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上海 200240
2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315
波前整形方法通过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模式分布来补偿由散射引起的相位畸变,使散射光子可以被有效地利用,从而实现散射光场调控。通过散射光场调控可以将有害的散射介质变成可控的光学元件,实现光的定向传输、动态检测等功能,为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本文在介绍光场散射特性及其调控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散射光场空间、偏振、频率、能量和轨道角动量等自由度的调控方法,随后重点介绍了散射光场调控在成像、通信、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光学检测、集成光学和光计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物理光学 散射 光场调控 波前整形 传输矩阵 
光学学报
2024, 44(10): 1026006
刘凯歌 1,2张恒康 3付星 1,2,**柳强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2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子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190
散射介质会破坏光束的光波前分布和能量输送,限制了强散射环境下光镊、荧光成像、光通信等技术的应用。波前整形技术通过优化入射波前,重新规划散射介质内的光传输路径,实现了在散射介质内部或透过散射介质的光聚焦,从而克服了散射介质的限制,将散射光重新利用,使得散射介质成为一个类似透镜的光学元件,也被称为“浑浊透镜”。目前主要有依赖反馈调控的迭代优化方法、建立输入-输出联系的传输矩阵方法和利用光路可逆原理的相位共轭方法三类技术路线。本文从技术原理、应用背景以及重要进展等方面梳理了基于波前整形技术的散射介质聚焦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展望了三类技术在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散射介质 波前整形 光聚焦 迭代优化 传输矩阵 光学相位共轭 
光学学报
2024, 44(10): 1026013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为了探究鼎形微环谐振器的耦合区数量对输出的影响,建立了鼎形微环谐振器的物理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法对鼎形微环谐振器的物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耦合区数量对鼎形微环谐振器输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耦合区数量的增加,在1.54~1.56 μm工作波长范围内谐振峰的数量增加,半高全宽FWHM越小,品质因子Q则越大,器件的储能性能越好,并且还能实现对特定波长的滤波作用。耦合区数量对鼎形微环谐振器性能有着很大影响,在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耦合区数量。
鼎形微环谐振器 耦合区数量 传输矩阵 高透射率 ding-shaped microring resonator number of coupling regions transfer matrix high transmittance 
中国光学
2023, 16(6): 1493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81
基于能带理论设计了一种用于红外高反射的新型一维光子晶体。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的传输矩阵计算基础,得到了布洛赫波与入射光频率的色散关系,并由此构建了光子晶体能带结构。入射光波在介电常数周期变化结构中的布里渊区边界多次反射后会形成驻波,从而产生光子禁带。叠加3~5 μm和8~12 μm两种周期结构的光子晶体可以使光子禁带拓宽2.2×1013 Hz。在此基础上,选用折射率色散小的材料体系Si/ZnO设计并制备了13层一维光子晶体,该晶体在3~5 μm和8~12 μm红外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在91.3%以上。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和理论的高可靠性。
薄膜 低层数光子晶体 传输矩阵 布里渊区边界 禁带宽度调控 红外高反射 
光学学报
2023, 43(9): 0931002
潘智鹏 1,2李伟 1,*吕家纲 1,2常津源 1,2[ ... ]马骁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中心,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北京 100049
应用传输矩阵法计算并分析了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的堆叠方式对反射谱的影响,当入射介质为GaAs材料、出射介质为空气时,DBR以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LH)的方式排列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研究了入射角度对DBR反射率的影响,利用角度相关的传输矩阵模型对DBR反射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DBR反射谱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蓝移,最大反射率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建立了940 nm波长下AlxGaAs的材料折射率与铝的原子数分数x之间的线性拟合模型,并通过多层剖分等效法,计算分析了渐变层对DBR反射谱特性的影响。相比于突变型DBR结构,渐变型DBR结构在维持最高反射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带宽有所减小。
激光器 传输矩阵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 入射角度 渐变层 反射谱 
中国激光
2023, 50(7): 0701007
作者单位
摘要
暨南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实现高效率光伏器件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入射光被吸光层有效吸收,因此系统分析钙钛矿光伏电池中的光学损失机制,优化吸光层的光吸收,对于提升效率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结合电池外量子效率(EQE)、薄膜光吸收特性和理论模拟,对比研究钙钛矿吸光层和[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BM)界面层厚度变化对光生电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寄生吸收以外,界面层对光场的调节可以影响器件中吸光层的光吸收。模拟结果显示,660 nm的钙钛矿薄膜和40 nm的PCBM薄膜可作为优化的选择,其对应积分电流为24.93 mA/cm2。本文还探究了PbI2层的加入对钙钛矿吸光层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bI2聚集在钙钛矿层靠入射光侧时会导致显著的光学损失,而PbI2聚集在钙钛矿层靠背电极一侧时,则影响相对较小。
钙钛矿 光学分析 传输矩阵模型 光吸收 perovskite optical analysis transfer matrix model light absorption 
发光学报
2022, 43(12): 1983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与标量涡旋光束不同,矢量涡旋光束同时具有各项异性的空间偏振分布和螺旋相位分布,并携带与相位分布有关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根据柯林斯衍射积分理论,得到了傍轴近似条件下矢量涡旋光束的OAM密度,实验采集了矢量涡旋光束通过光阑-透镜系统后的光场,详细讨论了光阑截断参数以及光阑-透镜间距等参数对矢量涡旋光场及其OAM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标量涡旋光束,矢量涡旋光束OAM通过光阑系统后随传输距离的衰减更慢,受光阑截断参数影响更小。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态不受光阑-透镜系统影响,截断参数大于4.2时,轨道角动量密度和光强不受截断参数影响。在透镜焦点位置处,OAM密度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矢量涡旋光束OAM特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矢量涡旋光束 轨道角动量 光学传输矩阵 光阑 截断参数 vector vortex beam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ptical transmission matrix aperture truncation parameter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2): 20220250
作者单位
摘要
临沂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基于光纤光栅的模式耦合理论, 用传输矩阵法对长短周期级联光纤光栅的传输谱特性进行分析。先由耦合模方程分别得到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连接光纤段和短周期光纤光栅 (FBG)的传输矩阵, 然后将它们相乘得到总的传输矩阵, 最后再结合边界条件求得长短周期级联光纤光栅(CLBG)的传输谱。进一步对CLBG的传输谱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CLBG的传输谱中出现了由纤芯模和包层模耦合形成的两个谐振峰, 与模拟计算的结果一致, 证明了传输矩阵法求解CLBG传输谱的可行性, 为CLBG在多参量传感和测量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长短周期级联光纤光栅 模式耦合理论 传输矩阵 传输谱 long- and short-period cascaded fiber grating coupled-mode theory transmission matrix method transmission spectrum 
半导体光电
2022, 43(4): 677
作者单位
摘要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2
在传输矩阵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道间隔可切换的全光纤梳状滤波器。该滤波器基于双Sagnac环滤波结构,是两个Lyot滤波器的并联。滤波器的两条支路分别由偏振控制器(PC)和不同长度的保偏光纤(PMF)组成,可通过调节PCs,控制光进入PMF时的偏振态,实现通道间隔切换和消光比调谐。其中,通道间隔分别由两支路上的PMFs特性决定,通过改变PMFs的长度和双折射率,可得到不同的通道间隔可切换组合。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PC,经实验检验,滤波器的可调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最后,实验证实了以此滤波器为基础构建的多波长光纤激光器( MWFL )在实现通道间隔切换方面的可行性。
光纤光学 梳状滤波器 传输矩阵 Lyot 滤波器 通道间隔可切换 
中国激光
2022, 49(21): 210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工业大学理学部,北京 100124
2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124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在红外探测隐身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如何提升其宽带全方位红外吸收特性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工作。设计了一种光学介质层与石墨烯层交替分布的二元石墨烯基复合微纳结构红外吸收器,并采用传输矩阵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红外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可通过调控石墨烯层数以及结构周期使红外电磁波在该结构中产生显著的增益和损耗共振耦合效应,在8~14 μm全波段内的吸收率高于80%,在10.0~13.3 μm波段内的吸收率高于90%,带宽最大为3.3 μm。此外,该微纳结构在大角度(0°~60°)斜入射下表现出红外吸收偏振不敏感特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新一代石墨烯基柔性宽频带大角度可调谐红外吸收微纳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新思路,也为实现新一代柔性轻质隐身或伪装薄膜材料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与实现途径。
材料 多层石墨烯 微纳结构 红外吸收调控 传输矩阵 介质材料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7): 171600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