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与化学学院,上海 200093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与镧系Eu3+配合物功能化的离子液体([Eu(BFA)3]@DPA‑PA)进行化学键合制备得到了基于镧系配合物修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探针(Eu‑MIPs)。利用FT‑IR、XPS、UV‑Vis、PL等表征方法对探针分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u‑MIPs荧光聚合物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此外,通过进一步研究Eu‑MIPs对血红蛋白(Hb)的荧光传感性能发现,Hb能够对Eu‑MIPs的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效果,这可能是由于Hb和离子液配体对紫外光具有竞争性吸收,进而使配体‑稀土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受到影响,从而造成Eu‑MIPs的荧光猝灭。同时,Eu‑MIPs对Hb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有望用作特异性检测Hb的荧光探针。
分子印迹 镧系配合物 荧光探针 传感检测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lanthanide complexes fluorescence probe sensing detection 
发光学报
2022, 43(6): 944
作者单位
摘要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孔雀石绿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化合物。 孔雀石绿的常规检测方法前期处理复杂、 耗时长、 需要使用大型仪器等缺点导致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检测。 所以研究出一种能够高效、 便捷、 快速的检测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多孔隙材料, 具有特定的识别位点, 可以对特定的目标分子进行识别和吸附。 稀土配合物在618 nm处发射荧光, 孔雀石绿的最大吸收波长是618 nm, 二者重合产生荧光猝灭效应, 由此研究出了一种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来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的方法。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固定稀土配合物并吸附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 通过在618 nm处检测其荧光猝灭程度来计算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具体含量。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隐性孔雀石绿为模板,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改性二氧化硅为核, 稀土荧光配合物Eu(MAA)3Phen为荧光物质, 在模板∶单体∶交联剂=1∶4∶10, 稀土配合物为15 mg, 乙腈60 mL的条件下, 制备了一种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对其进行TEM和FTIR的扫描分析验证了已经成功合成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 检测荧光寿命时发现在未加入孔雀石绿前荧光寿命为1 094.11 μs, 而加入孔雀石绿后的荧光寿命为587.49 μs, 荧光寿命的减少说明孔雀石绿对MIPs的猝灭属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在验证MIPs的选择性和吸附性能以后, 对孔雀石绿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优化条件下聚合物对孔雀石绿的线性范围为0~20 μmol·L-1, 荧光猝灭系数F0/F与孔雀石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方程为F0/F=1.008c+0.344(0.1~1 μmol·L-1, R2=0.991), F0/F=0.587c+0.570(1~20 μmol·L-1, R2=0.999), 检出限为0.037 μmol·L-1(3σ/S, n=9), 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成功应用于鱼肉中孔雀石绿的检测, 加标回收率在95.61%~102.51%范围。 说明研究出的稀土配合物分子印迹荧光探针可以便捷、 快速、 准确地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残留量。
孔雀石绿 稀土配合物 分子印迹 荧光猝灭 Malachite green Rare earth complex Molecular imprinting Fluorescence quench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3): 808
作者单位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近年来, 许多研究人员不断努力为药物、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小分子物质高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和分析开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然而, 目前通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前处理时间、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操作人员, 无法实现有选择的识别及快速的现场检测。所以,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QDs@MIPs)与光纤相结合, 构建了一种新的光纤探头, 并将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 检测小分子物质莱克多巴胺(RAC)。试验中, 我们对QDs@MIPs的表征、光纤探头的性能、光纤探头对RAC的浓度响应、光纤传感器的特异性及光强分布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光纤探头应用于光纤传感器能够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 使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检测过程简便快捷, 适用于快速的现场检测。
量子点 分子印迹聚合物 光纤传感器 分子检测 特异性识别 quantum dots 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optical fiber sensor molecular detection specific recognition 
激光生物学报
2019, 28(6): 52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磺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 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为了检测水环境中该类药物的浓度, 本研究合成了磺胺类药物量子点分子印迹传感器, 用于快速检测水样中的磺胺类抗生素。在CdTe量子点表面, 以磺胺嘧啶为虚拟模板,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传感器进行了表征, 并测试了pH值对测定条件的影响, 分析了传感器对不同药物的选择性。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在了量子点表面, 在pH为8.0时, 具有最佳荧光吸收。在该条件下, 当磺胺嘧啶在2~1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 CdTe@SiO2@MIPs的荧光猝灭率(F0/F)随体系中磺胺嘧啶的浓度变化关系符合Stern-Volmer方程(R2=0.982 7, n=5)。加标回收率显示, 磺胺嘧啶的回收率范围为90.0%~104.4%, 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14.7%。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CdTe@SiO2@MIPs可快速灵敏地检测水样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
量子点 磺胺嘧啶 分子印迹 荧光传感器 quantum dots sulfadiazine molecular imprinting fluorescence sensor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9): 225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6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特异识别功能使其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具有很大的优势, 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OFS-MIP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被广泛运用于环境、化学、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对OFS-MIP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对光纤传感与分子印迹间的耦合方法,OFS-MIPs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OFS-MIPs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分子印迹光纤传感器 分子印迹技术 特异性识别 耦合方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12): 120003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 200240
为了解决饲料和动物产品中沙丁胺醇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的难题, 开发以分子印迹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沙丁胺醇的新方法, 使用沙丁胺醇做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作为功能单体, 以本体聚合法为基础合成常规SAL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s)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on imprinted polymer NIPs)。 在此基础上, 以胶体金粒子为引发核, 制备出新型的核壳型沙丁胺醇MIPs。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UV spectra)、 傅里叶红外光谱(IR spectra)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等技术手段获得两种印迹物及各种相关化合物的光谱图、 电镜图等表征图像。 由实验结果可知, SAL和MA上的羧基形成稳定又容易洗脱的1∶1型氢键配合物, 化学结合常数K=-0.245×106 L2·mol-2。 与MA的—COOH中氢原子形成氢键的可能结合位点是SALCO中的氧原子。 MIPs与MA中—OH的吸收峰比较可知, 前者明显红移; 证明SAL作为模板分子与MA之间发生特定结合。 未洗脱MIPs的CO的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即能量损失明显, 可知MA中—COOH的氢原子如果要生成氢键, 可能的结合位点就是SAL分子内CO中的氧原子。 MIPs和NIPs中CC, CO, —OH等吸收明显的官能团峰型大致相同。 将MIPs洗脱掉作为模板分子的SAL后, 留下了含有特殊且确定结构官能团化学及空间构成均与SAL高度匹配的空穴, 可与待测液中的目标检测分子SAL发生特异性识别和专一结合作用。 而胶体金核壳型MIPs与常规MIPs相比, 除具有以上相同特点外, 其表面更加松散, 表面孔穴明显增多。 由此增加了吸附目标分子的有效面积, 具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 这两种印迹物的合成及光谱特征分析为建立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快速检测SAL新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沙丁胺醇 核壳型分子印迹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快速检测 Salbutamol Core-shell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frared spectr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apid dete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2): 372
何皓 1,2,3,*张涛 1姚佳 1李传宇 1[ ... ]董文飞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江苏 苏州 215163
2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南洋理工大学 仿生传感器科学中心, 新加坡 637553
5 浙江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浙江 杭州 310027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捕获微囊藻毒素LR的SPR传感芯片.然后,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最后,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以及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溶液,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特异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可实现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动态测量达2.1×10-9~1×10-6 mol/L.另外,传感器对于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无明显信号响应,表明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能力.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分子印迹 微囊藻毒素LR 水污染检测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crocystin-LR water pollution detec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3): 723
高文惠 1,2,*刘博 1,2李兴峰 1,2韩俊华 1,2贾英民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18
2 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 石家庄050018
为制备腈菌唑(M)分子印迹聚合物, 建立了选择合适的功能单体以及功能单体添加量的方法。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α-甲基丙烯酸(MAA)、 丙烯酰胺(AM)与M作用形式、 作用强度、 最佳浓度比和形成的结合位点数。 结果表明, M与两种功能单体都会形成氢键; M的三唑环共轭双键的π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π*共轭反键轨道, 氢键的形成会使π→π*的吸收带发生迁移, 最大吸收波长随着体系功能单体浓度增加而发生红移。 M与两种功能单体最佳浓度配比分别为: M∶MAA=1∶4和M∶AM=1∶2。 M与两种功能单体都具有结合能力, 且结合力较强。 采用AM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特异识别能力。
腈菌唑 功能单体 分子印迹聚合物 紫外光谱法 Myclobutanil Functional monomer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UV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3): 791
作者单位
摘要
大连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采用光子晶体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结合的方法, 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甲醇为溶剂、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交联剂、2,2-二乙氧基苯乙酮为光引发剂, 制备了具有三维有序排列大孔结构的双酚A分子印迹光子晶体凝胶膜。随着双酚A的含量从10-10 mol/L增加到10-3 mol/L, 布拉格衍射波长红移达36 nm, 肉眼可分辨出颜色变化, 且波长的变化不受离子强度和阿魏酸、水杨酸、对苯二酚等测定样品结构类似的干扰化合物的影响。
双酚A 分子印迹 反蛋白石光子晶体 bisphenol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inverse opal photonic crystal 
发光学报
2014, 35(1): 119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 RCT)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IPs对RCT的吸附性能, 结果发现: RCT在27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度, 测定RCT的回归方程为y=7.354 1x+0.001 0, R2=0.999 9; 合成的MIPs对RCT平均吸附率为83.4%。 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MIPs对RCT的吸附时间应控制在10 min以内。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RCT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通过氢键形成MIPs, 该聚合物能够通过氢键专一地识别和结合RCT分子, 从而为建立基于分子印迹技术检测RCT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莱克多巴胺 分子印迹聚合物 红外光谱 吸附性能 Ractopam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Infrared spectrum Adsorptive character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0): 262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