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采用远场测量法测量了虚阴极振荡器波导口的微波辐射方向图及虚阴极振荡器波导口处接上TM01-TE11模式转换器时的微波辐射方向图,接收喇叭口面与微波辐射口之间的距离为1.00 m,满足远场条件.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的辐射主模式分别为TM01模式和TE11模式,从而证实了在实验装置轴对称的条件下,轴向虚阴极振荡器的微波辐射主模式确为理论所预期的TM01模式.对辐射模式的分析表明,TM01模式纯度约为90%,TE11模式的辐射功率为TM01模式的5%左右;TE21,TE01和TM11模式三者的总辐射功率较TM01模式低一个量级以上,微波辐射功率大于300 MW,辐射频率为4.6 GHz左右,微波脉宽大于40 ns.
模式 虚阴极振荡器 远场测量 辐射方向图 Mode Vircator Far-field measurement Radiation patter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5): 737
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院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设计了一种能工作在低磁场高功率的慢波器件,该器件通过谐振腔将切仑科夫振荡器与锥形放大器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电子的能量,实现了高效的微波产生.给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在束流电压450kV,电流2.3 kA,导引峰值磁场0.6T的情况下,得到230 MW,频率为10.33 GHz,模式TM01的微波输出,效率达到23%.实验结果与粒子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谐振腔 切仑科夫振荡器 锥形放大器 低磁场 Resonant cavity Cerenkov oscillator Tapered amplifier Low magnetic field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5): 733
作者单位
摘要
汕头大学物理系,广东,汕头,515063
分析了反射系数相位法原理中所采用的完全耦合电路和实际等效电路之间的差异,指出采用反射系数相位法计算谐振腔外观品质因数失效的原因是:传输线与谐振腔只通过部分电感耦合;π模双间隙腔中存在耦合槽.定量计算表明:当谐振腔中耦合电感与非耦合电感之比小于0.1,或者缝模频率小于2π模频率时,反射系数相位法就会失效.结合实际谐振腔的参数值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反射系数相位法失效的最主要原因是传输线与谐振腔只通过部分电感耦合,并且耦合电感太小.
反射系数相位法 外观品质因数 部分电感耦合 双间隙腔 宽带速调管 Method based on reflectance phase Qext Coupling by partial inductance Double-gap cavity Broadband klystr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9): 13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2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在中子发生器中采用ECR离子源是一种新技术.由于受结构的限制,ECR离子源不能像高频源离子源那样通过观察气体放电的颜色判断其工作状态,所以在运行中调节状态非常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定向耦合器加微波小功率计的方法在线测量ECR离子源的微波入射功率,通过微波入射功率可以直接得到ECR离子源引出离子束流的大小,从而推断微波信号源的放电过程是否正常,然后调整ECR离子源,最终使中子发生器工作在最佳状态.从ECR离子源后面的引出电极测得的最大束流为20 mA,且工作长时间稳定,当微波功率在160 W~500 W之间时,放电效果较好,离子束流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加.
ECR离子源 微波功率 在线测量 离子束流 ECR ion source Microwave power On-line measurement Ion beam current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9): 1394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用模式场匹配理论建立了散射矩阵,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加载损耗介质层对群聚腔Q值、谐振特性以及群聚腔两端漂移段半径的大小对谐振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载损耗介质在高频率下使群聚腔主要寄生模式EH212和EH311得到极大的抑制,对工作模式H01模更有利;衰减常数随损耗层厚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Q值随介质厚度的增加迅速减小,因此在设计腔体时必须严格控制损耗材料厚度.最后为正在研制的回旋速调管设计了满足要求的低Q群聚腔,该腔冷测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回旋速调管 群聚腔 品质因素 损耗介质 模式匹配 散射矩阵 Gyroklystron Bunching cavity Quality factor Loss dielectric Mode-matching Scattering matrix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17(12): 1870
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73
提出并研究了波导内场增强法测量微波气体击穿的实验方案,在密闭波导内加金属针实现电场增强,通过调节微波源辐射功率及两针距离,使微波传输达到气体击穿的条件。介绍了实验原理及诊断方法,进行了频率2.86 GHz、脉宽180 ns的微波在0.1 MPa空气中的击穿实验,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典型波形。结果表明实验现象与设计吻合,验证了该方案研究微波气体击穿的可行性。
微波 气体击穿 场增强 波导 microwave air breakdown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 waveguid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9): 2465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
传统的粒子模拟软件在获得微放电阈值时需要进行多次微放电模拟,而且不具备自动功率扫描功能,在不考虑电子运动所产生的自洽场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微波器件微放电阈值功率自适应扫描方法,对同一微波器件中的电磁场只计算一次并重复利用,改变输入功率,获得不同功率下的粒子数目变化的趋势,结合阈值功率判断方法,进而能够快速获得微放电阈值。首先,采用MSAT粒子模拟软件计算单位功率下微波部件中的电磁场分布,接着利用蛙跳法求解粒子运动轨迹,然后结合二次电子发射模型确定出射粒子数目。在微放电模拟过程中对粒子数目曲线进行分析,建立微放电阈值判据方法,根据二分法改变输入功率使得粒子模拟软件在给定初始功率后自动给出微放电阈值。以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与同轴腔体滤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分别计算其微放电阈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性。
微放电阈值 粒子模拟 二分法 阈值判据 multipactor threshold Particle-in-Cell bisection method threshold criter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7): 73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西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54
针对行波管更高工作频率和更大输出功率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半矩形环螺旋线慢波结构。基于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的模拟研究表明:调控慢波结构的尺寸可以获得合适的色散特性和互作用阻抗,与现有技术的半圆环螺旋线慢波结构相比较,半矩形环螺旋线慢波结构的色散变化很小,但是具有更高的互作用阻抗值。新结构具有平坦色散、高互作用阻抗、与微细加工技术相兼容以及方便与带状电子束互作用的综合优点。
半矩形环螺旋线慢波结构 微细加工技术 带状电子束 色散特性 互作用阻抗 half rectangular-ring helix slow wave structur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technology sheet electron beam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interaction impedan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4): 04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5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2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54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多注电子束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初步的结构参数;其次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建立Ka波段相对论多注二极管模型进行仿真优化,使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89%;并开展了电子束的产生与传输实验研究,验证了粒子模拟仿真结果。在电子束电压502 kV、束流4.34 kA、轴向磁感应强度0.76 T的条件下,电子束引入效率达到了72%,由电子束轰击尼龙靶材获得的电子束束斑图表明,电子束在产生与传输过程中形状未发生畸变,产生的电子束直径约为2 mm。模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设计的强流多注二极管可以产生高品质的电子束和实现高效率的电子束引入。
高功率微波 同轴多注相对论速调管 相对论多注二极管 多注电子束引入 high power microwave coaxial multi-beam relativistic klystron relativistic multi-beam diode introduction of multi-beam electron beam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4): 04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5
输入耦合器是回旋行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将矩形波导TE10模式的信号,通过模式变换结构转换为回旋放大器件中的模式,输入耦合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回旋管整管的带宽等性能。通过对W波段TE02模式回旋行波管的输入耦合器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影响主模传输损耗的一个因素是杂模的崛起使主模的传输系数降低,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优化耦合孔的尺寸,抑制杂模的产生,将损耗从3.9 dB降低到了0.8 dB。根据优化尺寸加工,实际测试,得到3.0 dB带宽7.9 GHz的输入耦合器,与设计符合较好。
W波段 回旋行波管 TE02模式 输入耦合器 冷测 W-band gyro-TWT TE02 mode input coupler cold test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9, 31(12): 123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