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交通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2 西南交通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利用量子S-矩阵理论, 研究了光电子末动量沿着强激光场的极化方向, 以及与场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 He原子高阶阈上电离光电子能谱的类共振增强结构。研究发现: 光电子末动量不论是沿着场的极化方向还是与场的极化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 均会出现类共振增强结构, 且该结构出现的光强满足通道关闭(channel closing, CC)条件, 从而证实了空间类共振增强结构的通道关闭机制。同时, 结果表明在光强一定时, 随着光电子出射角度的不断增加, 类共振增强结构会逐渐向低能量方向移动; 而当光电子出射角度不变时, 随着光强的不断增加, 类共振增强和抑制现象会交替出现在光电子能谱中, 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返回次数不同的量子轨道之间的相干叠加。进一步分析发现, 在光电子末动量与场的极化方向存在一定夹角时, 也会出现类似于沿着场方向的type-i和type-ii两种类共振增强结构。
强激光 阈上电离 类共振增强 strong laser field above-threshold ionization resonance-like enhancement 
量子光学学报
2023, 29(3): 0305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磁空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冿 300308
2 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学院,成都 610054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改进了描述光学材料强激光损伤的吸收波前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杂质缺陷吸收项,并将一维形式推广到了三维。利用改进后的吸收波前模型,数值模拟了红外单晶硅光学材料在波长1064 nm皮秒激光辐照时杂质源(以金属铁为例)附近材料的温度、损伤半径及损伤阈值等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光学材料初始温度对损伤阈值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显示:(1)与传统的热传递模型不同,在损伤阈值附近,激光场能量密度从低于损伤到达到(或超出)损伤的微小变化导致温度场的巨大变化;(2)达到损伤能量密度后,杂质附近的最高温度及利用吸收波前表征的材料损伤半径随着辐照能量密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3)激光损伤阈值随着材料初始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吸收波前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光学材料的杂质缺陷诱导强激光损伤:相比于传统的热超导模型,吸收波前模型可以更合理的表示损伤阈值附近温度场的突变,并可定量分析杂质诱导光学材料的强激光损伤尺寸。另外对单晶硅吸收波前模型的研究还显示提升材料的初始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强激光损伤阈值,这为提升光电对抗中光电探测器的激光损伤效率提供了一种思路。
杂质缺陷 光学材料 单晶硅 吸收波前模型 强激光损伤 impurity defect optical materials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absorption front model laser induced damag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7): 071004
王佳辰 1,2郭兰军 1张楠 1,2张智 1,3[ ... ]孙陆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 300350
2 天津市微尺度光学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
3 天津市光电传感器与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
高强度的飞秒激光在非线性介质成丝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效应,如强场电离、转动拉曼、高次谐波、激射等,这些非线性效应与强场下分子的复杂运动有关。研究强场作用下的分子动力学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非线性效应背后的物理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飞秒激光在空气中成丝时主要分子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准直、分子电离、电子-离子复合以及分子能级的粒子数布居。最后对强场与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展望。
非线性光学 飞秒激光成丝 强激光 分子准直 强场电离 光丝诱导荧光 
中国激光
2023, 50(7): 0708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市超强激光与先进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诊断技术中心 工程物理学院,深圳 518118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3 北京师范大学 天文系,北京 100875
介绍了以强激光驱动电容线圈靶的实验方法产生磁场的基本模型及其发展过程。对比了实验室中常用的三种磁场诊断方法,包含:B-dot、法拉第旋转以及质子背光,发现前两种方法在实验中仅可以获得距离靶较远处的有限个磁场值,通过结合模拟工具获得靶处的磁场值与测量点的值跨越几个数量级,容易产生误差;质子背光诊断可以在实验中获得全局磁场信息,能够较好地满足线圈靶磁场诊断的需求。由于线圈靶磁场强且可持续时间长,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可控性,因此我们将其应用到了磁重联的研究中,并成功获得了重联出流等特征。另外线圈靶在带电粒子的约束和磁流体动力学研究等多方面也得到了应用。
强激光 强磁场 高能量密度物理 intense laser strong magnetic field high-energy-density phys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2): 02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 710049
超强激光脉冲与相对论电子束相互对撞是当前主要的强场量子电动力学(QED)实验手段。如何测量超强激光脉冲和电子束对撞的准确度,进而实现微米精度的准确对撞,是目前限制实验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超强激光脉冲和相对论电子束相互对撞过程,重点关注了电子和辐射光子动力学信息与激光脉冲和电子束对撞偏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辐射光子的空间分布信息,可以有效反映出激光脉冲和电子束的对撞偏移量。基于该研究结果,实验中可利用光子空间分布的信息,实现对激光脉冲和电子束对撞准确度的调节,从而有望促进强场QED实验技术的发展。
强激光 康普顿散射 强场量子电动力学 激光-电子相互作用 ultra-intense lasers Compton scattering strong-fiel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laser-electron interac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1): 01200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华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2 国防科技大学 理学院,长沙 410073
3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4 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240
极端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诞生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推进到由辐射阻尼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占主导的高度非线性物理范畴。强场QED效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包括辐射阻尼、高能伽马辐射、正负电子对产生、QED级联、真空极化等,是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QED级联是解释致密天体辐射和伽马射线暴形成的重要物理机制,其产生的稠密正电子源在高能物理、材料无损探测、癌症诊断等领域亦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QED级联过程及其理论模型,讨论了固体靶中的QED级联发展及其诱导的非线性物理效应,并回顾了固体靶中稠密正电子产生的主要研究成果。
强场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强激光与固体靶作用 级联发展 稠密正电子产生 分析模型 strong-field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effects the interaction of ultra-intense laser and solid target the development of cascade dense positron generation analytical mode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1): 012004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 现代物理研究所 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3
对利用激光进行霍金-安鲁辐射实验的研究现状和实验挑战点等方面进行综述。霍金-安鲁辐射是量子引力理论的重要推论之一。对其进行实验观测研究,将对量子引力理论、大统一理论、乃至万物终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霍金-安鲁辐射可以通过强激光、储存环、潘宁阱、声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各种实验手段加以研究,其中借助强激光有两类方法:人工光学黑洞和强激光加速。前者是利用介质的非线性效应,产生一个光波传播的视界,进而对视界附近的量子现象,包括霍金-安鲁辐射,进行研究;后者是利用超强激光场对电子施加的超高加速度来研究电子的霍金-安鲁辐射等特性。
霍金辐射 安鲁辐射 人工光学黑洞 强激光加速 Hawking radiation Unruh radiation artificial optical blackhole acceleration with high-intensity laser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1): 012012
作者单位
摘要
马克思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德国 海德堡 69117
强光子辐射导致的自旋极化等离子体是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兴起的新研究方向。基于等离子体的自旋极化粒子束在固态材料诊断、原子核结构探测、弱电相互作用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同时,自旋作为电子的固有属性,它可为描述等离子体的行为状态提供新的信息自由度,因此自旋极化信号在强场等离子体自诊断也具有潜在应用。概述了在超强相对论等离子体中,由伽马光子辐射伴随的自旋翻转产生的自旋极化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并对其在超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瞬态动力学反演的可能进行了介绍。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辐射伴随效应 自旋极化 强激光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radiation associated effect spin polarization high-intensity laser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1): 012010
王鹏 1宣雅萍 1,2徐艺林 1,2申雄 1[ ... ]李儒新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超快超强激光可以在实验室创造出超快时间、超强电场、超强磁场、超高温度及超高压力等多种极端物理实验条件,是当前拓展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在超快超强激光的发展过程中,飞秒四波混频过程在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飞秒四波混频过程在超快超强激光中近年来的一些进展和应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利用级联四波混频、自衍射效应、瞬态光栅效应、四波光参量放大,以及交叉偏振波产生等飞秒四波混频过程,在宽带高对比度种子激光产生,新颖同心多色涡旋/径向偏振飞秒超快光源构建,“四阶相关仪”等脉冲对比度单发测量仪研制,以及脉冲形状宽度单发测量仪研制等方面的成果与进展。未来,飞秒四波混频过程还可拓展到太赫兹和极紫外等波段,继续为超快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四波混频 超快激光 强激光 脉冲测量 Four-wave mixing Ultrafast laser Ultraintense laser Pulse measurement 
光子学报
2022, 51(10): 101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2 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利用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频谱特性可调谐的高次谐波辐射(HHG)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利用二维粒子模拟程序对超强超短激光脉冲驱动等离子体波导激发的高次谐波的辐射特性与相关电子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驱动激光强度、等离子体密度等关键参数对所产生谐波的转换效率与椭偏率的影响与调控规律,并根据Baeve-Gordienko-Pukhov(BGP)理论分析了其内在物理机制。该研究为开发高亮度、超短超快、圆偏振、深紫外及软X射线波段台面型辐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进而有望在超高灵敏度、超快速的物质手性检测手段的研发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激光光学 强激光 等离子体波导 高次谐波 辐射特性 物理机制 
光学学报
2022, 42(21): 2114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