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采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脐橙表面不同浓度毒死蜱和多菌灵进行判别。 实验通过由氙灯光源激发的高光谱成像系统(392~998.2 nm)分别采集浓度为0, 0.5, 1, 2 mg·kg-1的毒死蜱和0, 1, 3, 5 mg·kg-1多菌灵的高光谱图像。 使用ENVI软件获取样本的感兴趣区域(ROI); 对原始光谱数据采用卷积平滑(SG)、 标准正态标量变换(SNV)及一阶导数(FD)方法进行预处理; 采用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法(iVISSA)、 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和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进行一次提取特征波长, 二维相关光谱(2D-COS)方法进行二次提取特征波长。 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相结合算法(PCA-LDA)和偏最小二乘算法(PLS-DA)建立基于两次提取特征波长脐橙表面不同浓度毒死蜱和多菌灵残留的判别模型。 将原始光谱数据与经过预处理的3种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结果发现毒死蜱和多菌灵的光谱数据经过SG处理后模型效果最优。 对经SG预处理后的毒死蜱光谱数据和多菌灵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一次提取, 最佳特征波长分别为iVISSA法和CARS法, 分别提取出26个和30个特征波长; 再采用二维相关光谱(2D-COS)算法对这26个和30个特征波长进行二次提取, 分别得到10个和12个特征波长。 对一次提取特征波长和二次提取特征波长后的光谱数据分别建模。 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浓度的毒死蜱, 基于iVISSA-2D-COS建立的PCA-LDA模型判别效果最佳, 其校正集与预测集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8.61%和95.83%; 对于不同浓度的多菌灵, 基于CARS-2D-COS建立的PCA-LDA模型判别效果最佳, 其校正集与预测集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22%和95.83%, 均高于全波段光谱数据模型和一次提取特征波长模型判别正确率, 说明2D-COS可以捕捉可用的荧光光谱信息。 该研究采用2D-COS对一次提取最优特征波长进行二次提取后建模, 研究结果为脐橙表面不同浓度农药残留的快速无损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 毒死蜱和多菌灵 特征波长筛选 二维相关光谱 判别 Fluorescence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Chlorpyrifos and carbendazim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selection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Discrimin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2): 3789
作者单位
摘要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 但有机磷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却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 开发一种快捷、 准确、 经济的毒死蜱农药在农产品表面残留的直接检测方法意义重大。 配制4组不同体积浓度(1:200, 1:500, 1:800, 1:1 000)的毒死蜱农药溶液, 对照组为纯净水, 分别浸泡甘蓝叶片3 min, 每组采集30个叶片样本, 5组共计150个样本。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获取其谱图信息, 然后开展不同浓度毒死蜱农药在甘蓝叶片上残留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研究。 建模时, 将每组数据中24个样本, 5组共计120个样本作为建模训练集, 剩下每组6个样本, 5组共计30个样本作为预测集。 鉴于甘蓝叶面不平整、 皱褶较多, 叶片颜色深浅不一等因素会给近红外光谱分析带来干扰, 给预测模型的建立增加难度, 提出一种光谱全波段平均分组积分(求和)预处理方法, 将光谱波段平均分成n组, 再对分组后每组数据积分求和, 用预处理后的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 实验表明, 光谱全波段平均分组积分(求和)预处理方法, 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FD)且分组数为25的神经网络训练效果最好, 建模集识别准确率为97.50%, 预测集识别准确率为96.67%, 建模效果优于通常采用的提取光谱敏感、 特征波段建模方法(建模集识别准确率为91.67%)。 光谱全波段平均分组积分预处理方法在保留光谱数据更多特征波段的同时探索更多潜在敏感波段, 能够降低光谱数据维度, 减小单个光谱数据噪声对建模效果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分组数n, 能取得较好的建模预测效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有机磷农药残留 毒死蜱 甘蓝 Visible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Qualitative analysis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residues Chlorpyrifos Cabbag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 80
作者单位
摘要
1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2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河北省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毒死蜱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有机磷杀虫剂, 在农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但是, 环境毒理学研究发现, 毒死蜱可直接施于土壤中, 与土壤颗粒牢固结合, 几乎不会迁移或挥发, 而且水溶性低, 容易造成药物残留, 影响着农副产品食用的安全性, 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许多国家对毒死蜱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有严格的规定。 因此, 检测毒死蜱残留的生态风险问题是当务之急。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具有快捷、 高效、 灵敏度高等优势, 已经成为光谱检测领域的热点研究技术; 密度泛函理论被广泛用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模拟计算及光谱分析。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对杀虫剂毒死蜱的拉曼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理论研究。 首先, 利用GaussView5.0对毒死蜱分子及加入银团簇基底的分子结构进行构型。 其次, 对毒死蜱分子采用6-31G基组, 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进行结构优化, 利用Gaussian09模拟计算出其拉曼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并确定拉曼光谱和SERS光谱峰值归属。 最后, 从频移量角度分析银团簇Ag2和Ag3对毒死蜱拉曼光谱的增强效应, 并进行频移量大小对比。 研究发现, 在两种尺寸银团簇作用下, 拉曼光谱在326, 463, 741, 781, 1 068, 1 294, 1 435和1 602 cm-1波数处的特征峰强度均有明显的增强, 且随着银团簇结构尺寸增大, 拉曼信号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在不同银团簇增强作用下, 一些特征峰发生偏移, 其频移量与银团簇结构相关联, 在Ag2和Ag3银团簇增强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463, 741~781 cm-1波数处均产生了较大的频移, 其余特征峰波数处频移量较小, 均在20 cm-1以下, 毒死蜱分子分别与Ag2和Ag3入侵后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对比, 频移方向有很好的一致性。 该研究结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银团簇 毒死蜱 Raman spectroscop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u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ilver clusters Chlorpyrifo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11): 346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2 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3 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茶叶是中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而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存在农药不合理使用及滥用等行为, 导致茶叶中存在严重农药残留问题。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主要采用经典化学实验室方法, 存在前处理复杂、 耗时长、 成本高等缺陷, 急需研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以监管茶叶市场的质量安全。 本论文采用纳米竹炭(NBC)为净化剂快速去除绿茶的色素等基质影响, 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分析绿茶中毒死蜱农药残留, 建立绿茶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SERS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不同NBC用量(0, 15, 20, 25和30 mg)去除茶叶基质, 比较不同NBC用量去除基质的净化效果和SERS谱图, 得出最优NBC用量, 并对前处理方法进行回收率实验, 验证前处理方法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使用20 mg NBC能较好地净化绿茶中的色素等基质影响, 前处理方法回收率实验表明, 该净化剂用于绿茶中毒死蜱农药残留基质净化是可行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毒死蜱分子理论拉曼光谱, 对比毒死蜱分子理论拉曼光谱和实验拉曼光谱, 对其官能团进行谱峰归属, 得到定性定量分析绿茶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5个特征峰: 526, 560, 674, 760和1 096 cm-1。 在0.28~11.11 mg·kg-1浓度范围内, 以1 096 cm-1的峰强度建立绿茶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线性分析方程y=0.017 5x+0.909 2, 决定系数为R2=0.986 3, 表明毒死蜱农药浓度与其特征峰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6.71%~105.24%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6%~3.65%。 该方法检测绿茶中毒死蜱农药的最低检出浓度约为0.56 mg·kg-1, 单个样本检测时间在15 min内完成。 研究表明,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净化剂前处理方法能快速检测绿茶中的农药残留。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竹炭: 毒死蜱 农药残留 快速前处理 SERS NBC Chlorpyrifos Pesticide residues Rapid pretreatm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2): 550
胡潇 1吴瑞梅 2朱晓宇 3刘鹏 2[ ... ]艾施荣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2 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3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4 江西蚕桑茶叶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43
针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法快速检测茶叶中毒死蜱残留。以金纳米为增强基底,采集含不同浓度毒死蜱残留茶叶样本的SERS,利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再以毒死蜱浓度为外扰,进行二维相关同步光谱和自相关谱分析,筛选出与毒死蜱浓度变化相关的特征谱峰,利用灰狼算法(GW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参数,建立茶叶中毒死蜱残留分析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二维相关光谱法优选出毒死蜱的14个特征谱峰,所建SVM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决定系数 Rp2为0.98,方均根误差为1.32,相对分析误差为6.32,能用于茶叶中毒死蜱残留的实际估测,模型性能优于采用1096 cm -1单个特征谱峰建立的SVM模型和PLS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将二维相关光谱法用于筛选与茶叶中毒死蜱浓度相关的特征谱峰是可行的,为拉曼光谱中特征变量优选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表明,SERS结合二维相关光谱法可以实现茶叶中毒死蜱残留的快速检测,为茶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装置的开发提供了方法支持。
光谱学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二维相关谱法 快速检测 茶叶 毒死蜱 
光学学报
2019, 39(7): 0730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为了探究反射光谱检测水体中毒死蜱农药的可行性, 使用由ASD公司的FieldSpecPro地物波谱仪构成的高光谱采集系统在室内、 室外环境获取两种不同浓度区间的毒死蜱样品的光谱数据。 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和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分别对毒死蜱样品光谱数据建立全波段定量模型, 结果两种模型的预测能力均较高。 通过相关性分析(CA)计算相关系数来选择毒死蜱样品光谱的特征波长, 其中浓度区间为5~75 mg·L-1的室内、 室外实验光谱的特征波长为388, 1 080, 1 276 nm和356, 1 322, 1 693 nm, 浓度区间为0.1~100 mg·L-1的室内外实验样品光谱的特征波长为367, 1 070, 1 276, 1 708 nm和383, 1 081, 1 250, 1 663 nm。 结合PLS算法建立样品特征波长光谱数据的定量模型, 结果与全波段模型相比, 浓度区间为5~75 mg·L-1的室内外实验光谱PLS特征波长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2C分别提高至0.987 5和0.999 2, 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分别提高至0.989 4和0.994 4, 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降低为2.841和0.714, 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为1.715和1.244; 浓度区间为0.1~100 mg·L-1的室内外实验光谱特征波长PLS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2C分别提高至0.998 3和0.998 8, 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分别提高至0.998 4和0.999 0, 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降低为1.383和1.186, 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为1.510和1.229, 验证集标准差与预测均方根误差的比值(RPD)有所增加, 尤其是针对浓度区间为0.1~100 mg·L-1的实验, RPD值显著增加至21.7, 说明基于特征波长建立的毒死蜱样品定量模型具有较高精度的预测能力, 但是通过不同浓度区间范围的对比实验发现, ASD地物光谱仪对低浓度的毒死蜱溶液预测的相对误差偏大, 存在客观上的检测下限。 为了保证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毒死蜱农药的特征波长都得到分析, 增强模型使用的普适性与鲁棒性, 根据特征波长选择出4个波段, 即351~393, 1 065~1 086, 1 245~1 281和1 658~1 713 nm作为特征波段。 特征波段模型的波长变量个数共38个, 相比于全波段模型的432个波长变量, 模型变量精简了91.2%, 其中浓度区间为5~75 mg·L-1的室内外实验光谱PLS特征波段模型的R2C分别为0.993 7和0.987 8, R2P分别为0.979 8和0.998 2, RMSEC分别为1.690和2.516, RMSEP分别为1.987和0.659; 浓度区间为0.1~100 mg·L-1的室内外实验光谱特征波段PLS模型的R2C分别为0.9882和0.9807, R2P分别为0.9391和0.9936, RMSEC分别为3.345和3.942, RMSEP分别为8.996和2.663, 且四种实验情况下的模型RPD值均大于2.5, 满足定量分析条件。 因此采用高光谱采集系统对室内和室外环境中毒死蜱农药的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此研究结果对有机磷农药等面源污染物快速检测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可为农田水体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高光谱 毒死蜱 偏最小二乘法 相关性分析法 定量模型 特征波长 特征波段 Hyper-spectrum Chlorpyrifos Partial least squares Correlation analysis Quantitative model Characteristic wavelength Characteristic ban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3): 92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 北京 100083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 建立了一种用于菠菜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非破坏、 快速检测方法。 以碱性环境下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的银溶胶作为表面增强剂滴涂于菠菜样品表面后, 采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拉曼系统直接采集样品的拉曼信息, 该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可以实现菠菜中毒死蜱含量的实时在线定量分析。 采集24片不同毒死蜱含量的菠菜样品拉曼光谱, 每个样品采集20个点。 拉曼信号采集后, 用气相色谱法对24个菠菜样品中毒死蜱含量进行检测。 为了消除光谱噪音以及荧光背景对分析建模的影响, 分别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和有效峰线性拟合法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 该表面增强拉曼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实验中对50个相同毒死蜱含量, 但不同状态的菠菜进行光谱采集,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3.4%, 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光谱预处理后, 选取615.5~626.4 cm-1波段为感兴趣区域, 建立0.05~37.4 mg·kg-1浓度范围内毒死蜱含量的多元线性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感兴趣区域的拉曼信号和毒死蜱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校正集和验证集相关系数RC和RP分别为0.961和0.954。 该方法的最低检出含量为0.05 mg·kg-1, 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 无需样品前处理, 可以实现果蔬的农药残留快速、 定量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菠菜 毒死蜱 银溶胶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pinach Chlorpyrifos Silver colloid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9): 28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2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为理化检验方法, 具有前处理过程繁琐、 耗时、 复杂等不足, 以目前农业上使用较广的毒死蜱作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一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首先, 根据毒死蜱的化学特性, 综合考虑比色剂的显色效果以及二次污染问题, 确定在弱碱性环境下以间苯二酚对毒死蜱进行显色反应的预处理方案; 然后, 通过分析0.5 ~400 mg·kg-1之间毒死蜱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数据, 确定了显色反应后的特征信息主要集中在365~420 nm之间。 接着, 以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全谱预测模型, 其校正相关系数达到0.999 6, 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95 6, 校正标准差RMSEC为2.814 7 mg·kg-1, 验证标准差RMSEP为8.012 4 mg·kg-1; 提取400 nm为中心波段的特征区域构建预测模型, 其校正相关系数达到0.999 6, 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99 3, 校正标准差RMSEC为2. 654 6 mg·kg-1, 验证标准差RMSEP为3.465 5 mg·kg-1。 最后, 通过分析0.5~16 mg·kg-1之间毒死蜱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发现其显色功能团的特征不是很明显, 但会引起间苯二酚本身5 200 cm-1处吸收峰的变化。 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用于快速定量预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该方法通过比色剂的显色加强有机磷农药在全光谱特别是紫外-可见光范围内的信息, 为实现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条新途经。
有机磷农药残留 毒死蜱 快速检测 光谱分析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 Chlorpyrifos Rapid detection Spectr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5): 1338
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4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 滞后性、 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 其毒性危害要通过长时间的作物富集和食物链循环才能显现出来。 现阶段, 土壤污染多具有复合污染属性, 如何对典型地区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西北黄土区是我国重要的黄土分布区, 以模拟Pb和氯吡硫磷复合污染旱田黄土为研究对象, 通过异位柱淋洗实验考察乙二胺四乙酸 (EDTA)对污染黄土的修复效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UV)、 原子吸收 (AAS)、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 (SEM-ED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光谱手段揭示黄土淋洗特性和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 淋洗液流速和pH值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淋洗曲线。 在实验条件下, 经过240 min的淋洗反应, 能去除黄土中70%以上的Pb和90%以上的氯吡硫磷, 淋洗后黄土Pb的有效性大幅度降低。 黄土形貌从淋洗前的表面致密、 凹凸不平变为淋洗后的轮廓不清、 颗粒分散, EDS数据初步解释了淋洗过程Pb的去除和部分土壤元素的淋洗损失。 淋洗过程导致FTIR图谱中部分波峰位移、 消失或峰强减弱, 体现出黄土体系化学环境的变化, 推测淋洗过程对以物理吸附方式与土壤结合的污染物处理效果更好。 应用EDTA异位柱淋洗修复Pb和氯吡硫磷复合污染黄土是可行的, 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潜力。
黄土淋洗 光谱技术 氯吡硫磷 Loess washing Spectral methods Pb Pb Chlorpyrifos EDTA EDT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4): 10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710021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084
通过静态批次实验研究旱田黄土对Pb(Ⅱ)和氯吡硫磷的共吸附行为, 使用SEM, FTIR, XRD和理论分析揭示共吸附机制。 实验结果发现: 黄土对Pb(Ⅱ)和氯吡硫磷的共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 经计算得出的理论吸附容量qm分别为12.5和0.64 mg·g-1,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反应行为。 吸附反应后, 黄土表面形貌变化很小, FTIR图谱中的某些波峰红移、 消失或强度减弱, 综合XRD图谱及理论分析, 认为: 旱田黄土对Pb(Ⅱ)的吸附为表面配位络合和范德华力的作用, 以化学吸附为主; 而氯吡硫磷的去除涉及到黄土有机质对氯吡硫磷大分子的截留作用, 以及氢键、 范德华力的作用, 以物理吸附为主, 兼有化学吸附的贡献。 旱田黄土有机质对Pb(Ⅱ)和氯吡硫磷的吸附有重要贡献。
黄土 氯吡硫磷 共吸附机制 Loess Pb(Ⅱ) Pb(Ⅱ) Chlorpyrifos Co-adsorption mechanis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8): 213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