰值强度相对较大,绿色峰值稍弱的电致发光光谱。分析原因可能是掺杂染料与临近层的能级匹配和浓度等会影响发光层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空穴及电子阻挡层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限制作用会提高掺杂染料在发光层的复合几率;另外,CBP的空穴迁移率大于电子迁移率,发光的主要区域位于发光层与BCP界面,掺杂于该区域的R-4B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
有机电致发光 磷光 BCP BCP electroluminescent phosphor 
液晶与显示
2014, 29(1): 22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710021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40 nm)/空穴传输层/CBP∶Ir(ppy)2acac(8%)(30 nm)/BCP(10 nm)/Alq3(40 nm)/LiF(1 nm)/Al(100 nm)的器件, 其中Ir(ppy)2acac为绿色磷光染料, 空穴传输层分别为TAPC(50 nm)、TAPC(40 nm)/TCTA(10 nm)、NPB(50 nm)、NPB(40 nm)/TCTA(10 nm)。通过使用4种不同结构的空穴传输层, 对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空穴传输层对器件的发光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电压为6 V、电流密度为2 mA/cm2的条件下, 4种结构的器件的电流效率分别为52.5, 67.8, 35.6, 56.6 cd/A。其原因是TAPC/TCTA及NPB/TCTA能级结构更有利于空穴对发光层的注入而且TAPC拥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 另外, TAPC及TCTA拥有较高的LUMO和三线态能量, 可以有效地将电子和三线态激子束缚在发光层内, 增加绿光染料的复合发光几率。所制备的器件均表现出良好的色坐标稳定性。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空穴传输层 阻挡层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hole transport layer blocking layer 
发光学报
2013, 34(11): 1457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电信学院, 陕西 西安710021
使用R-4B作为磷光掺杂剂, CBP为主体, 制作以BCP调节载流子复合的红色磷光器件, 器件结构ITO/MoO3(30)/NPB(40)/TCTA(10)/CBP:R-4B(6%)(15)/BCP(x)/CBP:R-4B(6%)(15)/BCP(10)/Alq3(40)/LiF/Al, 其中x为BCP的厚度, 对五种不同厚度的器件和一个对MoO3优化好且不加BCP的对比器件, 来研究它们的发光性能和效率。 实验表明: 对于面积为1.18 cm2的器件, BCP为4 nm, MoO3在30 nm时, 它的性能达到了最佳, 启亮电压为4 V, 最大效率为18.9 cd·A-1, 其对应的EL主峰位于612 nm, 色坐标为(0.643, 0.353), 得到了稳定高效的红色磷光OLED器件。
磷光 效率 BCP BCP OLED OLED Phosphor Efficienc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7): 1767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710021
绿色GIr1和红色R-4B磷光染料, 采用红绿红、 绿红、 红绿、 绿红绿等顺序, 与主体材料CBP共蒸, 制备了四种红绿磷光器件, 并结合TCTA和BCP对载流子和激子的阻挡作用, 研究了发光层掺杂顺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四种器件光谱、 光效、 亮度和发光颜色均有较大差异, 且BCP和CBP界面附近是主要的激子复合区。 在电压为5v,红绿红掺杂型器件, 亮度、 电流效率和色坐标分别为40.12 cd·m-2, 7.68 cd·A-1 和(0.630 1, 0.365 4); 而绿红绿掺杂型器件为104 cd·m-2, 19.75cd·A-1和(0.371 7, 0.576 8)。 分析认为: CBP与GIr1, R-4B, BCP, TCTA有较大的LUMO能级差异, 发光层中电子的主要传输方式为掺杂分子上的俘获和分子间跳跃, 不同掺杂顺序会形成不同能级势垒分布, 发光层内电荷累积形成的空间电场分布不同。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电子阻挡 空穴阻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Phosphorescence Electron barrier Hole barri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7): 1763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710021
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50 nm)/NPB(40 nm)/TCTA(10 nm)/CBP∶14%GIr1(30 nm)/TCTA(x)/CBP∶2%R-4B(10 nm)/BCP(10 nm)/Alq3(40 nm)/LiF(1 nm)/Al(100 nm)的红绿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GIr1和R-4B分别为红、绿磷光染料。通过在红绿间插入较薄间隔层TCTA的方法, 调节载流子、激子在红绿发光层中的分布, 并结合TCTA和BCP对发光层内载流子和激子的有效阻挡作用, 研究了载流子调控层TCTA在不同厚度下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TCTA为1 nm时, 器件的发光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电压为6 V时, TCTA为1 nm器件的电流密度、亮度、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0.509 mA/cm2、69.91 cd/m2和13.72 cd/A, 而TCTA为0 nm器件的电流密度、亮度、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1.848 mA/cm2、215.7 cd/m2和11.67 cd/A。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 阻挡层 间隔层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phosphorescence blocking layer spacer 
发光学报
2013, 34(7): 87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