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 710049
热管堆具有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固有安全性高的特点,是无人潜航器的理想堆型之一。针对采用热管堆的新型兆瓦级高效紧凑核动力装置,设计了一种利用自然循环冷却热管绝热段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几何参数的余排系统的排热能力进行模拟分析,使其保守满足最大余排功率的需求。结果表明:热管管束周围设计围板导流有利于降低流体最高温度,围板进出口宽度几乎不影响换热能力,而延长围板下部不利于自然循环;3.5兆瓦热管堆的应急冷却舱轴向长度为160 mm时可以保守满足最大余排功率,并在5?25 ℃的环境温度下均可正常工作。
热管堆 无人潜航器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高温热管 数值模拟 Heat pipe reactor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High temperature heat pipe Numerical simulation 
核技术
2024, 47(1): 010602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
针对复杂水文环境下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轨迹跟踪实时性较慢、精度较低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拉盖尔函数的自适应预测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 基于预测控制将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设计; 其次, 为解决AUV 轨迹变化以及外部干扰所造成的控制量突变, 融合递推最小二乘法设计了自适应预测控制器; 接着, 采用拉盖尔函数重构控制器, 以解决运算量过大导致的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的问题; 最后, 仿真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水下机器人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参数自适应 拉盖尔函数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trajectory track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parameter self-adaption Laguerre function 
电光与控制
2023, 30(1): 15
作者单位
摘要
海军工程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水下航行器动力系统循环冷却水经由排放口排出,与环境水体掺混换热形成热射流。热射流在环境水体中扩散、浮升并在水体表面形成红外特征。为探究排放口结构对水下航行器热射流红外特征的影响,文中采用仿真分析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依托CFD计算软件平台建立水下航行器运动模型,设计不同半径比椭圆形排放口结构并对比热射流红外特征差异。通过缩比水池实验验证椭圆形排放口半径比对热射流红外特征的影响,同时验证仿真计算方法及设计参数的有效性。在椭圆形排放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排放口数量及分布位置,抑制热射流红外特征,提升水下航行器热隐身性能。根据仿真计算及实验结果可知,在排放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半径比越小的椭圆形排放口热射流掺混换热效果越好,红外特征越不明显。同时,增加排放口数量以及排放口分布位置采用两翼排列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热射流温度衰减,降低水面最高峰值温度。
水下航行器 热射流 排放口 结构设计 红外特征 underwater vehicle thermal jet discharge port structure design infrared characteristic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 20220333
卢骞 1,2潘成胜 1,2丁元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连大学,a.信息工程学院
2 b.通信与网络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622
提出一种基于Pareto解集的多目标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MODPSO-SA),用于解决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协同任务分配问题。为避免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加入改进的模拟退火技术,形成一种新的多目标局部搜索策略。仿真结果表明,MODPSO-SA算法能够得出多组合理Pareto解集,可以有效解决多AUV任务分配问题。
多目标粒子群 任务分配 多目标优化 水下机器人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task alloca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underwater vehicle 
电光与控制
2021, 28(1): 33
张有波 1,2郭威 2,3,*周悦 1徐高飞 2[ ... ]孙洪鸣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上海 201306
2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海南 三亚 57200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针对水下机器人搭载平台进行深海遗迹探寻所面临的数据样本缺乏、采集图像模糊、嵌入式系统计算能力有限的问题,分别在数据增强、视频增强和目标检测算法压缩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数据增强提高小样本数据的泛化能力,通过迁移学习进行知识迁移,加速模型收敛;然后,基于结构相似性对采集视频进行关键帧图像选择,采用限制对比度直方图拉伸对选择后的关键帧进行实时图像增强;最后,基于多粒度剪枝策略对YOLOV4进行通道和卷积层的双向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压缩后的YOLOV4模型运算复杂度(BFLOPS)降为10.588,在Jetson TX2嵌入式图像处理器上,对大小为640 pixel×480 pixel的输入图像的平均检测速度可以达到18.2 frame/s。
图像处理 视频图像增强 模型压缩 嵌入式图像处理器 目标检测 水下机器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4): 1410019
作者单位
摘要
大连海事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提出了基于水下自主航行器的EMCCD微光照相机驱动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EMCCD输出噪声的组成,根据暗电流噪声和时钟感生噪声的关系,给出了常规功率驱动的器件选型原则和设计方法; 讨论了使用图腾柱电路实现电子倍增驱动的功耗问题,并给出了改进方案; 使用高频系统时钟实现了驱动相位和脉宽的微调,解决了驱动时序波形幅度重叠率不足的问题; 最后,给出了使用CCD201-20搭建的水下相机结构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产生的常规驱动信号频率为时钟频率10 MHz,串行转移时钟的幅度重叠率优于50%,并行转移时钟的幅度重叠率优于90%,驱动信号的相位调整精度为18°,脉宽调整精度为5 ns,驱动波形稳定、平整,电子倍增驱动信号高电平可调,功耗相较于优化前降低7.2%。本文所介绍的EMCCD驱动系统设计方法充分兼顾了驱动系统的噪声、体积和功耗问题,可以广泛应用在水下微光成像乃至常规CCD领域。
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 低照度相机 CCD驱动 自主水下航行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EMCCD low-light level camera CCD drive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10): 26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军指挥学院信息战研究系, 南京 2118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91601部队, 福建 福鼎 355200
针对单潜艇必须进行高速机动才能对目标进行被动纯方位跟踪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潜艇隐蔽协同跟踪方法,该方法将无人水下航行器布置在离潜艇一定的距离, 并通过光纤与潜艇进行通信。潜艇指控系统利用潜艇和无人水下航行器获得观测的信息进行协同被动跟踪, 使得潜艇不需要进行高速机动就可以对目标进行有效跟踪。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相对于单艇机动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
潜艇 被动跟踪 隐蔽攻击 无人水下航行器 纯方位 submarine passive tracking stealthy attack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bearing-only 
电光与控制
2016, 23(11): 40
作者单位
摘要
海军潜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为了保障航行器水下航行时对可见光波段光学隐蔽的需求, 以及实时测量其所在位置的光学隐蔽深度, 设计了小型化可见光波段的光学隐蔽深度测量系统。根据光学隐蔽深度模型, 优化设计了海水上行辐照度、海水下行辐照度、海水漫衰减系数、海水体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优化设计后的系统有21个测量通道, 测量光谱为390~667 nm, 工作深度可达50 m。进行了海上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 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 水下航行器在520~560 nm可见光波段内存在暴露窗口, 同时测得特征长度为0.75 m的模型的光学隐蔽深度为3.5 m。得到的结果表明, 设计的小型化可见光波段光学隐蔽深度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光学隐蔽深度的测量, 测量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系统性能稳定等优点, 适用于水下航行器搭载, 可为下一步实现可自主升降的光学隐蔽深度测量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水下航行器 光学隐蔽深度测量系统 小型化设计 可见光波段 underwater vehicle optical concealment depth measuring system miniaturization design visible light band 
光学 精密工程
2016, 24(4): 72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2 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3 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
为了实现对水下航行器光学隐蔽深度的实时测量,研制了水下航行器光学隐蔽深度测量系统。根据目标背景对比度的传输理论,分析了目标背景对比度在海水、大气、海面的传输特性,建立了水下航行器光学隐蔽深度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测量水下航行器光学隐蔽深度所需要的参数,设计了测量海水上行辐照度、海水下行辐照度、海水体衰减性系数、海水漫衰减性系数和水下航行器表面反射率的测量方法,并完成一次海上试验。试验测得良好天气情况下特征尺度为12 m的水下航行器的光学隐蔽深度为25~35 m。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对水下航行器光学隐蔽深度测量,并适用于各类潜艇。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在水面进行深度测量的方式,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提高了隐蔽性和对海域测量的准度,可为水下作战决策提供帮助。
光学隐蔽深度测量 水下航行器 目标背景 对比度 optical measurement of concealment depth underwater vehicle object background contrast ratio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10): 277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军潜艇学院 航海观通系,山东 青岛 266001
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控制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
3 海军91049部队,山东 青岛 266102
4 海军92474部队,海南 三亚 572018
针对搭载于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的磁梯度张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提出了一种系统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四面体磁梯度张量系统的差分测量算法,融合系统中单个矢量磁力仪的系统误差和磁力仪之间的安装中心错位误差,建立了四面体磁梯度张量系统误差数学模型;基于此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误差补偿算法,并根据磁梯度张量9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补偿参数辨识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补偿磁梯度张量系统的系统误差,补偿量达96.2%,且补偿效果优于参考文献提出的系统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补偿参数对磁梯度张量系统的输出值直接进行系统误差补偿,从理论上解决了磁梯度张量系统整体误差的统一补偿问题。
水下无人航行器 磁梯度张量系统 磁场 系统误差 误差补偿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 magnetic gradient tensor magnetic field systematic error error compensa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14, 22(10): 268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