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湘 1,2,3,*粟晖 1,2韩莹 4徐记各 4[ ... ]忻欣 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2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西 柳州 545006
3 广西蔗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4
4 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荧光是直接测定的拉曼光谱中背景的最主要来源, 需要采用真实、 准确的方法消除, 以得到纯净的拉曼响应。 基线拟合消除和查找荧光贡献扣除是解决背景问题的两条思路, 目前多采用基线拟合方法, 其优点是满足用户“视觉”要求, 无需额外硬件, 但并非机理或实质上的解释, 因而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查找荧光的方法, 更为真实, 但是目前提出的方法, 需要增加光源等额外设计和成本。 另外, 在实验方法上, 也有采用消荧光剂和长时间照射漂白的, 存在操作繁琐、 效率低等不足。 利用稳定体系中拉曼和荧光的时间差异解决体系中荧光问题。 在微小的时间段内, 例如几个毫秒, 激发光不会导致体系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荧光具有寿命周期, 会随激发时间延长强度下降的“褪色”, “褪色”的强度差异可以被认为是整体荧光的一个微元; 与此同时, 由于体系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 拉曼光对于短时间照射可以保持稳定。 利用此差异可以区分出混合信号中的荧光和拉曼光。 根据该原理, 提出了荧光褪色差分法(FBDA), 实现拉曼光谱的背景校正。 方法的主要步骤: 测量微小时刻内的多张直接拉曼光谱, 求取系列光谱的差分, 对差分值作高频滤波降噪, 可获得荧光强度微元; 然后, 多个荧光微元平均归一化后, 得到荧光强度单元。 以拉曼光谱2 000~2 500 cm-1的静默区, 即通常不会出现拉曼信号的频段为基准, 对荧光单元作逆差分, 逆差分累计值与原始光谱在此频段一致时, 得到整体荧光响应; 最终, 从原始光谱中扣除荧光成分, 完成背景扣除和基线校正。 以盐酸二甲双胍片的拉曼测量为例, 说明和讲解了所提出的原理和方法, 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与目前效果较好的基线校正方法(不对称最小二乘和自适应迭代再加权惩罚偏最小二乘)进行了对比, 表明FBDA方法更为客观真实, FBDA的另一个优势是不需要额外的设计和成本, 所有数据都是在现有设备直接采集和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 微小时刻光谱差异的要求, 可以确保FBDA光谱实时性, 长时间的光谱差异, 将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 对于光化学反应体系和其他非荧光引起的复杂背景, FBDA的适用性有待改善。
拉曼 荧光 光褪色 差分 降噪 Raman Fluorescence Photobleach Difference Denois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7): 203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在辐照环境下,光纤的光传输特性因辐照引起的缺陷及色心的形成而恶化,光纤的抗辐照性能直接影响其在辐照环境下的应用.而光纤本身在形成色心的同时,存在着光、热等褪色恢复效应.且光褪色与光纤中传输光有关,光功率越强,波长越短,褪色效果越明显.利用该特点,人为的向光纤中注入短波长强光,可增强光褪色效果,减少光纤因辐照产生的损耗量,实现光纤辐照损耗的主动恢复,保偏光纤在辐照下的光褪色实验给出了有力的证明.据此提出了主动恢复效应和基于该效应利用两个光源主动增强光纤抗辐照性能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光纤 辐照效应 光褪色 主动恢复 主动抗辐射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 37(1): 12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34
2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天津 300222
红曲色素在自然光的作用下会逐渐褪色,紫外线是自然光中引起有机物褪色的主要光线。为了探明红曲色素光照褪色的机理,采用紫外灯照射一种红曲红色素(分子式C19H28N2O5)的水溶液至无色,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图谱分析,鉴定其褪色后物质的分子式为C14H9NO6。根据光化学理论分析,提出了红曲红色素的光褪色机理:在紫外光作用下,红曲红色素分子中的脂肪族侧链首先在α-碳原子处发生NorrishⅠ型断裂,成为自由基,随后在碳7位甲基上发生相同反应,接着色素发生电子转移,双键转换,水溶液中产生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与色素结构中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共轭双键消失,色素失去颜色。防止红曲红色素光褪色应首先考虑稳定其脂肪族侧链结构,其次可以在色素中添加自由基清除剂。
光谱学 光褪色 喷雾质谱 W-红色素 
光学学报
2006, 26(8): 1256
作者单位
摘要
防化研究院,北京,100083
对一种可望应用于694 nm激光防护的铟酞菁染料(InPc),利用玻璃模具制备了铟酞菁掺杂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薄膜。研究了该染料的氯仿溶液和薄膜吸收光谱,并分析了电子结构,同时推导了溶液中的光褪色机理。研究表明,在实验溶液浓度范围内InPc以单体形式存在,694 nm处的吸收强度和窄吸收峰形符合激光防护的要求,而InPc薄膜QТ出现两个吸收强度大致相等的峰,吸收波长较溶液光谱有少量蓝移或红移,吸收带增宽,且在不同高分子体系中获得相同吸光强度的薄膜所需染料的量明显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染料分子发生光降解和聚集态不同而使薄膜光谱特点复杂化。同时,通过对褪色产物分析探讨了该染料分子在氯仿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光降解断裂方式。
光谱分析 激光防护 铟酞菁染料 薄膜 吸收光谱 光褪色 
中国激光
2003, 30(3): 27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