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杭州 310018
2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基于五能级结构手征原子媒质,对光学时域隐身在外场调控下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在该五能级手征原子系统下,推导了原子媒质与光场参数相关的等效电磁响应参数的广义表达式,进而根据群折射率计算输出光脉冲。数值计算了五能级原子系统的外场以及原子媒质相关参数对隐身时域窗口大小以及形成时域窗口的光脉冲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域窗口大小随控制场Rabi频率改变但基本不依赖于控制场的相位变化;两个耦合场相位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对左右旋圆极化输出波特性影响相反;两个耦合场中,当其中一个耦合场的Rabi频率减小时,对应时域窗口增大,但同时也会使形成窗口的脉冲强度减弱,而另一个耦合场Rabi频率则对时域窗口的大小影响较小。因此改变控制场和两个耦合场的强度、相位和失谐等参量可有效地调控输出脉冲的加速和延迟,产生显著的隐身时域窗口,提供了一种可操控的光学时域隐身的方案。
手征原子媒质 磁电耦合 光学时域隐身 五能级系统 量子相干 Chiral atomic medium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Optical temporal cloaking Five-level system Quantum coherence 
光子学报
2024, 53(2): 0227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晋中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三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06
为达到近中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的双重目的, 设计了一种由Ag和ZnS构建的含缺陷的分布式Bragg反射镜(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DBR)。利用掺杂原理, 在含金属的DBR中引入缺陷, 使其在650~5?000nm禁带范围内1 060 nm处出现缺陷模。采用COMSOL研究了周期数Nc、缺陷层膜厚对近中红外及缺陷模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缺陷模随缺陷层膜厚减少而蓝移。随含缺陷周期结构Nc增加, 缺陷模宽度变窄, 其缺陷模以中心波长为中心成对出现, 呈现出良好反射型梳状滤波器的特征。通过控制Nc, 可对梳状滤波器的齿数和齿距进行有效控制。当Nc=1时, 可实现650~5?000nm波段全反射, 1 060 nm处出现缺陷模, 其反射率仅为4%。这种具备“光谱挖空”特征的含金属的DBR, 能够进行近中红外波段和1 060 nm处的激光兼容隐身。和异质结电介质光子晶体相比, 该结构具有结构对称、结构简单、膜层层数较少的优势。
含金属的DBR 缺陷模 近中红外 激光 兼容隐身 metal-containing DBR defect modes near-mid-infrared laser compatible stealthy 
量子光学学报
2023, 29(4): 0405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场调控与信息感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129
全金属超表面 几何相位 电磁隐身 高效率 all-metal metasurface geometric phase electromagnetic stealth high efficiency 
光电工程
2023, 50(9): 23011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11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6
3 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镇江 212100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水幕成为舰船红外隐身研究的焦点,而对于水幕降温与水雾遮蔽两种水幕效应对红外探测特性的影响及其内在的物理机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针对舰船 8~14.m波段的红外辐射问题,基于典型的壁式喷嘴建立壁式喷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喷射距离、不同喷射总流量以及不同温度钢板对壁式喷头的红外降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目标钢板处于中空区和中空区与覆盖区交界,红外降温速率分别为 2.03℃/min和 3.31℃/min,处于覆盖区时,喷射存在非重叠区和重叠区,非重叠区降温速率最大为 6.18℃/min,其同半径距离下的重叠区降温速率为 6.54℃/min,且此时重叠区的红外降温时长为 40 s,比非重叠区缩短了 32 s。喷射总流量的增加对钢板的降温表现出明显的增益性,并且钢板初始温度越高,壁式喷头对其的降温速率越快。此外,水幕内外的钢板温差最大可达 8.49℃,表明壁式喷头形成的水幕喷淋能有效遮掩钢板表面温度,降低舰船表面的红外可探测性,实现水幕喷淋隐身。该研究结果可对提高舰船的红外隐身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壁式喷头 红外隐身 降温特性 水幕喷淋 wall attached nozzle, infrared stealth, cooling ch 
红外技术
2023, 45(5): 513
作者单位
摘要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石家庄 050000
抗分选信号设计是射频隐身信号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基础是抗分选信号设计原理, 本质上是雷达信号分选算法的失效原理。聚类预分选在雷达信号分选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具有分选速度快、能同时分选出多个辐射源、大幅减轻主分选计算压力的优点。但在射频隐身抗分选信号设计领域, 研究统一的、广泛适用的聚类分选失效原理进而指导抗分选信号设计尚未见正式文献披露。通过研究基于数据场K-means聚类算法和模糊C-means聚类算法原理, 针对聚类算法中必须进行的数据相似性度量这一步骤, 提出一种可以广泛使用的聚类分选失效原理, 使得两种聚类算法分选均失效, 指导设计射频隐身抗分选信号。公式推导和信号仿真证明了原理的正确性, 为射频隐身抗分选信号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可以提高射频隐身抗分选信号的设计效率。
雷达对抗 射频隐身 抗聚类分选 宽捷变 复合调制 radar countermeasure radio frequency stealth anti-clustering sorting wide agility composite modulation 
电光与控制
2023, 30(12): 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 330000
2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北京 100000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南京 211000
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隐身飞行器的突防航路规划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引入相邻节点间的影响权重和航路选择权重, 采用改进启发函数以增强目标点区域的导向性, 提高搜索效率, 保持解的多样性; 设计了信息素动态调节的方式, 提出新的信息素浓度更新策略, 增强全局搜索能力。仿真结果表明, 相比于传统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 改进蚁群算法能够有效地规避组网雷达威胁, 从而提高隐身无人机的生存能力。此外, 所提算法在计算效率和安全性上具有更好的性能, 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航路规划 蚁群优化算法 隐身无人机 雷达散射截面 path planning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stealth UAV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电光与控制
2023, 30(12): 18
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技大学 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发展,红外隐身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传统的红外隐身技术面临着多途径目标探测和多功能兼容的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局域共振机制的亚波长尺度的光学微纳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光的传输行为的调控。在红外隐身技术领域,光学微纳结构可以针对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材料和结构的精细化设计,从而满足理想红外隐身发射光谱的需求,为发展更加多光谱、多功能、自适应的红外隐身技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文中围绕红外隐身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层薄膜吸收体、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基于相变材料薄膜可调吸收体、智能化设计光学微纳结构实现光谱响应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基于光学微纳结构的红外隐身技术新特点,包括多光谱红外隐身技术、多功能红外隐身技术、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梳理了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红外隐身 热管理 超材料 选择性发射体 相变材料 infrared stealth thermal management metamaterials selective emitter phase change material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6): 20230197
光电工程
2023, 50(5): 220218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光学一级计量站,陕西 西安 710065
发射率作为飞机蒙皮隐身性能的关键指标,是评估飞机综合隐身性能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红外隐身涂料光谱发射率的测量方法,研制了环境温度条件下红外隐身涂料光谱发射率校准装置,设计了基于迈克尔逊干涉理论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实现光谱分光,采用镀金积分球样品室实现信号的垂直入射与漫射接收,实现了隐身涂层光谱发射率的准确测量。提出以漫反射片为标准物质的溯源方法,实现了测量装置的溯源。利用校准装置对黄铜等样品的光谱发射率进行测量,给出了光谱范围为3 μm~12 μm的测量结果,光谱发射率测量不确定度优于3.2%(k=2)。
红外隐身涂料 飞机蒙皮 发射率测量 傅里叶光谱分光 infrared stealth coatings aircraft skin emissivity measurement Fourier spectrum spectroscopy 
应用光学
2023, 44(3): 655
作者单位
摘要
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西安 710000
超材料研究从提出至今历经20余年, 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超材料吸波特性是研究热点之一。针对此研究热点, 简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提出, 综述了超材料吸波体的发展, 重点介绍了几种基本类型的超材料吸波体, 如加载集总元件的超材料吸波体、多单元或多层结构超材料吸波体、多类型材料复合超材料吸波体, 最后展望了超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并给出了超材料隐身技术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若干挑战及发展建议。
超材料 集总元件 多单元或多层结构 多类型材料复合 隐身技术 metamaterial lumped element multi-unit or multi-layer structure multi-type material composite stealth technology 
电光与控制
2023, 30(1): 4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