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大学 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2 苏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3 重庆科技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401331
对于三联吡啶钌(Ru(bpy)32+)掺杂的SiO2纳米粒, 以聚电解质聚丙烯酸钠和成膜物质Nafion的混合液对纳米粒进行包覆, 制备了聚丙烯酸钠和Nafion混合膜包覆的电化学发光(ECL)纳米粒。结果表明: 混合膜包覆的纳米粒, 相对于Nafion膜的ECL信号增强了13倍。同时, 混合膜表面可交换阳离子显著增加, 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固载大量的Ru(bpy)32+, 纳米粒的ECL信号可进一步增强约3倍。混合膜还具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优势, 即通过混合膜的疏水相互作用可以方便地标记生物大分子, 标记抗体仍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Membrane and Their Bio-labeling
信号增强 电化学发光纳米粒 聚丙烯酸钠 Nafion混合膜 生物标记 signal enhancement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nanoparticles sodium polyacrylate Nafion-mixing membrane bio-labelling 
发光学报
2016, 37(3): 310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 南充637002
2 苏州大学医学部 药学院, 江苏 苏州215123
利用环糊精类物质能够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性质, 研究了电中性的β-环糊精(β-CD)和负电性的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与电化学发光(ECL)活性物质三联吡啶钌(Ru(bpy)2+3)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能力及其对ECL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能够增强Ru(bpy)2+3的ECL, 其中CM-β-CD具有更强的增强作用。相对于Ru(bpy)2+3, CM-β-CD增强了1.42倍, 而β-CD仅为1.28倍。以制备的表面电荷为负的SiO2纳米粒为载体, 考察了其对Ru(bpy)2+3超分子包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 与Ru(bpy)2+3的CM-β-CD超分子包合物相比, SiO2纳米粒载体对Ru(bpy)2+3的β-CD 超分子包合物表现出了更强的吸附能力。制备了ECL信号放大能力最强的β-CD-Ru(bpy)2+3超分子包合物的SiO2复合纳米粒。
电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三联吡啶钌 超分子包合物 SiO2复合纳米粒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ignal amplification Ru(bpy)2+3 supramolecular inclusion SiO2 composite nanoparticle 
发光学报
2014, 35(5): 558
作者单位
摘要
苏州大学 医学部药学院, 江苏 苏州215123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邻菲罗琳(phen)和丙烯酸(AA)为配体,制备了铕的配合物Eu(Ⅲ)(DBM)2-(phen) (AA)。利用Stber法合成了SiO2纳米粒。通过超声辅助,将脂溶性的强荧光铕配合物吸附到SiO2纳米粒上,再包覆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和阴离子聚电解质聚丙烯酸(PAA),从而制备了Eu(Ⅲ) (DBM)2 (phen) (AA)@SiO2/PDAC/PAA荧光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Zeta电位等技术对荧光纳米粒进行了表征。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探针,该荧光纳米粒具有粒度均一且分布窄、荧光强度大、低泄漏和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而表面包覆的PAA带有丰富的羧基,可直接与生物分子大量连接,可作为优良的时间分辨荧光标记物用于各种高灵敏生物检测中。
荧光 铕配合物 二氧化硅纳米粒 聚电解质 fluorescence europium chelate silica nanoparticles polyelectrolyte 
发光学报
2011, 32(5): 47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充,637002
2 苏州大学药学系,苏州,215006
使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平行络合反应Si(3Pg)+CO(X1∑+,V=0、1,J=0)→SiCO(X3∑-)或SiOC(X3∑-).该两个反应均无阈能,络合物寿命较长,一般在2.0×10-12sec左右,有效络合反应能区较窄(初始相对碰撞平动能Et≤37.6560 kJ.mol-1).当CO(X1∑+)的V=0或1时,较高稳定性的SiCO(X3∑-)在低能区(Et<12.5520 kJ.mol-1)均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空间位阻因素起决定作用;在中能区(12.5520≤Et≤37.6560 kJ.mol-1),空间位阻因素减弱,能量因素加强,两者的反应速率接近相等;在高能区(Et>37.6560 kJ.mol-1),两个络合反应几乎不发生.
分子反应动力学 平行络合反应 SiCO SiOC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6, 23(3): 57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联合大学原子分子工程研究所,成都 610065
2 西南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成都 610003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ArHF(x1Σ+)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Ar+HF(ν′,J′)→Ar+HF(ν″,J″)振转非弹性碰撞过程。结果指出:Ar对HF的振动能级的粒子分布影响不大,但对HF转动能级有弛豫作用。
反应动力学 转动弛豫 
中国激光
1998, 25(9): 81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