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璇 1,2甘婷婷 2,*周蓉卉 3,**殷高方 2[ ... ]黄旭昀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 珠海广睿汇利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4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5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四川 成都 610000
放射性核素进入水环境所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是当今环境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此问题,将蛋白核小球藻作为受试生物,以三种典型放射性核素锶(90Sr)、铯(137Cs)和钴(60Co)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及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Fv是可变荧光,Fm是最大荧光)和光合性能参数(PIABS)对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在180 min短期胁迫下的响应规律与特性,从而明确了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现场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此外,通过Fv/Fm与PI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响应性能的对比,进一步优选出可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灵敏检测的最佳光合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暴露180 min以内,90Sr、137Cs和60Co三种放射性核素均会破坏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系统,引起OJIP曲线的显著变化,表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能够用于水体放射性核素毒性的快速检测;Fv/Fm和PIABS对三种放射性核素的响应均具有活度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表明基于微藻荧光动力学方法所获取的Fv/Fm和PIABS均可作为毒性响应参数用于放射性核素毒性的检测和评估;根据基于Fv/Fm和PIABS所获取的三种放射性核素的20%效应浓度(EC20)和50%效应浓度(EC50)对比可知,PIABS相较于Fv/Fm对放射性核素毒性具有更灵敏的响应特性,因此PIABS是基于藻类荧光动力学技术实现水体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的最佳毒性响应参数。本研究为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
荧光动力学 放射性核素 微藻 光合荧光参数 毒性检测 
光学学报
2024, 44(6): 0601009
甘婷婷 1,2,3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汪颖 1,2,3[ ... ]叶紫琪 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4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以淡水微藻中的蛋白核小球藻为受试生物,以典型毒性氯化消毒副产物氯乙酸及三氯乙腈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动力学方法研究了4种光合荧光参数Fv/FmFv/FoFm/FoFo为初始荧光强度,Fm为最大荧光强度,Fv=Fm-Fo)及PIABS对两种消毒副产物的响应规律,并分别从对低质量浓度与等质量浓度消毒副产物响应性能、10%效应质量浓度(EC10)与50%效应质量浓度(EC50)值4个方面对比了4个光合荧光参数的响应灵敏性。结果表明:4个参数对两种消毒副产物都具有质量浓度响应特性,抑制率与消毒副产物质量浓度之间都具有较好的Logistic曲线型剂量-效应关系,修正相关系数Radj2均大于0.993,其中PIABSRadj2最大;4个参数对两种消毒副产物毒性的响应灵敏性从大到小的排序均为PIABSFv/FoFm/FoFv/Fm,因此PIABS是基于荧光动力学方法检测水体氯化消毒副产物毒性较为灵敏的响应指标。该研究结果为发展水体消毒副产物毒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光谱学 荧光 氯化消毒副产物 生物毒性 微藻 荧光动力学 光合荧光参数 
光学学报
2023, 43(24): 2430005
殷卫永 1,2,3,*任刚 4王笑风 1,2,3韩战涛 4[ ... ]李佳佳 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研发中心, 郑州 450000
2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3 河南省固废材料道路工程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 郑州 450000
4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郑州 450000
5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0
为缓解石油沥青短缺局势, 探索微藻油用于沥青改性可行性及改性沥青长期性能, 将微藻液经降解、离心、萃取得到微藻油并制备改性沥青。通过不同微藻油掺量下改性沥青延度、软化点和黏度确定微藻油最佳掺量, 通过高低温流变试验、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分析微藻油改性沥青经旋转薄膜烘箱(RTFOT)短期老化、压力老化容器(PAV)长期老化和紫外老化后性能变化并与SBS改性沥青对比, 借助红外光谱分析微藻油改性沥青分子结构组成。结果表明: 微藻油掺量为30%(外掺质量分数)时, 改性沥青延度达到最大值, 软化点和黏度满足改性沥青要求; 微藻油改性沥青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经RTFOT短期老化后性能差异不显著, 微藻油改性沥青耐PAV长期老化和耐紫外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 尤其是耐紫外老化性能更优。红外分析表明两种改性沥青均含有乙烯基双键、芳香族C-H、甲基和亚甲基等类似成分, 但芳香族C-H、伸缩C-C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藻油改性沥青比SBS改性沥青增加的酰胺不饱和基团和羧基利于改性沥青形成网络分子结构。
道路材料 微藻油 改性沥青 老化 流变 路用性能 红外光谱 road material microalgae oil modified asphalt ageing rheology road performance infrared spectrum 
硅酸盐通报
2022, 41(5): 1838
刘京华 1,2,*陈军 3秦松 3戚泽明 4黄青 1,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29
微藻富含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 蛋白质、 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同时在水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开展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传统的微藻成分的检测分析需要经过微藻细胞研磨破碎、 有机溶剂分离提取、 液(气)相检测等一系列的繁琐的操作步骤, 有费时、 需要高昂的仪器设备、 操作过程复杂等缺点, 因此需要发展更加快速高效的微藻细胞组分检测分析技术。 红外光谱作为一种高效的物质检测和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微藻样品中的蛋白、 脂类、 核酸、 多糖、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等多种成分同时分析, 具有简单、 快速和无损检测等优势, 特别是结合显微镜技术的红外光谱成像可以在微空间尺度上研究单一细胞或组织中各组分的变化。 近年来, 尤其是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红外光谱仪器提供质量更好、 能量更高的同步辐射光源, 使得红外光谱显微光谱及成像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实现了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尺度上对个体进行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观测,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常规的检测分析技术不能同时兼顾高通量测量和高空间分辨率观察之间的矛盾。 首先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分析了显微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生物样品检测中的独特优势, 特别介绍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接下来综述了此项技术在分类鉴定、 生长代谢监测、 育种、 水环境、 食品医药等与微藻相关领域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 比如, 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红外光谱能够进行微藻的快速鉴定、 判别和分类。 利用红外光谱多组分快速检测的优势, 可以实现微藻生长代谢的研究。 基于红外光谱无损、 高效检测的特点, 可以实现油脂、 β-胡萝卜素、 虾青素等高产藻株的快速筛选。 另外, 微藻还可以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活性染料, 利用红外光谱可以对其吸附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机理进行研究。 红外光谱还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微藻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因而可以用于微藻食品药品质量的检测和真伪的鉴定。 然而, 红外光谱在微藻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 尚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对此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 对红外光谱在微藻的规模化养殖、 高产藻株的筛选、 微藻的生理、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展望。
红外光谱技术 中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显微光谱成像 同步辐射 微藻 Infrared spectroscopy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icrospectroscopy imag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alga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1): 7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2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对藻类的识别分类及其生化分析已成为海洋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普通小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 微绿球藻、 莱茵衣藻为样品, 通过便携式USB4000微型光纤光谱仪、 Y形光纤和探针, 卤素光源构建的光谱采集系统对不同浓度梯度的120个微藻样本进行浸入式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的原位采集, 比较去基线、 卷积平滑等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 并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特征波长, 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极限学习机(ELM)进行建模, 探讨采用透射光谱原位快速鉴别四种不同藻种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卷积平滑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有效波长可用于代替原始光谱建立微藻种类判别分析模型。 SPA-LV-SVM和SPA-ELM的预测效果显著高于SPA-PLS, 三者的平均预测正确率分别是80%, 85%, 65%。 浸入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便携式光纤探针结合的藻种鉴别方法, 有效实现了对四种微藻的鉴别, 为藻种鉴别和藻种分类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微藻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藻种鉴别 极限学习机 Microalgae Visible/Near infrared (Vis/NIR) transmission spect Species identificati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 7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
研究表明, 多源卫星数据提取的绿潮信息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认为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卫星遥感器的的空间分辨率、过境时间差、波段设置等各不相同, 但对此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波段设置和过境时间完全相同、仅空间分辨率不同的四景MERIS全、降分辨率(300 m和1 200 m)影像, 利用统一的算法(NDVI)进行绿潮信息提取, 量化了空间分辨率对绿潮覆盖面积、密集度(由斑块个数、聚合度表征)卫星遥感信息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 空间分辨率对绿潮覆盖面积卫星遥感信息提取影响显著, 全、降分辨率MERIS影像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最大相对偏差可达67%,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对绿潮面积提取结果的影响既与绿潮NDVI探测阈值有关, 还可能与绿潮发展阶段有关。绿潮密集度卫星遥感提取结果也受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全分辨率MERIS影像提取的绿潮斑块个数为降分辨率影像的7~21倍, 绿潮聚合度较降分辨率影像高15%~25%。
绿潮 空间分辨率 覆盖面积 密集度 green microalgae bloom MERIS MERIS spatial resolution covered area concentra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14, 23(6): 579
作者单位
摘要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510632
利用小波分析和Fisher判别等方法, 研究了典型鱼毒性藻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及卵圆卡盾藻(chattonella ovata)在不同铁浓度培养条件下各生长期的溶血毒素与三维荧光特征光谱的关系。 通过Coif2小波分析发现, 鱼毒性藻类与非鱼毒性藻类的荧光特征谱差异主要集中在第1~10个数据点(波长λem=650~680 nm)和35~47个数据点(波长λem=725~750 nm; λex=400~425 nm)的荧光强度变化。 利用该波段的藻类荧光强度及其对应的溶血活性值进行Fisher判别函数分析, 对鱼毒性藻类的正确判别率为91.7%, 非鱼毒性藻类的正确判别率高达100%, 对具中等溶血活性(≥10 HU, <20 HU)藻类的正确判别率为70%, 而对低活性(<10 HU)和高活性(≥20 HU)藻类的正确判别率均达80%以上。
鱼毒性藻类 溶血毒素 三维荧光 Ichthyotoxic microalgae Hemolytic toxin 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2): 3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2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激光辐照前后微藻细胞叶绿体自体荧光图像,并对荧光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用 Nd: YAP激光辐照扁藻、金藻及三角褐指藻.实验结果表明:Nd: YAP激光辐照后,藻细胞荧光光谱峰位不变,但荧光峰值发生较大变化,在激光促长剂量辐照下,几种微藻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强.激光辐照微藻产生的生理刺激效应可以反映在细胞的荧光特性与强度变化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以作为微藻激光生物效应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微藻 自体荧光 激光辐照 LSCM Microalgae autofluorescence laser irradia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07, 16(6): 737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350007
利用Nd:YAG激光(波长1.06μm,功率5 W,照射时间0.5-3 min)和Ar+激光(波长:488nm,功率70mw,照射时间5-20 min)分别照射角毛藻和叉鞭金藻,辐照后进行细胞增殖和生长速率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1min的Nd:YAG激光及剂量为5min的Ar+激光对叉鞭金藻有较明显的促长效果,这两种激光处理组的细胞增殖量在辐照后的两天内较对照组分别高42.9%和48.1%,但这种促长效果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不同剂量的两种激光辐照角毛藻后,在延滞期均出现生长抑制现象,但进入指数生长期或传代培养后,剂量为1min的Nd:YAG激光及剂量为10min的Ar+激光对角毛藻有明显的促长效果,其中在指数生长期1min剂量的Nd:YAG激光处理可促长27.0%,传代培养后10min的Ar+激光处理组生长速率提高达51.2%.本文对不同激光及不同激光参数条件下,两种饵料藻的耐?苄约吧ぬ匦缘牟钜煲步蟹治鎏教?本实验结果不仅证实了已有研究的推论,还展示出激光技术在饵料藻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
Nd:YAG激光 Ar+激光 饵料藻 生长影响 Nd:YAG Laser Ar+ laser Microalgae Growth effect 
应用激光
2005, 25(3): 19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