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崇左 532200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2·(phen)(H2O)] (pcba =对氯苯甲酸,phen = 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 98(2) nm,b=1.072 40(4) nm,c=1.487 19(6) 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1=0.035 9,wR2=0.089 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sv=2.35×105 L·mol-1,猝灭速率常数K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a=2.14×1013 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配合物 铜金属配合物 人血清蛋白 对氯苯甲酸 铜(Ⅱ) HSA结合 细胞毒性 complex copper complex human serum albumi P-chlorobenzoic acid copper(Ⅱ) HSA binding cytotoxic activ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1): 126
作者单位
摘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13
本文以1-甲基-4′-对苯甲基-2,2′,6′,2″-三联吡啶六氟磷酸盐(L)为配体合成了一例新的铜配合物[CuL2](PF6)3·H2O(配合物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热重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的表征和化学价的分析。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273 15(10) nm、b=1.902 01(13) nm、c=2.109 55(17) nm、β=101.269(2)°、V=5.009 9(7) nm3。XPS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中的铜离子是以+1价的形式存在。热重分析表明, 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 该配合物在光照条件下能有效使DNA裂解, 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明显的潜在生物活性。
多吡啶 铜配合物 溶剂慢挥发法 凝胶电泳实验 DNA光裂解 polypyridine copper complex slow solvent evaporation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DNA photocleavage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1): 2103
作者单位
摘要
宿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宿迁 223800
本文以萘羧酸膦酸配体(5-pncH3=(5-phosphono-1-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和高氯酸铜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了一维配合物Cu0.5(5-pncH2)(H2O)1.5(1)。采用单晶衍射(X-Ray)、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owder X-Ray)、热重分析(TG-DTG)对配合物进行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该配合物结晶于正交晶系,Pbcm空间群,a=0.667 88(2) nm,b=0.884 14(2) nm,c=4.174 03(9) nm。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相邻的金属CuII离子由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锯齿状无机链。这些相邻的无机链通过萘羧酸膦酸配体上未配位的双重羧基氢键连接成层状结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配合物呈现出逐级分解过程,在350 ℃以下能够保持配合物骨架结构的稳定性。
铜配合物 自组装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copper complex self-assembly crystal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 1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2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2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的一种理想配体.紫精羧酸与硫氰化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还未见报道.采用溶液扩散法将H2BpybcCl2配体与Cu2+离子和SCN-离子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紫精羧酸铜的配合物:[Cu(SCN)2(Bpybc)](Ⅰ),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液态荧光光谱、UV-Vis DRS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光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Ⅰ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数据为:a=19.508(4) ,b=9.474(2) ,c=16.963(3) ,α=90°,β=124.92(3)°,γ=90°.在化合物Ⅰ的结构中,两个SCN-离子与Cu2+离子配位组成结构单元[Cu(SCN)2],梯形的配体Bpybc桥连结构单元[Cu(SCN)2] 沿着[203]方向形成一维“之”字链.这些链之间通过吡啶环和苯环的π—π作用堆积,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Bpybc配体π—π*跃迁吸收峰和Cu2+离子d→d跃迁吸收峰.液态荧光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Ⅰ水溶液在360 nm光激发下,在533 nm处出现了强的蓝色荧光,该发射带是由紫精羧酸配体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的.
紫精羧酸 铜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光谱分析 荧光光谱 Carboxylate viologen Copper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Fluorescence spectru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5): 134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