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棣珉 1徐团伟 1,2,*张汉羽 3,**于春亮 4[ ... ]吴时国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海南 三亚 572000
4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工程技术部,海南 三亚 572000
分布式光纤声传感(DAS)技术将单根光纤视为传感和传输介质,可实时探测光纤附近的振动/声波信号,具有环境适应性强、长距离、空间连续测量等优势。本文借助海底观测平台,将DAS解调仪与传感光纤一同布放于深海,展开了为期21天的深海原位测试试验。在1423 m的深海环境中,成功实现海底振动传感系统,其平均背景噪声约为0.464 mrad/Hz。这一结果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相近。海试的数据采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工作状态(入水、着底、移动和抛载上浮)下采集到的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进行了分析,能够清晰识别出各工作状态下的信号特征。该深海级分布式光纤地震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工程方案,海底的原位布放可以实现在更远海域和更深海底的分布式光纤地震采集,对海洋地球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分布式光纤地震系统 分布式光纤声传感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地球物理 
光学学报
2024, 44(1): 0106022
冯亭 1,2,*李芳 1,2郭纪琛 1,2路子億 1,2[ ... ]姚晓天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2 河北省光学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随着应变、温度、振动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产品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人们越发意识到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的重要性,尤其是准分布式光纤光栅等压力传感器在某些重要应用领域的不足越发凸显,对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的研究更加迫在眉睫。与其他参量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相比,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基础技术不足、存在机理瓶颈,参量转换的间接测量方法存在复杂度高、准确性差、难以实用化等显著问题。本文在综述前人所开展的分布式压力光纤传感技术原理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近些年本课题组在基于偏振分析的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方面率先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于保偏光纤偏振串扰分析和单模光纤分布式全Mueller矩阵偏振分析的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涉及的测量与解调系统、传感介质、系统性能及典型应用等方面,也对分布式横向压力光纤传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布式光纤传感 横向压力 偏振分析 保偏光纤 单模光纤 
光学学报
2024, 44(1): 0106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系统实验室,北京 100083
干涉测量 调频连续波 相位解调 质心寻峰 分布式反馈激光器 interferometry 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phase demodulation centroid peak searching 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 
光电工程
2023, 50(6): 22031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1
中国激光
2023, 50(11): 111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基于自主研制的20 μm/400 μm掺镱双包层光纤,搭建了主振荡功率放大器,开展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实验,实现了中心波长为1064 nm、最高功率为4 kW、斜率效率为81%、光束质量因子(M2)为1.39、拉曼抑制比大于30 dB的激光输出。据我们所知,该结果是已公开报道的基于国产20 μm/400 μm掺镱双包层光纤实现的最高品质激光输出。
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高功率 掺镱光纤 双包层光纤 
中国激光
2023, 50(5): 0515002
邱瑞阳 1,2黄蔚玲 1,2,*曾磊 1,2徐智虹 1,2[ ... ]徐韬光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广东 东莞 523803
2 中国科学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强流质子加速器采用剥离注入的方式,碳膜将H剥离两个电子后变成质子,多圈涂抹注入到快循环同步环加速中,并加速至1.6 GeV。为了精确测量剥离膜的剥离效率并研究不同厚度剥离膜的使用寿命,在I-Dump束线上新研发并安装了一套束流流强探测器(H0CT),用于测量未完全剥离的H和H0(H被剥离一个电子)粒子。为了测量μA级束流,H0CT弱流强测量系统的研制考虑了外部干扰,配合探头、线缆及电子学低噪声的抗干扰设计,将环境噪声及干扰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信噪比,实现了μA级脉冲电流的测量。
CSNS H0CT 脉冲流强测量 μA级 CSNS H0CT pulsed current measurement microamper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2): 024004
张毅 1,2刘传旸 2,3程澄 2,3沈鉴 2,3[ ... ]吴静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2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先进监管技术仪器研发团队, 江苏 苏州 215163
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污染溯源与精细监管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4
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体污染检测技术, 它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组成信息, 弥补传统常规水质参数的不足。 长江入海口段沿江地带是我国的产业密集带, 区域内城市化程度高, 工业发达, 在此区域内, 水环境质量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民众身体健康, 因此, 研究长江入海口段的水质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入海口段的pH、 电导率、 NH3-N、 CODMn、 TP、 TN和TOC等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 但是从电导率、 TN、 CODMn、 TOC这四个指标, 反映出沿着长江入海口段从上游至下游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污染积累, 尤其在下游的CJ-11和CJ-12采样点, 可能受到了较大的污染源影响。 从常规指标和TOC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体现污染信息, 只能反映污染总量从上游至下游的增加。 长江入海口段水质荧光指纹主要包含三个荧光峰, 记作峰A、 峰B、 峰C, 它们的[激发波长, 发射波长]分别为[275, 335] nm, [230, 345] nm 和[250, 450] nm, 其中峰A和峰B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步, 相关性较高, 相关系数为0.994 8, 表明两峰很可能来自相同污染源。 通过水质荧光指纹比对, 在长江入海口段CJ-11和CJ-12两点的水质荧光指纹与支流HPJ-1的水质荧光指纹相似度分别达到86%和88%, 而与CJ-10的相似度<60%。 由此可见, 长江入海口段下游水质荧光指纹(CJ-11和CJ-12)发生变化, 可能是由支流HPJ汇入长江入海口段造成的。 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与印染行业水质荧光指纹数据库相似度约90%, 表明支流HPJ的水质荧光指纹信号可能与当地的印染废水排放有关。 基于长江入海口段峰A和峰B的强度与NH3-N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 5), 水质荧光指纹具有作为指示长江入海口段NH3-N浓度的潜力。 水质荧光指纹技术可以展现水体有机物质组成和来源, 在污染示踪以及水质状况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水质荧光指纹 长江入海口段 有机物 污染源 Aqueous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 Yangtze River Estuary Organic matter Pollution sourc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2): 394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 20110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 63961部队, 北京 100012
3 海军装备部, 北京 100071
在实际场景中随着红外探测距离的缩小, 红外弱小目标的尺寸等会动态增长, 常用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跟踪算法便无法继续稳定检测与跟踪。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红外目标尺寸变化的检测跟踪方法, 借助低阈值信噪比实现弱小目标的初筛, 并通过自适应尺寸分割避免大目标漏检误检, 构建备选目标库, 最后配合使用卡尔曼算法模型预测运动轨迹, 完成小范围波门检测, 实现目标跟踪。与传统 DBT(Detection Before Track)跟踪检测算法相比, 本文算法可同时兼顾弱小目标和大尺寸目标的检测跟踪, 在所选目标尺寸动态增长的场景中, 本文算法的检测跟踪率提升了约 10%。
卡尔曼 尺寸变化 检测跟踪 Kalman size change detection and tracking 
红外技术
2022, 44(11): 117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基于光束扫描法的光纤预制棒折射率测试仪主要适用于直径和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圆柱形样品折射率分布的测试。提出一种套管辅助法可实现更短长度、更细直径和变直径样品的折射率测试。该方法将待测样品居中放置于一个尺寸符合测试要求的圆柱形套管内,并在套管内注入折射率匹配油,使其没过待测样品后按常规步骤进行测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套管辅助法与直接测量法的偏差与仪器的测量误差相当。采用套管法,获得了预制棒拉丝终止后变径区不同位置折射率的径向分布,可为拉丝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套管辅助法 异型预制棒 折射率 光束扫描法 光纤材料 sleeve-assistant method special-shaped preform refractive index beam scanning method optical fiber materia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2, 34(12): 121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智造系统工程中心,上海 201210
2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上海 201306
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主要对比了QP1180高强钢在不同线扫描偏转角度下的激光焊接结果,对接头的焊缝成形、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线扫描偏转角度会增加焊缝宽度,但会降低焊缝熔深;偏转角度为45°的线扫描方式可以在保证熔深、不降低焊接速度的情况下,增大焊缝宽度,并有利于提高拼焊板间隙的适应性。由于热影响区的软化区是板条马氏体回火、碳化物分解和位错密度降低引起的,振镜线扫描激光焊接增加了焊缝宽度和软化区宽度,改变了拉伸变形的应力应变分布和断裂位置。
激光技术 振镜扫描 热效应 高强钢 显微组织 
中国激光
2022, 49(22): 220201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