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1
2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总有机碳是以碳含量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的指标, 可以反映水体受污染程度。 目前地表水总有机碳检测多采用现场取样后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 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 操作复杂、 二次化学污染等缺点。 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环保、 操作简便、 可实时在线原位检测等优点, 在地表水总有机碳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总有机碳检测问题, 采用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该方法将总有机碳吸收光谱波段分为若干子区间, 初始化训练样本权重, 依次在各子区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根据子区间模型预测误差率计算该子区间预测结果的权重系数, 并更新下一子区间训练样本权重, 最后将各子区间模型预测结果线性加权得到总有机碳的检测结果。 实验配制总有机碳标准溶液浓度25~150 mg·L-1共43个样品, 第一时间段采集35个总有机碳标准样品光谱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建立并验证总有机碳检测算法模型。 为评价算法模型鲁棒性, 在另一时间段采集剩余的8个标准样品光谱进行反测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的总有机碳定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分组验证和反测验证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4和1.533 mg·L-1, 均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极限学习机方法。 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使用该建模方法预测生活污水的总有机碳含量。 实际地表水样本取样于河北石家庄藁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污水及河北先河公司园区的生活污水, 经稀释后共获得50组地表水样本, 采用SPXY方法分为训练集33组水样, 测试集17组水样。 在实际水样检测中, 采用净信号分析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 降低总有机碳与其他水质参数间的交叉干扰; 分组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为3.26 mg·L-1, 平均绝对值百分比误差为3.46%。 综上所述, 基于自适应增强学习的区间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地表水中总有机碳进行检测, 为在线水质总有机碳检测提供了方法支撑。
紫外-可见光谱 自适应增强学习 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总有机碳检测 地表水 UV-Vis spectroscopy Adaboost algorithm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otal organic carbon detection Surface wa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1): 34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污染溯源与精细监管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3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随荧光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与水体或污染排放源呈现对应关系的特性, 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技术能够通过水体的三维荧光信号追溯污染排放源。 以我国南方C市地表水A河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技术对A河及其上游来水方向J河进行了水质荧光指纹特征解析和污染排放源溯源。 A河水质荧光指纹主要包括三个特征荧光峰, 其[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分别为[280, 320], [235, 345]和[255, 460] nm, 其上、 中、 下游水质指纹之间相似度均大于99%, 具有典型的印染废水污染特征。 A河上游由J河分流汇入, J河水质荧光指纹与A河相似度低于60%, 且强度不超过A河的40%。 J河对A河水质荧光指纹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小, A河的荧光强度主要由A河上游区域贡献。 溯源结果表明, A河河水与A河上游印染纺织工业园区的印染废水水质荧光指纹相似度为94%, A河污染很可能来自其上游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的排放。 A河和J河河水水质荧光指纹各荧光峰强度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56 4, 0.937 5和0.985 4, 而水质荧光指纹法感知污染的灵敏度更高。 与其他三维荧光光谱相似度算法的结果对比表明, 水质荧光指纹溯源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水环境监管技术, 能够为进一步实现污染源头治理和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质荧光指纹 地表水 污染溯源 三维荧光 Aqueous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 Surface water Discharge source identification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7): 2142
马妍 1,2,3赵航正 1,2,3虞敏达 2,3崔骏 2,3[ ... ]何小松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水体受石油污染日趋广泛, 给人类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快速、 准确和可靠地监测水体石油污染状况, 对于理解其环境行为和评估人体暴露风险至关重要。 石油类组分往往具备较好的光谱响应, 然而基于光谱技术快速监测实际石油烃污染水体却鲜有报道。 该研究以典型石油污染场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为对象, 在全面分析水质电导率、 总有机碳, Cl-, NO-3, SO2-4, Na+, K+, Mg2+, Ca2+, NH+4, 挥发性有机物和石油烃C6-C9, C10-C14, C15-C28, C29-C40浓度基础上, 对水体样品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表征, 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手段评估光谱技术在石油污染场地快速识别应用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①紫外-可见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参数表明, 污染的地下水中含有大量芳香族化合物, 且有机物分子结构复杂, 含有大量的羟基、 羰基、 羧基和酯类等取代基, 三维荧光光谱参数表明污染水体中有机物经过了长时间的生物转化, 说明污染地下水中有机物稳定性强, 降解性差; ②三维荧光光谱图表现出Ⅰ和Ⅳ区明显的荧光峰, Ⅴ区存在肩峰的水体主要是苯系物污染, 而三维荧光光谱图表现出Ⅱ和Ⅳ区明显的荧光峰, Ⅰ区存在肩峰的水体主要是萘系物污染, 三维荧光光谱图表现出Ⅱ区最高荧光峰, Ⅰ, Ⅲ, Ⅳ和Ⅴ都存在肩峰的水体主要是萘系物和菲系物污染; ③石油烃C6-C9组分浓度可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参数S308~363, SUVA254和三维荧光光谱中Ⅰ区体积快速指示, 石油烃C10-C14组分和总石油烃(TPH)浓度可采用三维荧光光谱中Ⅳ区体积快速指示, 石油烃C15-C28和C29-C40组分浓度可采用三维荧光光谱中Ⅰ区体积快速指示。 研究证实利用光谱参数结合多元数据分析可对石油污染水体进行快速识别, 为地下水石油污染监测和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快速在线监测分析方法。
石油烃 地下水 地表水 光谱参数特征 多元线性回归 Petroleum hydrocarbons Groundwater Surface water Spectral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3): 822
郝红 1,*周怀东 1高博 1刘欠欠 2[ ... ]袁浩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北京100038
2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100007
利用新型的Thermo Scientific Gallery全自动水质分析仪, 检测过程中自动完成加样本、 读空白、 加试剂、 反应显色、 比色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检测方法来源于美国环保署标准水质检测方法。 该仪器具有样品和试剂耗量少、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等优点, 检测过程容易实现自动化、 标准化和信息化, 适用于水质和环境检测领域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分光光度法 全自动分立式分析技术 地表水 Nitrite Nitrate Photometric Automatic discrete technology Surface wa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2): 434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重庆400045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反映饮用水水源受到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行的国标测定法为滴定法。 本文探索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新方法。 内容包括: 测定波长的选择、 H2SO4用量的影响、 KMnO4浓度和用量的影响、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方法的线性关系以及与滴定法的对比试验。 通过研究, 得到方法的优化测定条件: 测定波长为525 nm, 25% H2SO4的用量为5.00 mL, 0.012 50 mol·L-1 KMnO4标准使用液的用量为2.00 mL, 加热温度为100 ℃, 加热时间为30 min。 方法用于了嘉陵江、 长江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际分析,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国标法相比, 本法具有快速、 易操作、 灵敏度高、 精密度好、 试样量少, 成本低、 易实现水质在线监测等特点, 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监测分析新方法。
高锰酸盐指数 紫外-可见光谱法 地表水 水质监测 Permanganate index UV-Vis spectrometry method Surface wat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8): 222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