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热变形是影响磨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机床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热误差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热传导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磨床主轴热误差预测方法。根据热传导理论推导出主轴表面和外部环境的温差和热变量的映射关系,揭示了材料热变形本质。然后,建立了以温差为输入和主轴热变形量为输出的神经网络热误差预测模型。该模型拥有4个神经网络层,分别对应温差、热能增量、时间变量以及热变形量。运用反向传播算法对该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计算模型参数。最后,基于SINUMERIK 840D数控控制器开发了一套磨床主轴热误差补偿系统,并在某一数控磨床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主轴热误差补偿后,磨床的加工精度提升了41.7%,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热传导 热误差 反向传播算法 神经网络 磨床主轴 heat conduction thermal error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grinder spindle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 12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003
2 浙江大学 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7
3 四川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4 重庆遨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00050
5 衢州学院 浙江省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衢州324000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量自动确定的机床主轴热误差通用型温度敏感点组合选取方法以解决敏感点数量的选取依赖人工经验的问题。首先,计算各温度变量与热误差之间的绝对均相关系数以评估各温度点对主轴热误差的相关程度。其次,将绝对均相关系数最大的温度点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首个初始聚类中心,进一步选取一系列数量不同的温度敏感点组合。然后,将所得的一系列敏感点组合和热误差作为输入,建立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热误差模型,并通过评价指标选取预测性能最优的温度敏感点组合。最后,在VMC850数控机床上进行了最优温度敏感点组合在不同工况相同误差项、相同工况不同误差项中的有效性以及在不同热误差模型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温度敏感点组合选取法适用于不同工况下的误差预测,且在不同的热误差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温度敏感点组合选取 主轴热误差建模 数量自动确定 有效性与通用性 温度敏感点评价指标 combination selection of temperature sensitive points spindle thermal error modeling automatic quantity determination validity and versatility evaluation index for selection of temperature sensitive point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12): 146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2 重庆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54
3 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0009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稳健性,对主成分算法在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主成分算法原理,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温度敏感点选择算法和热误差建模算法。然后,以一台三轴立式加工中心为对象进行全年温度范围内的主轴热误差测量实验,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主轴热误差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模型。进而,将所建立的PCR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岭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稳健性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CR模型在该四种模型中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分别达到6.8 μm和2.4 μm。最后,使用所建立的PCR模型对按照转速图谱运行的机床主轴热误差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和稳健性分别为6.12 μm和3.43 μm。并将PCR模型嵌入到热误差补偿控制器中进行热误差补偿实验,以验证本文建模算法的有效性。
机床主轴热误差 主成分 建模算法 模型稳健性 thermal error of machine tools spindle principal component modeling algorithm model robustnes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1, 29(11): 2649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大学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现场进行连续高速作业过程中, 电机发热和关节摩擦生热将导致机械臂本体温度升高, 引起机器人末端定位漂移, 严重影响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和作业精度。针对制造现场的工业机器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温度误差在线补偿方法, 并基于微分运动学和双目视觉原理构建了温度误差补偿模型。在机器人末端安装基准球, 同时在基座附近固定视觉测量传感器, 机器人完成作业循环之后, 以不同的姿态带动基准球至传感器视场内进行补偿测量。此外, 通过分析各关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筛选出符合温度漂移规律的显著性参数进行补偿, 有效降低了补偿测量次数和耗时。实验结果显示, 补偿后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可维持在±0.1 mm的水平, 能够显著改善制造现场工业机器人的作业精度, 且整个补偿测量过程耗时10 s左右。
立体视觉 工业机器人 连杆参数 温度误差 在线补偿 视觉传感器 stereo vision industrial robot link parameter thermal error in-line compensation vision sensor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9): 213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 浙江省三维打印工艺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27
2 衢州学院 浙江省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 衢州 324000
3 浙江永力达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衢州 324000
机床的热态性能已成为影响高速机床工作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轴是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 其热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床的切削速度和加工精度, 是影响机床精度提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 在主轴的设计阶段减少机床热误差的影响, 对于提高机床的热态特性十分重要。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时间中, 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主轴热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探索, 基于热设计的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内容: 热态特性分析方法, 热设计与优化方法和热态特性试验方法。先通过主轴热态特性(如温度场分布、热变形、热平衡时间等)建模与分析获取必要的参数, 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主轴结构设计优化、材料设计优化和冷却系统设计等热设计措施, 获得较佳的主轴热态特性, 最后通过热态特性试验来校验分析和设计优化的结果, 整个过程循环直至达到满意结果为止。本文以此为脉络展开, 分别探讨了三部分内容的国内外典型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存在的优缺点,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机床 主轴 热设计 热误差 热态特性 machine tool spindle thermal design thermal error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6): 1415
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应用的时间序列算法受严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存在预测稳健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提升时间序列预测稳健性的方法。该方法将时间序列算法与能够抑制多重共线性的建模算法相结合,从而既可通过在模型中加入温度滞后值来提供更全面的温度信息,又可对温度滞后值引入的更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进行处理。文中以时间序列算法中的分布滞后(DL)算法、共线性抑制算法中的主成分回归(PCR)算法为例,采用主成分分布滞后(PCDL)算法建立了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并将其与DL算法的预测精度和稳健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DL算法因为抑制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其模型预测精度和稳健性远优于DL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约9 μm。本文所述方法可为时间序列数据建模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提供参考。
数控机床 热误差 时间序列模型 预测稳健性 主成分分布滞后算法 Numerical Controlled Machine (NCM) tool thermal error time series model forecasting robustness principal component distribution lag algorithm 
光学 精密工程
2016, 24(10): 2480
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 阜新 123000
2 东北大学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819
开展了精密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热误差补偿的实验与建模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精密数控车床主轴系统轴向与径向偏转热误差补偿模型以增强其误差补偿能力, 并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构建了主轴系统热误差测试平台, 应用五点法测试主轴系统热误差, 使用热电偶与红外热像仪测量主轴系统温升关键点温度变化数据, 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实现温度敏感测点辨识。构建了基于粒子滤波重采样粒子群算法的热误差预测模型, 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基于粒子滤波重采样粒子群热误差补偿模型得到的轴向热误差预测残差为-1.29 μm~1.55 μm, 建模精度为95.04%; y向热偏转误差预测残差为-4.68×10-6°~9.66×10-6°, 建模精度为91.26%; z向热偏转误差预测残差为-5.83×10-6°~8.59×10-6°, 建模精度为93.24%。实验结果证明该热误差补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精密数控车床 主轴系统 热误差建模 热误差补偿 粒子滤波重采样粒子群算法 precision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 lathe spindle system thermal error modeling thermal error compensation Re-sampling Step 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RSPSO) 
光学 精密工程
2016, 24(7): 1731
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为提高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补偿精度和稳健性, 研究了热误差补偿建模时机床最佳转速状态的选择方法。首先, 以Leaderway V-450数控加工中心主轴Z向为研究对象, 控制机床主轴在空转状态下, 以图谱和恒定转速两种方式进行了多批次实验。然后, 采用模糊聚类结合灰色关联度选择温度敏感点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 分析不同转速类型下模型的预测效果并对同种转速类型下模型预测效果进行相对评价, 从而给出热误差补偿建模时机床最佳转速状态的选择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根据国际标准中不同主轴转速类型建立的热误差补偿模型, 对于机床热误差预测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选择的最佳转速状态建立的补偿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数控机床 热误差 主轴转速 多元回归模型 预测效果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 machine thermal error spindle spee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predictive effect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11): 3176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大学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2
针对现有的热误差建模方法建模效率低, 模型预测精度不理想等问题, 提出了广义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建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中。讨论了采用广义RBF神经网络进行热误差建模的原理及步骤。以数控导轨磨床主轴箱系统为例, 布置了12个主轴热误差的关键温度测点, 测得了2组独立的主轴箱系统热误差数据。将测得的数据分别用于建立主轴箱系统热误差广义RBF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热误差广义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及泛化能力强的优点; 与传统的RBF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相比, 提出的广义RBF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模效率更高, 模型鲁棒性及预测性能更好, 是一种可以用于数控机床热误差实时补偿的有效建模方法。
广义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热误差建模 聚类算法 泛化能力 鲁棒性 数控导轨磨床 generalized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thermal error modeling clustering algorithm generalization ability robustness Numerical Control(NC) guide rail grinder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6): 17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学系 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27
2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省精密装备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提出了一种基于球杆仪的主轴热误差检测新方法用于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的便捷检测。该方法借助五轴数控机床的两个旋转轴分别单独运动, 实现两个正交圆或圆弧构成的球杆仪空间轨迹测量; 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求解主轴空间位置; 通过初始状态和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测量多组数据, 分离得到相应时间段的主轴热误差, 包括1个轴向热伸长和2个径向热误差。以双转台五轴数控机床为例, 从安装方法、测量步骤和辨识原理等方面介绍基于球杆仪的主轴热误差检测方法, 并与ISO 230-3中的5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该方法的辨识结果与5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5.8%,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测量装置简洁, 便于携带、安装和测量, 测试结果可为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补偿提供依据, 从而有效地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五轴数控机床 主轴 热误差 误差测量 球杆仪 5-axis Computer Numberical Control(CNC) machine to spindle thermal error error measurement ball bar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5): 14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