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月 1,*张乐 1孙炳恒 2马跃龙 1,3[ ... ]陈浩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116
2 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3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4 中国科学院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浙江 宁波 315201
荧光转换材料普遍存在的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热猝灭现象严重影响了器件的性能,限制了其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照明中的应用。然而,部分荧光材料却会出现随着温度升高发光强度增大的现象,即反常热猝灭效应。反常热猝灭作为提升发光材料及其器件应用性能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反常热猝灭效应在发光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阐述了发光反常热猝灭的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开发出具有更优反常热猝灭特性的新型发光材料,满足高效高功率LED/LD照明器件的应用需求。
高功率密度 LED/LD照明 热猝灭现象 反常热猝灭效应 high power density LED/LD lighting thermal quenching phenomenon abnormal thermal quenching effect 
发光学报
2021, 42(10): 145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3
2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应用光学实验室,法国 帕莱索9176
圆偏振飞秒激光泵浦氮气产生的无谐振腔激光效应在远程光学遥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空气中氧气分子的存在显著地淬灭了该受激辐射效应.对比研究了氧气和氪、氩、氦这三种气体对于氮气分子前向和背向激射的影响,测量了纯氮气和空气中氮分子荧光的强度.结果表明,氧气和氪气这两种电离能非常接近的气体呈现出十分相似的淬灭作用;而氦气因为电离能极大,并不呈现出显著的淬灭作用.因此,可得氧气对于氮气分子激射淬灭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引起的光丝内激光强度的下降,从而使得自由电子能量降低,导致碰撞激发效率下降.
Nonlinear optics Air lasing Ultrafast spectroscopic technology Quenching effect Femtosecond pulses 非线性光学 空气激光 超快光谱技术 淬灭效应 飞秒脉冲 
光子学报
2020, 49(11): 1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 北京 100854
2 北京大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北京 100871
采用气相沉积温度梯度分布合成纳米线法, 在750~950℃耐高温石英管中, 在催化剂金的催化作用下, 生长出310μm带隙渐变的硫硒化镉半导体纳米线, 并利用倏逝波耦合的方法导波激发, 分别对不同掺杂比例的部分纳米线进行研究。实验发现, 在注入功率低于10-8W时, 随着光强增大不同带隙宽度的纳米线的淬灭度都在增大; 然而在注入功率继续增大时, S元素比例占到90%的纳米线的淬灭度峰值最早到来, 以Se元素为主的纳米线的淬灭度峰值在10-6W注入光下仍未出现, 原因是增加S元素会使更多的复合中心转变为陷阱能级中心, 更多的电子可以跃迁至导带。封装上电极的带隙渐变纳米线可应用于制作高分辨率的红外光探测器, 也为有效检测半导体材料的缺陷能级提供了便利。
淬灭效应 光探测器 硫硒化镉 纳米线 带隙 quenching effect optical detector CdSSe nanowire band gap 
半导体光电
2018, 39(2): 2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高温热溶剂法合成了不同Yb3+和Tm3+掺杂浓度的NaYF4∶Yb3+,Tm3+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形貌和发光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 不同Yb3+和Tm3+离子掺杂浓度对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性质有很大影响。随着Tm3+离子浓度的提高, Tm3+离子之间的浓度猝灭和交叉弛豫效应对发光强度的影响愈来愈显著, 导致纳米粒子的发光猝灭; 同样, 随着Yb3+浓度的提高, 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这是因为Yb3+离子浓度掺杂过高导致发光猝灭。
上转换 交叉弛豫 浓度猝灭 upcoversion NaYF4 NaYF4∶Yb3+ Tm3+ Yb3+ cross-relaxation Tm3+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effect 
发光学报
2013, 34(8): 959
作者单位
摘要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Academia Sinica, Shanghai 201800
microwave discharge glow discharge quenching effect gas lasers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B
1996, 5(3): 21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