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人民解放军92728部队, 上海 20000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部, 北京 100000
从**需求、任务需求和系统功能需求这3个方面开展了舰载直升机对反潜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研究。分析认为**需求应满足机组人员对掌握海洋环境、装备性能和制定方案的需要; 任务需求应满足多种反潜任务、战斗过程和协同指挥的需要; 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根据舰载反潜直升机作战流程, 将反潜辅助决策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信息处理保障、反潜数据支持及方案管理、任务规划、系统管理等4个方面, 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功能进行了细化分解, 对开展机载反潜辅助决策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航空反潜 辅助决策 舰载直升机 协同指挥 airborne anti-submarine decision aid shipborne helicopter coordinated command 
电光与控制
2023, 30(4): 61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109
为了能评估中长波红外双色探测系统抗干扰性能,对双色目标和干扰模拟仿真技术开展了研究。基于多波段红外目标以及干扰生成技术,建立多波段目标和干扰光谱辐射模型、运动模型。同时,基于中长波双色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MOS电阻阵+DMD目标模拟器构成的中长波红外图像模拟器,多通道复合定向光学系统以及安装被测探测系统的弹目姿态模拟系统,将目标模拟器生成的中长双色图像经多通道复合定向光学系统复合、准直、扩束后提供给被测双色探测系统,验证仿真模拟效果。
MOS电阻阵 DMD目标模拟器 半实物仿真 红外干扰 MOS resistance arrays DMD target simulator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infrared jamm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3): 20210208
桑学仪 1,2,*吉亚平 1,2李建 1,2赵亚南 1,2[ ... ]宋敏敏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109
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红外探测技术中心,上海 201109
为了评估反舰导弹喷管和尾流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以“雄风3”反舰弹的尾喷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二维仿真计算模型。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凝相颗粒对尾喷流的流场特性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纯气相,加入凝相颗粒后喷流轴向高温区长度明显增加,马赫数下降更快。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及尾流的红外辐射特征表现出强对称性,最大辐射强度出现在偏航角60°时,辐射强度达到103.68 W/sr。
反舰弹 喷管 流场特性 红外辐射特征 凝相颗粒 anti-ship missile nozzl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frar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condensed phase particles 
红外
2022, 43(1): 35
赵嘉熠 1,3谷一英 1,3,*胡晶晶 2,3李建 1,3[ ... ]韩秀友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连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2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3 辽宁省先进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
为实现具有高频谱纯度、低相位噪声的宽带可调谐微波信号生成,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次谐波信号调制下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结构的光电振荡器,其原理为通过利用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的单周期(P1)振荡工作状态和波长选择放大特性实现可调微波信号生成,并进一步通过在光电振荡环路中引入次谐波信号调制对系统生成微波信号的频率稳定性、边模抑制比与频谱纯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案提出的光电振荡器可以生成输出功率大于5 dBm,频率调谐范围为12~18 GHz的微波信号。同时,系统生成的微波信号的3 dB带宽为100 kHz,边模抑制比可达 51 dB,且信号在频偏量为100 Hz和10 kHz处的相位噪声分别为−78 dBc/Hz和−109 dBc/Hz。此外,光电振荡器生成微波信号的频率调谐范围只受系统中使用的各类光电器件工作带宽的限制,通过采用具有更大带宽的光电器件可以实现更高频率的微波信号生成。
光电振荡器 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 次谐波信号调制 相位噪声 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 optically injected semiconductor laser subharmonic microwave modulation phase nois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1, 50(10): 20200457
李建 1,2,3王鲲鹏 4晋凯 1,2徐晨 1,2,3[ ... ]魏凯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20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094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ISAL)成像运动补偿中,包络对齐的精度直接影响了相位误差估计精度。当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较大时,距离包络严重倾斜且相位误差较大,图像无法进行良好聚焦。针对上述问题,在高精度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elder-Mead单纯形法和粒子群优化的全局联合运动误差补偿算法。首先,利用单纯形法估计目标速度,完成包络对齐。然后,将包络对齐过程获得的目标速度作为相位误差估计中参数初始化的约束条件。最后,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各运动参数进行全局搜索并得到最优解,实现高精度运动参数估计及高阶相位误差补偿,得到聚焦良好的二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参数估计误差主要分布在±0.2%以内,参数估计精度和抗噪声性能均优于传统ISAL成像算法。
遥感 逆合成孔径激光雷达 运动补偿 Nelder-Mead单纯形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参数估计 
光学学报
2021, 41(19): 1928001
李建 1,2车昭毅 1,2莫玲超 1,2胡明刚 1,2[ ... ]高嫒嫒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
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5
3 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含稠杂环液晶是当前液晶分子结构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环己基取代的乙炔与邻碘代苯酚衍生物经过钯催化偶联-关环反应合成出新型具有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环结构的液晶化合物,总收率达到54%。采用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POM对其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该化合物熔点为118 ℃,清亮点为 202 ℃,向列相液晶温区84 ℃。物理性能测试表明,该类液晶化合物的双折射率约为0.13,介电各向异性达到12.6,旋转粘度为420 mP·s。与类似的3,4-二氟苯类液晶化合物相比,含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环的液晶分子双折射率增大65%,介电常数值增大97%,清亮点增加63%。5,6-二氟取代苯并呋喃作为一种新的含氟砌块,综合性能表现突出,在液晶显示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含氟液晶 苯并呋喃 合成 双折射率 介电各向异性 fluorinated liquid crystal benzofuran synthesis birefringence dielectric anisotropy 
液晶与显示
2020, 35(10): 1000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8
2 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 陕西华阴 714200
3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针对现有算法在多套经纬仪测角数据解算目标位置时计算复杂, 精度受限, 对野值数据缺乏容错能力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距离和的融合容错定位方法。在采用最短距离和融合不同设备数据的同时, 通过算法的容错设计, 在测量数据含野值时依然能够正常解算出目标位置, 确保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 该定位方法对测量数据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当测量数据正常时定位结果达到距离和最小;当测量数据含孤立型野值或长度不超过 3个的斑点型野值时, 无需事前修复即可确保定位结果依然可靠。本文建立的最小距离和容错定位算法, 既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测量数据信息, 又可以在不进行野值检验的情况下进行定位计算, 确保定位结果不失真, 对动态目标的实时可靠定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电测量 经纬仪 融合定位 容错 最短距离和 optoelectronic measurement theodolite fusion localization fault-tolerant shortest distancesum 
光学 精密工程
2020, 28(12): 2596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提出了一种采用ORB算法匹配运动物体的特征点,实现目标物体在线三维测量的方法。仅将一固定的正弦光栅投影到匀速运动待测量物体,使用CCD等时间间隔拍照,获取物体的五帧变形条纹图并提取出背景光场。借助ORB算法对物体的背景光场进行特征点匹配,得到后四帧图像中的物体相对于第一帧的位移量。从而利用图像裁剪的方法获得一组等相移量的变形条纹图,即可采用等步相移算法重构出物体的三维面形。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适用于在线三维测量。
在线三维测量 特征匹配 ORB算法 等步长相移算法 相位展开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feature matching orb algorithm equal phase-shifting algorithm phase unwrapping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 18(3): 34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School of Sciences,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2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3 Hebei Jiya Electronics Co., Ltd., Shijiazhuang 050071, China
4 Hebei Provincial Research Center of LC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71, China
Image sticking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is related to the residual direct current (DC) voltage (RDCV) on the cell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ance chang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under the DC bias, the saturated RDCV (SRDCV) can be obtained. The response time can be obtained by testing the optic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thereby evaluating the image sticking problem. Based on this, the image sticking of vertical aligned nematic (VAN) LCD (VAN-LCD) with different cell thicknesses (3.8 μm and 11.5 μm)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γ-Fe2O3 nanoparticles (0.017 wt.%, 0.034 wt.%, 0.051 wt.%, 0.068 wt.%, 0.136 wt.%, 0.204 wt.%, and 0.272 wt.%) was evaluated, and the effect of nano-doping wa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SRDCV and response time decrease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γ-Fe2O3 nanoparticles in the VAN cell. When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s 0.034 wt.%, the γ-Fe2O3 nanoparticles can adsorb most of the free impurity ions in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resulting in 70% reduction in the SRDCV, 8.11% decrease in the decay time, and 15.49% reduction in the ris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ping of γ-Fe2O3 nanoparticl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age sticking of VAN-LCD and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display quality.
nanoparticles doping image sticking SRDCV response time VAN-LCD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0, 18(3): 0335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000
抛光液黏度是影响射流抛光(FJP)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硬脆光学元件射流抛光中对抛光液黏度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研究了抛光液黏度变化对材料去除函数的影响。建立射流抛光连续相、离散相模型和磨损模型,计算不同黏度下磨粒运动轨迹,分析磨料颗粒撞击速度矢量随黏度的变化规律。配置不同黏度相同质量分数的抛光液,结合BK7工件静态采斑实验研究与塑性磨损理论计算,获得不同黏度下的材料去除函数,分析黏度对去除函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研究由此引起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抛光液黏度增大,材料去除函数的去除深度减小、去除形状及去除范围保持不变,这有利于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该研究扩展了现有光学元件射流抛光材料去除理论,对实际抛光液黏度调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光学加工 射流抛光 抛光液 黏度 材料去除 
光学学报
2018, 38(12): 122200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