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琦 1,2,*王贞福 1张晓颖 3杨国文 1[ ... ]兰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针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工作温度升高易引起芯片性能退化和失效问题, 首先理论分析了工作温度对内量子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 为量化温度影响芯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自主搭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列阵芯片测试系统, 研究15~60 ℃半导体激光列阵芯片的温度特性, 分析了5种能量损耗分布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 当温度由15 ℃升高至60 ℃, 载流子泄漏损耗占比由2.30%急剧上升至11.36%, 是造成半导体激光芯片在高温下电光转换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最后进行了外延结构的仿真优化, 仿真结果表明, 提高波导层Al组分至20%, 能有效限制载流子泄漏, 平衡Al组分增加带来的串联电阻增大问题, 可以获得高效率输出。该研究对高温下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功率 半导体激光列阵芯片 高温特性 能量损耗分布 high power laser diode array chips high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energy loss distribution 
发光学报
2021, 42(5): 674
常奕栋 1,2,*王贞福 2张晓颖 3杨国文 2[ ... ]兰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3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对808 nm的InAlGaAs/AlGaAs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波导厚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N波导与P波导厚度比值为1.8时芯片电光转换效率最高。基于上述高效率芯片研制出Chip-on-submount(COS)单管和光纤芯径62.5 μm、数值孔径0.22的光纤耦合模块,并研究了两种器件在-10~90 ℃范围内的效率特性。结果显示,温度由-10 ℃升高到90 ℃,COS单管的载流子泄漏占比由1.18%增加到16.67%,光纤耦合模块的载流子泄漏占比由1.99%增加到17.73%,表明温升引起的载流子泄漏加剧是导致电光转换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此外,还研究了高温老炼、热真空、空间辐照对光纤耦合模块电光转换效率的影响,并揭示了导致器件电光转换效率降低的内在因素。
半导体激光器 光纤耦合模块 光功率 电光转换效率 diode lasers fiber-coupled module optical power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发光学报
2021, 42(7): 104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1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19
为了解决阵列中每个发光点性能分布不均的问题,研究了微通道水冷封装的960 nm半导体激光器阵列,阵列包含38个发光点,腔长为2 mm,在驱动电流为600 A、占空比为10%的条件下,输出的峰值功率达到665.6 W,电光转换效率为63.8%,中心波长为959.5 nm.通过对应力的理论分析,给出了各个发光点应变的表达式;通过搭建单点测试系统获得阵列中每个发光点的阈值电流、斜率效率、光谱和功率等光电特性;结合应变理论分析可知,器件中发光点的性能与应变大小和类型密切相关,压应变会导致器件波长蓝移、阈值电流降低、功率和斜率效率升高,张应变会导致波长红移、阈值电流升高、功率和斜率效率降低.研究表明,影响器件内部发光点的性能不仅与热效应有关,而且与封装后残余的应变密切相关,通过应力的分布可以预测阵列性能的变化规律,可为高峰值功率、高可靠性的半导体激光阵列的研制提供参考.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 独立发光点 应变 微通道 光电特性 High-power semiconductor laser array Independent emitter Strain Microchannel Phot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光子学报
2020, 49(9): 0914001
李波 1,2王贞福 1仇伯仓 1杨国文 1,2[ ... ]杜宇琦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高峰值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在高温工作条件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以微通道封装的高峰值功率960 nm半导体激光阵列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密控温系统测试了其在10~80 ℃范围内峰值功率、电光转换效率、工作电压和光谱等一系列光电特性,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不同温度下电光转化效率的能量损耗分布。结果表明,工作温度从10 ℃升高到80 ℃后,电光转化效率从63.95%下降到47.68%,其中载流子泄漏损耗占比从1.93%上升到14.85%,是导致电光转换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高峰值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在高温应用和激光芯片设计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 高温 微通道 电光转化效率 能量损耗分布 high-power semiconductor laser array high temperature microchannel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energy loss distribution 
发光学报
2020, 41(9): 1158
王明培 1,2,*张普 1聂志强 1刘晖 3[ ... ]赵宇亮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西安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西安 710600
研制了一套微通道封装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低温测试表征系统, 实现了对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60℃~0℃低温范围内的输出功率、电光转换效率和光谱等关键参数稳定可靠的测试表征.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及数值传热学方法, 模拟了无水乙醇、三氯乙烯以及五氟丙烷三种载冷剂的散热性能. 模拟结果表明, 压降均为0.47 bar时, 采用无水乙醇作载冷剂的器件具有最低的热阻(热阻为0.73 K/W)和最好的温度均匀性(中心和边缘发光单元温差为1.45℃). 低温测试表征系统采用无水乙醇作为载冷剂, 最大可实现0.5 L/min的载冷液体流量, 最多能容纳5个半导体激光器巴条同时工作. 基于该低温测试表征系统, 对微通道封装结构976 nm半导体激光器巴条在6%占空比下的低温特性进行了研究. 测试结果表明, 载冷剂温度由0℃下降到-60℃, 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由388.37 W提升到458.37 W, 功率提升比为18.02%; 电光转换效率由60.99%提升到67.25%, 效率提升幅度为6.26%; 中心波长由969.68 nm蓝移到954.05 nm. 器件开启电压增加0.04 V, 阈值电流降低3.93 A, 串联电阻增加0.18 mΩ, 外微分量子效率提高11.84%. 分析表明, 阈值电流的减小及外微分量子效率的提高, 是促使半导体激光器在低温下功率、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 采用液体微通道冷却的低温工作方式, 是实现半导体激光器高输出功率、高电光转换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半导体激光器 光电测量 低温冷却 微通道 输出功率 电光转换效率 Semiconductor lasers Photoelectricitymeasurements Cryogenic cooling Microchannels Output power Electroop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光子学报
2019, 48(9): 091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北京 100871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研究中心, 核分析技术开放重点实验室及国
以Ti(SO4)2水溶液为原料, 在水热条件下直接水解合成了锐钛型纳米TiO2颗粒。利用透射电镜(TEM)、 X射线衍射(XRD)、 BET低温吸附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样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的性能。 结果表明所制得纳米TiO2颗粒为锐钛矿型, 晶型良好, 平均粒径为24 nm, BET比表面积约为56.20 m2?g-1。 光催化活性与商品纳米TiO2(P25)相近, 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SO4)2 Solution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Its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二氧化钛 锐钛矿 水热法 光催化 TiO2 Anatase Hydrothermal method Photocat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3): 76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0871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核分析技术开放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纳米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联合实验室, 北京 100049
以金红石相二氧化钛(TiO2)粉体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二氧化钛纳米管(Titania nanotubes, 简写为TNTs), 然后把H2PtCl6的无水乙醇溶液引入到TNTs中, 得到镶嵌Pt的二氧化钛纳米管(Pt/TNTs)。 利用透射电镜(TEM)、 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重点研究了Pt/TNTs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有直径约为3 nm的 Pt纳米粒子插入到了TNTs中, 且Pt粒子以Pt单质的形式存在。 Pt/TNTs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较强的吸收, 并且其起始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 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结果表明, 金红石相TiO2, TNTs和Pt/TNTs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6.8%, 57.2%和84.6%, Pt/TNTs的光催化活性较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粉体和纯TNTs有显著的提高。
纳米管 二氧化钛 水热法 光催化 Nanotubes Pt Pt Titania Hydrothermal method Photocat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6): 162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