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炭疽杆菌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炭疽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 因此建立操作简便、 灵敏准确的炭疽杆菌检测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炭疽传播,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以绿色材料大豆蛋白为保护剂和还原剂, 采用微波加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红色荧光发射的大豆蛋白金纳米簇(SPI-AuNCs)。 采用TEM、 UV-Vis、 FL、 XPS、 FTIR等方法表征了SPI-AuNCs的成功合成和部分特殊性能。 结果表明SPI-AuNCs呈球形, 粒径大小在1.8~3.2 nm范围内, 平均粒径为2.65 nm, 在500~550 nm范围内未出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 SPI-AuNCs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70 nm, 最大发射波长为680 nm。 SPI-AuNCs的表面官能团主要有—NH、 —COOH、 —OH、 —SH等官能团, 元素的组成主要包括C、 N、 O、 S、 Au元素。 根据Cu2+与SPI-AuNCs表面基团通过配位作用形成非荧光复合物, 使荧光猝灭; 而2,6-吡啶二羧酸(DPA)与Cu2+具有更高的亲和力, 可将Cu2+从SPI-AuNCs表面竞争下来, 使荧光恢复, 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关-开”策略检测DPA的新方法。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荧光恢复率(ΔF/F1)与DPA的浓度在1.15~70.0 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方程为ΔF/F1=0.011c+0.131, 相关系数r=0.991, 方法检出限为0.34 μmol·L-1。 同时, 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研究了湖水和牛奶样品中DPA, 得到加标回收率在97.3%~103.6%, 表明了该方法在环境和食品样本DPA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可以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提供方法学支持。
大豆蛋白金纳米簇 2,6-吡啶二羧酸 生物标志物 炭疽杆菌 荧光探针 Soy protein gold nanoclusters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Biomarkers Bacillus anthrax Fluorescence prob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6): 18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南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2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基于过氧化氢(H2O2)氧化单巯基(—S)为双巯基(S—S), 抑制金纳米簇(AuNCs)荧光猝灭, 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荧光传感方法用于过氧化氢和葡萄糖(Glu)的检测。 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 荧光强度高、 稳定且合成简单快速。 加入半胱氨酸(Cys), 半胱氨酸上的单巯基可以与金纳米簇发生化学键合反应形成稳定的Au—S键, 破坏金纳米簇的结构, 导致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猝灭。 但当体系中存在过氧化氢时, 将单巯基半胱氨酸氧化成双巯基的胱氨酸。 双巯基的胱氨酸不能与金纳米簇发生键合作用, 金纳米簇在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荧光信号。 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作用下产生过氧化氢, 利用该方法进一步开展了对葡萄糖的检测。 以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变化值F/F0为纵坐标, 过氧化氢或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 实现了对过氧化氢和葡萄糖的灵敏检测, 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和10~200 μmol·L-1, 检测下限分别为2.8和3.1 μmol·L-1。 选择4种其他糖类化合物和5种金属离子作为干扰物质, 均不会抑制半胱氨酸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效应, 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用该方法成功检测了胎牛血清样品中的葡萄糖, 加标回收率为94.5%~112.7%。 此外, 该方法可拓展到其他基于酶催化产生过氧化氢体系的分析物检测, 如胆固醇、 辣根过氧化物酶等, 为过氧化氢相关反应的分析提供了一种通用、 简便的方法, 在临床诊断、 食品科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金纳米簇 氧化反应调控 荧光法 过氧化氢 葡萄糖 Gold nanoclusters Redox-controlled Fluorescence H2O2 Glucos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2): 375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院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2
金纳米团簇(AuNCs)因兼具优异荧光特性、超小尺寸、精确化学组成及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使其成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新型荧光探针。为了推动荧光AuNCs在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性能荧光AuNCs的设计与制备策略。基于对AuNCs结构与发光机制的理解,诸如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和细胞摄取率等策略陆续被提出以增强AuNCs的细胞成像效果,极大提升了其作为荧光成像探针的潜力,并将AuNCs的应用推广至荧光寿命成像、多光子成像等新兴荧光成像技术。近些年发展的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的AuNCs进一步推动了其在活体成像的应用。文中概述了AuNCs的制备方法、提高AuNCs细胞荧光成像效果的各种策略,以及AuNCs荧光成像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金纳米团簇 荧光成像 细胞靶向 荧光探针 gold nanoclusters fluorescence imaging cell-targeting fluorescent probe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1): 20220527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27
2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1
金纳米簇是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分子级尺寸和量子效应的新型发光材料, 近年来在化学发光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较多应用于体外生物检测。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簇化学发光(含电化学发光)体系在体外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首先, 阐释了金纳米簇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质及其化学发光基本原理; 其次,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该体系的体外生物检测研究进展, 并梳理了改善发光强度和检测灵敏度的已有策略; 最后, 对金纳米簇化学发光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金纳米簇 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体外生物检测 gold nanoclusters chemiluminescenc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n vitro biological detection 
发光学报
2022, 43(3): 3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 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2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123
基于纳米金团簇(AuNCs)良好的光学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和简单无毒的制备方法, 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 高灵敏度且可视化的尿酸(UA)传感器。 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合成了BSA-AuNCs。 在尿酸氧化酶的催化下, UA产生化学计量的过氧化氢(H2O2), 导致AuNCs的荧光猝灭。 此外, 发现BSA-AuNCs在该体系模拟过氧化物酶发挥酶活性, 它可以催化产物H2O2将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氧化成ox-TMB, 此时BSA-AuNCs的发射光谱与ox-TMB的吸收光谱重叠, 发生了一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BSA-AuNCs作为供体将激发能量转移到受体ox-TMB, 使ox-TMB产生荧光, 同时BSA-AuNCs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单独存在时的强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UA检测的灵敏度。 在最佳条件下, 发现UA浓度在2~100 μmol·L-1猝灭程度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方程为(F0-F)/F0=0.005 85cUA+0.103 64,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4, UA的检出限为0.26 μmol·L-1, 远低于正常人体UA水平的最低限(90 μmol·L-1), 同时研究了血液样本中UA的加标回收, 回收率在97.3%~104.7%, 表明了该方法在临床血样UA的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为进一步的临床分析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指导。
纳米金团簇 尿酸 过氧化氢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Gold nanoclusters Uric acid Hydrogen peroxid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2): 483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4020
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合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的金纳米团簇(GSH-AuNCs),在水溶液中利用Cu 2+对GSH-AuNCs荧光的特异性静态猝灭效应建立Cu 2+快速且高灵敏的检测方法。GSH-AuNCs在396 nm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在602 nm处发射出较强的荧光,当GSH-AuNCs体系中存在Cu 2+时,荧光信号会在一定程度上猝灭,且Cu 2+浓度的越大猝灭效应越显著,据此建立GSH-AuNCs荧光发射强度与Cu 2+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对Cu 2+的定量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GSH-AuNCs荧光发射信号变化与Cu 2+浓度在16.7~5000 nmol·L -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4 nmol·L -1。同时,对实际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92.9%~107.9%之间。
探测器 还原型谷胱甘肽 金纳米团簇 荧光传感器 铜离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4): 140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聚腺嘌呤-金纳米簇(聚A-AuNCs)制备简单, 快速, 且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光学稳定性。 基于聚A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 构建了一种灵敏、 简单、 快速的新传感方法用于检测汞离子。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 通过水浴加热法合成金纳米簇。 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合成的金纳米簇为球形, 分散性良好, 平均粒径约为7 nm。 金纳米簇在280 nm紫外光激发下, 于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蓝色荧光, 且金纳米簇的光学稳定性良好。 溶液在4 ℃下避光保存1个月, 金纳米簇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 当汞离子存在时, 汞离子与纳米金之间的高亲和力, 可以有效地猝灭金纳米簇的荧光。 文中讨论了反应体系中缓冲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发现缓冲溶液pH值对该方法的影响不大。 汞离子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反应非常迅速, 1 min之内就可以完成, 所以后续反应仅需简单的混合即可进行荧光的测定。 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 对一系列汞离子浓度进行了检测, 线性方程为: y=-335.57x+541.35, 检测线性范围在0.01~1 μmol·L-1之间, 相关系数为0.992 6。 根据空白的三倍标准偏差原则确定检测下限为3 nmol·L-1。 该方法选择性好, 通过9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金纳米簇的荧光信号并无明显影响, 验证了金纳米簇对汞离子检测的特异性。 用该方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 加标回收率在95.33%~103.8%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 可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 该法仅需将溶液简单混合即可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 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 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金纳米簇 荧光法 汞离子检测 Gold nanoclusters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Hg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1): 164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Low Dimensional Materials Physics and Preparing Technology School of Science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P. R. China
Metal clusters have attracted wide interests due to their uniqu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but the low 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QY) prevents them from potential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In this work, silver-doped Au nanoclusters (NCs) are shown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 QY of metal clusters.We succeeded in synthesizing ultrabright glutathione (GSH) protected AuAg clusters with 10.8% QY by a one-pot route. Their florescence is about 7.5 times brighter than pure Au NCs, with super photostabil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in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calcula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uAg N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of states of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leads to th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n addition, 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 has been performed to show their great potential for biomedicine.
Gold nanoclusters luminescence bioimaging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2020, 13(5): 204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长沙 410128
金纳米簇(AuNCs)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纳米材料, 是由几个到约一百个金原子组成的分子聚集体, 因制备简单、光学性质优异以及毒性低等特性, 近年来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以巯基化合物、树枝状化合物、多肽和蛋白质、寡核苷酸DNA等为模板制备AuNCs的模板法及其优点进行阐述, 对AuNCs的紫外吸收、荧光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介绍, 之后重点总结基于荧光AuNCs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及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最后对AuNCs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金纳米簇 荧光 生物传感 生物大分子 小分子 gold nanoclusters fluorescence biosensing biomacromolecules small molecules 
激光生物学报
2019, 28(4): 296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金纳米团簇(简称金簇)由几到几百个金原子及修饰试剂组成, 由于其尺寸接近于电子费米波长, 表现出良好的发光特性及生物相容性, 是一类新型纳米标记探针。 目前, 金纳米团簇在生物检测、 细胞成像、 癌症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 对于光照条件下金簇的稳定性还不清楚。 在合成组氨酸、 谷胱甘肽混合修饰金簇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光照条件下金簇在不同pH(5.0, 7.4和9.0)的荧光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氙灯强光照射下, 金纳米团簇的荧光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 在pH 9.0条件下比pH 5.0及7.4时降低更快, 说明金簇在pH 5.0及7.4时光稳定性更好。 在此基础上,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光照前后金簇表面基团的变化规律, 发现光照后金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红外光谱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说明光照导致金簇表面修饰基团发生了变化。 当向体系中通入氮气后, 金簇最大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随照射时间的变化明显变慢, 说明金簇表面基团与溶液中溶解氧发生了反应, 导致金簇表面电荷及修饰试剂状态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金簇荧光产生猝灭。 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金纳米团簇在生命科学及分析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纳米团簇 光稳定性 组氨酸 谷胱甘肽 Gold nanoclusters Photostability Histidine Glutathion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10): 317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