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6
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 210008
3 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南京 211816
以低维铁基材料为典型代表的磁性纳米材料, 在医学健康领域具有重要且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综述了近几年在高性能铁基纳米颗粒合成、相关形成机制研究以及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此外, 也探讨了一系列典型二维铁基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界面性质调控以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低维 铁基 合成 形成机制 生物医学应用 low dimensional iron-based synthesis formation mechanism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硅酸盐学报
2023, 51(2): 345
申赫 1,2王岩岩 3,4高铭 1,2李东飞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吉林师范大学 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103
2 吉林师范大学 物理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3 吉林师范大学 环境友好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103
4 吉林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为了实现对Li—N共掺杂p型ZnO薄膜的形成机制以及其稳定p型导电原因的揭示, 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及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试对薄膜的局域电子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获得了Li—N成键及Li—N复合型受主形成的信号, 利用光致发光测量计算其受主能级为122 mV。证实了薄膜中Li—N复合型受主的形成, 而Li—N共掺杂p型ZnO良好的稳定性则归因于Li—N共掺杂在p型ZnO薄膜中实现了Li和N的成键。
氧化锌 p型掺杂 形成机制 稳定性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zinc oxide p-type doping formation mechanism stability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发光学报
2022, 43(2): 21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采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304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Fe-Cr-Si-P非晶涂层,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制,建立了激光熔覆物理和数学模型,得到了熔池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及冷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微观组织的界面区是平面晶和外延生长树枝晶,中部区域为非晶区,表面为梅花状树枝晶区。凝固过程中,从熔池底部到表面的温度梯度逐渐减小,冷却速率逐渐增大。结合凝固理论,建立了涂层组织特征与形状控制因子及冷却速率的关系模型。
激光技术 宽带激光熔覆 铁基非晶涂层 微观结构 形成机制 
中国激光
2018, 45(3): 0302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空军工程大学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38
2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3 中国人民解放军 94314部队, 郑州 450000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单个圆形高斯光斑的激光冲击强化数值模拟,分析材料表面光斑中心区域形成的“残余应力洞”现象,并通过分析材料的动态力学响应特征揭示了“残余应力洞”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冲击波加载时,光斑边界处会产生很强的剪切应力,形成向四周传播的表面稀疏波和向材料内部传播的剪切波。当稀疏波同时传播到光斑中心,发生相遇、汇聚,使材料产生急剧的上下位移过程,造成冲击波加载塑性变形后的二次塑性变形。二次塑性变形中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塑性应变,并降低了冲击波加载阶段产生的轴向和径向塑性应变,使残余压应力降低,从而形成“残余应力洞”。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洞 形成机制 稀疏波 剪切波 laser shock peening residual stress hole formation mechanism rarefaction wave shear wav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1): 11900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 201800
在以中频感应提拉法生长Cr,Ca:Y3Al5O12晶体的基础上,根据不同Ca/Cr掺杂浓度比的晶体于空气中退火前后的吸收光谱数据,建立了四配位四价Cr激光中心形成的缺陷反应方程,认为Cr3+到Cr4+的价态转变与晶体中带有两个而不是一个正电荷的氧离子空位有关。
Ca:Y3Al5O12晶体 四配位四价Cr激光中心 形成机制 
中国激光
1999, 26(11): 103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1教研室,西安 710071
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安 710068
实验发现当抽运光波长为514.5nm时,随入射到光折变晶体的抽运光参数(光斑尺寸,入射位置和入射角度)改变,BaTiO3:Ce自抽运相位共轭的形成机制在双作用区四波混频(FWM-TIR),四波混频-受激背向散射(FWM-SPB)和FWM-TIR+FWM-SPB之间转变。
自抽运相位共轭 相位共轭反射率 相共轭形成机制 
中国激光
1999, 26(11): 101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