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2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
羟基磷灰石晶须(HAw)的定向是设计和开发生物陶瓷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将磁性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Fe3O4)负载到HAw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优良磁响应特性的磁性HAw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磁化HAw的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并探究了其在弱磁场中的取向行为。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被成功负载到HAw表面,所制备的磁化HAw在室温下具备超顺磁性,且具有良好的磁响应特性,仅通过常规的永磁体就可以实现操控。结合磁场诱导注浆成型技术,由外部磁场施加的对准方向被有效固定。CCK-8实验结果表明磁化HAw不具有细胞毒性。
羟基磷灰石 晶须 四氧化三铁 超顺磁性 定向 细胞毒性 hydroxyapatite whisker ferroferric oxide superparamagnetism orientate cytotoxic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8): 15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3 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83
4 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佛山 528000
目前, 人工骨由于力学性能不佳在应用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 如何在保证人工骨具有压电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力学性能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以钛酸钡-羟基磷灰石(BT-HA)复合材料为基体, 质量分数为5%的碳纤维(Cf)作为增强体, 利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Cf/BT-HA复合材料, 目的是在保证电学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T-HA复合材料中加入Cf后, 电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样品具有较好的铁电性, 压电常数d33为37 pC/N, 居里温度为170 ℃, 高于人工骨的使用温度。抗弯强度达到121.7 MPa, 硬度达到3.56 GPa, 均增大到未加Cf样品的3倍, 断裂韧性增加了1倍, 达到1.21 MPa·m1/2。Cf/BT-HA复合材料没有细胞毒性且骨诱导性良好, 有望应用于骨替代材料领域。
人工骨 碳纤维 钛酸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压电性能 力学性能 细胞毒性 骨诱导性 artificial bone carbon fiber barium titanate-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piezoelectric property mechanical property cytotoxicity osteoinductivity 
硅酸盐通报
2022, 41(3): 99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2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
本文研究了甘氨酸(Gly)和氧化石墨烯(GO)复合改性羟基磷灰石(Gly/GO/HA),以及天冬氨酸(Asp)和GO复合改性羟基磷灰石(Asp/GO/HA)对酸蚀人牙釉质(HE)体外再矿化的影响。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EDX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测试,对再矿化前/后HE表面及剖面形貌、表面元素组成、表面成分结构和表面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Gly/GO/HA和Asp/GO/HA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均能使酸蚀HE得到一定的修复,其中Gly/GO/HA对酸蚀HE表面和深层脱矿的修复效果优于Asp/GO/HA。
氨基酸 氧化石墨烯 羟基磷灰石 牙釉质 再矿化 细胞毒性 amino acid graphene oxide hydroxyapatite enamel remineralization cytotoxic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3): 516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Faculty of Dentistry Near East University, Near East Boulevard Nicosia 33000, Mersin 10, Turkey
2 The DESAM Institute, Near East Boulevard Lefkosa 33000, Mersin 10, Turkey
3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Dentistry, Faculty of Dentistry Near East University, Near East Boulevard Lefkosa 33000, Mersin 10, Turkey
4 Department of Periodontology, Faculty of Dentistry Near East University, Near East Boulevard Lefkosa 33000, Mersin 10, Turke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cellular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PBMT) on thawed dental pulp stem cells (DPSCs) stored for 2 years. For this purpose, cells were exposed to PBMT for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evaluate the most appropriate PBMT parameter for stimulating cellular proliferation that can be used for future tissue engineering therapies. Fully characterized DPSCs were seperat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aser energy densities (5 J/cm2 or 7 J/cm2) applied and a group was served as control in which cells did not receive any laser irradiation. The cells in laser-irradiated group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eriod of application (24 h and 0 h) and exposed to Gallium– Aluminum–Arsenide diode laser irradiation. Cell viability an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the cell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any PBMT related cellular cytotoxicity were determined by performing a lactate dehydrogenase assay (LD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were performed. The percentage of proliferation seemed to increase upon laser therapy in both different doses of irradiation (5 J/cm2 and 7 J/cm2). DPSC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liferation rate upon 7 J/cm2 irradiation in both 0 h and 24 h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s. However, DPSCs irradiated with 5 J/cm2 dose induced relatively lower proliferation rate when compared to 7 J/cm2 dose of irradiation. According to the LDH data, PBMT exposure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 at both energy densities in all different time periods. PBMT at 7 J/cm2 should be an effective parameter to stimulate proliferation of long-term cryopreserved DPSCs in a short term time period.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may be an upcoming tool for future tissue en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dentistry applications.
PBMT tissue engineering proliferation short-term cytotoxicity. Acknowledgment This research did not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2021, 14(3): 2150006
郭庆英 1刘敏 1,2,*赵燕娜 2吴玉姝 2[ ... ]韩军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2 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茶多酚与抗肿瘤药物联用具有增效、 减毒以及逆转耐药性的作用, 可作为生化调节剂应用于临床。 通过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圆二色光谱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柔红霉素 (DNR) 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对DNR与HSA结合过程的影响。 通过MTT法测定了DNR单一药物、 EGCG+DNR组合药物及其与HSA的复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细胞毒性。 荧光猝灭结果与紫外-可见吸收差谱表明DNR与HSA之间形成静态复合物。 由荧光数据拟合得到猝灭常数、 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焓变和熵变。 正的焓变和熵变表明DNR与HSA的结合过程主要为熵驱动, 且疏水作用为结合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位点标记竞争实验结合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DNR主要结合在HSA的IIA结构域, 并且更接近色氨酸残基。 在HSA+EGCG+DNR三元体系中, 建立了三元体系的荧光数据处理模型, 并用Matlab拟合得到EGCG存在下DNR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与结合常数均明显减小, 表明EGCG的存在降低了DNR与HSA的亲和力。 此外, 在EGCG存在下, DNR与HSA作用的结合常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 表明结合过程的主要作用力仍为疏水作用。 圆二色光谱和动态光散射研究表明药物与蛋白结合会影响蛋白的构象和粒径, 导致HSA的α-螺旋含量减小且粒径增加。 EGCG存在的(HSA+EGCG)+DNR三元体系中的α-螺旋含量大于相应的HSA+DNR二元体系中的α-螺旋含量, 而三元体系的水合粒径相对于二元体系的有所减小。 这均表明EGCG与DNR存在竞争结合, EGCG的存在使DNR与HSA的结合减弱, 与三元体系的荧光实验结果一致。 此外, 讨论了EGCG对DNR和HSA+DNR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DNR与EGCG具有协同作用且HSA可以增强DNR的细胞毒性。 所得结果可为EGCG与DNR在临床中的联合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研究表明光谱方法可为联合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人血清白蛋白 柔红霉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光谱技术 细胞毒性 Human serum albumin Daunorubicin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Spectroscopy technique Cytotoxici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6): 182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以表面修饰巯基十一烷酸的金纳米棒 (GNRs/MUA)为骨架,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连接到GNRs/MUA表面,构建GNRs/MUA/PEI纳米载体。首先采用MUA对GNRs进行表面修饰,减少由于GNRs表面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所造成的生物毒性。然后采用低分子量 PEI 进一步修饰,同时利用GNRs巨大的比表面积进一步放大 PEI 的携带基因能力,这样既能够降低阳离子聚合物的毒性,又能够提高整个体系的转染效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Zeta电位等对纳米载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UA与PEI已成功修饰到GNRs表面,并很好地保留了GNRs的光学性质,其表面电位发生正负交替变化。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对纳米载体进行细胞毒性研究,结果显示GNRs/MUA/PEI(1.8 kDa)非病毒纳米载体,细胞存活率在控制聚合物浓度为300 μg/mL时仍然稳定在75%以上,明显高于商品化的PEI(25 kDa)。
金纳米棒 聚乙烯亚胺 非病毒载体 细胞毒性 gold nanorods polyethylenimine nonviral vectors cytotoxicity 
发光学报
2015, 36(11): 1271
吕研 1,*颜丽芬 1董南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贵州 贵阳550025
2 贵州省大环化学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550025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相溶解度等方法考察了七元瓜环(Q<参考文献原文>)对10-羟基喜树碱(HCPT)理化性质及抗癌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pH 2.0的盐酸介质中, 随着主客体NQ<参考文献原文>/NHCPT比例的增加, 客体HCPT在λ265 nm 的紫外吸收强度明显下降并且波长发生红移, 而在λ425 nm的吸收强度却增加并在λ387 nm波长处有明显的等吸收点。 HCPT的荧光光谱表现出在λ558 nm荧光发射峰的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并发生波长蓝移现象。 摩尔比法和Job法的研究得出主体Q<参考文献原文>与客体HCPT形成了2∶1的主客体配合物, Reactlab EQULLIBRIA software○R程序计算了紫外吸收法和荧光光谱法的主客体配合物的总稳定常数(β)分别为1.549×1013 L2·mol-2和0.907×1013 L2·mol-2; 相溶解度实验的结果表明当Q<参考文献原文>的浓度为1×10-3 mol·L-1时, 可使HCPT的溶解度增大约250倍, 而利用共蒸发法制备的Q<参考文献原文>-HCPT固体包合物则可使HCPT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约1170倍; 体外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与单纯的HCPT比较, 包合物的形成对HCPT的抗癌活性影响不大。
10-羟基喜树碱 七元瓜环 理化性质 细胞毒活性 10-Hydroxycamptothecin Cucurbit(n=7)ur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ytotoxici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6): 161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南省老年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 长沙 410016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 探讨链亲和素修饰的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CdSe/ZnS-SA)对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人胚肾(HEK293)细胞的短期毒性作用。方法: 将CdSe/ZnS-SA量子点与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HEK293细胞共培育,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MTT法测定细胞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终浓度为2.5 nmol/L-20 nmol/L的CdSe/ZnS-SA量子点与HEK293细胞分别共育8 h、16 h、24 h后, 细胞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终浓度为2.5 nmol/L-25 nmol/L的CdSe/ZnS-SA量子点与HEK293细胞分别共育8 h、16 h、24 h, 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 各处理组间的吸光度值、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CdSe/ZnS-SA量子点在短期内对稳定转染pcDNA3.1/APP595/596质粒的HEK293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量子点 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 quantum dots cytotoxicity apoptosis 
激光生物学报
2013, 22(4): 31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吉林大学 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12
2 吉林大学 白求恩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吉林 长春 130041
3 吉林大学 白求恩医学院 药理系, 吉林 长春130021
采用模板合成以及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GNR@SiO2)纳米复合粒子, 探讨了这种新型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光谱性质、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对反应时间的调控, 获得的纳米复合粒子的二氧化硅壳层厚度可以控制在20~30 nm。由于二氧化硅壳层的存在, 大大提高了金纳米棒的稳定性, 同时降低了金纳米棒的细胞毒性; 此外, 由于二氧化硅壳层具有良好的化学修饰作用, 因此可以将荧光探针分子标记在二氧化硅壳层表面, 修饰后的纳米复合粒子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从而实现细胞内的光学成像。因此, 该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以及光热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细胞毒性 细胞成像 gold nanorod silica core-shell structure cytotoxicity cell imaging 
中国光学
2013, 6(5): 743
殷娴 1,2李朝霞 1,3吴国智 4程伟 2[ ... ]肖尊安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2 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 北京 100101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北京 100101
4 天津市园林花圃, 天津 300112
5 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30
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 分别将PAPⅡ单基因、PAPⅡ基因和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共表达的双基因(PAPⅡ-ipt)导入烟草品种K326叶细胞中, 半定量RT-PCR分析了转基因植株中PAPⅡ、ipt和核糖体蛋白大亚基基因(RPL3A)的表达, 并进行了TM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 双基因PAPⅡ-ipt对烟草的转化频率高达45.55 %, 为单基因PAPⅡ的转化频率(13.3 %)的3.4倍; 50 %的转基因植株没有检测到转基因的表达, PAP Ⅱ-ipt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RPL3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PAP Ⅱ表达植株中的1.25倍, 且生长发育正常, 对TMV病毒的抗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 ipt与PAPs基因共表达可作为克服PAPs细胞毒性的有效途径。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 异戊烯基转移酶 细胞毒性 核糖体蛋白L3 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 isopentenyl transferase cytotoxicity ribosomal protein L3 
激光生物学报
2011, 20(2): 25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