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基本信息
创刊:
1974年 • 半月刊
名称:
中国激光
英文: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中国光学学会
出版单位:
中国激光杂志社
主编:
李儒新
执行主编:
罗毅
副主编:
骆清铭 张镇西 李学春 陈岐岱 顾冬冬 周朴
ISSN:
0258-7025
刊号:
CN 31-1339/TN
电话:
021-69917051
邮箱: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邮编:
201800
定价:
155元/期

本期栏目 2007, 34(12)

MORE

中国激光 第34卷 第12期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超快激光研究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最近许多实验结果表明掺Yb光纤在提高输出功率方面还有很大潜力,而且由于大模面积光子晶体光纤的使用,飞秒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已经可以与传统飞秒固体激光器相比拟。报道了利用掺Yb的保偏型大模面积光子晶体光纤进行锁模和放大方面取得的实验结果,光子晶体光纤振荡级输出重复频率为51 MHz,脉冲宽度为450 fs,平均功率为2 W的飞秒激光,对应单脉冲能量40 nJ;同时利用国产双包层大模面积光纤进行了放大实验,在平均功率为毫瓦量级的种子光脉冲输入情况下,获得了103增益。
光纤光学 大模场面积光子晶体光纤 光纤激光器 光纤放大器 锁模 飞秒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03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4
为实现空间激光束的远距离传输,利用矢量折射定理研究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散光束经非球面、非轴对称准直系统的光传输特性。对空间光线传输得出了矩阵传递公式,并针对大功率线源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散光束进行了高精度的准直优化设计。为实现对激光束的进一步准直,利用光学设计软件CODE-V设计了卡塞格伦光学天线。利用两点法对发散角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准直系统发散角为1.924 mrad,经光学天线进一步准直后的发散角为96.2 μrad。本空间光线追迹方法对复杂光学系统的精确计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所设计的大功率线源激光束准直系统能广泛应用于远距离激光通信系统中。
激光器 准直系统 光学天线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高精度 优化设计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07
作者单位
摘要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北京 100084
从速率方程出发,把激光介质的增益带宽以环程频移量为单位划分为若干频带并进行移频处理,仿真分析了基于Nd∶YVO4介质的频移反馈(FSF)激光器在连续输出情况下的特性,给出了在改变抽运功率水平、声光调制器(AOM)衍射效率、环程频移量、介质增益带宽等条件下频移反馈激光器的输出谱宽、频谱位移等的仿真计算结果。实验中,采用端面抽运驻波腔结构并以声光调制器作为腔内移频器,构建了基于Nd∶YVO4介质的全固态频移反馈激光器,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并得到了1 W以上的连续激光输出。研究结果表明频移反馈激光器的输出频谱在不同抽运水平下具有谱宽基本稳定的特点。
激光器 频移反馈激光器 Nd∶YVO4晶体 速率方程 频谱宽度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9
大模场面积(LMA)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通常比单模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差。采用光纤拉锥的方法进行模式选择,从而提高大模场直径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拉锥区距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端约5 mm,纤芯最小为9 μm,约为未拉锥部分纤芯直径26 μm的1/3。实验研究表明,在拉锥后,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因子M2由3.50减小为1.81,相应的斜率效率由63.6%减小为51.1%。虽然拉锥后最大输出功率减少了约19.8%,但其亮度增大为拉锥前的3倍。
激光技术 光纤激光器 模式选择 拉锥 亮度 大模场面积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25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激光二极管(LD)大功率端面抽运固体激光器(DPSSL)中的热效应会影响到激光器的各个方面,使得激光输出效率下降,光束质量变坏、谐振腔的稳定性变差等。采用新波段879 nm取代808 nm,将粒子直接激励到激光发射上能级,降低无辐射弛豫过程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减少热的产生,降低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Nd∶GdVO4晶体的热效应,获得更高性能的激光输出。在相同条件下通过879 nm激光二极管直接端面抽运及808 nm激光二极管间接端面抽运Nd∶GdVO4激光器的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在较高抽运功率下采用879 nm抽运提高了Nd∶GdVO4激光器的激光输出性能。最后采用879 nm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Nd∶GdVO4晶体棒直线腔方案,在16.3 W的吸收抽运功率下,获得最大连续输出功率9.8 W的TEM00模1063 nm激光输出,对吸收抽运光的光-光转换效率高达60.1%,斜率效率达68.4%。
激光技术 Nd∶GdVO4激光器 直接抽运 879 nm激光二极管 热效应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29
戎善奎 1,2,*余婷 1,2周军 1,2陈卫标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对多横模全固态激光器使用正交频率变换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频率转换效率与激光发散角的关系。使用双KTP晶体正交倍频的方法,对Nd∶YAG激光器输出的含有高阶横模的激光进行倍频实验研究。在1064 nm Nd∶YAG激光基波功率密度为121 MW/cm2时,其谐波转换效率达到75.5%。研究表明,对于光束质量较差的基波激光,采用正交频率变换的方式,适当选择晶体参数,同样可以获得较高效率的二次谐波输出。
激光器 多模激光 正交频率变换 光束发散角 倍频效率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3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分析了导光锥的导光原理和激光注入光纤耦合原理,通过射线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导光锥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实验用导光锥进行导光率测试和耦合传输特性实验研究得到:导光锥的导光率为99%,导光锥与光纤耦合效率大于73%;导光锥端面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能量密度为56 J/cm2,阈值功率密度为2.25 GW/cm2;在光纤发生端面损伤前其输出端输出激光能量达到50 mJ。采用导光锥实现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注入光纤耦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传输激光容量。
激光技术 光纤耦合 导光锥 激光诱导损伤 高峰值功率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39
纪峰 1,2,*姚建铨 1,2张百钢 1,2张铁犁 1[ ... ]王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 天津 300072
2 教育部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将多周期极化铌酸锂(PPLN)晶体置于激光二极管(LD)端面抽运的声光调Q Nd∶YVO4激光器谐振腔内,实现了准相位匹配内腔光学参量直接产生(QPM-IOPG)。PPLN晶体长20 mm,利用外加电场极化法制作,极化沿晶体的z向进行。设定声光Q开关重复频率为19 kHz,通过温度调谐和周期调谐,获得了信号光在1384~1541 nm范围内的连续输出,脉冲宽度约为80 ns。在PPLN晶体温度为140 ℃,极化周期为29 μm时,内腔光参量产生的阈值仅为0.93 W,在3 W激光二极管抽运功率下,获得了140 mW的信号光输出;在极化周期为26.5 μm时,内腔光参量产生的阈值增大到1.36 W,在3 W激光二极管抽运功率下,获得了105 mW的信号光输出。分析了不同极化周期下阈值和转换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内腔光学参量产生的阈值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
非线性光学 内腔光学参量产生 准相位匹配 调谐输出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43
作者单位
摘要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电信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07
区分可靠性的通路保护方案既能为光网络中具有不同可靠性需求的业务提供有效的故障保护,又能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是一种高效的生存性机制。但目前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传统的单域光网络中,所得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运用于具有多域特点的下一代光网络中。针对这一问题,在对以往通路保护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域光网络中的支持区分可靠性的通路保护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满足多域光网络中不同业务的可靠性需求,而且能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业务连接的阻塞率。
光通信 多域光网络 区分可靠性 通路保护算法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4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山东 烟台 264001
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山东 烟台 264001
针对脉冲位置调制(PPM)需要符号同步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符号长度不固定所引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FDPIM)。给出了相应的编码结构,并分析了平均功率效率和带宽需求。在弱湍流信道模型下推导了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的误包率,并与开关键控(OOK)、脉冲位置调制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等调制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的误包率劣于脉冲位置调制和数字脉冲间隔调制,但明显优于开关键控的误包率。虽然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的带宽要求较高,但不需要符号同步,相对于脉冲位置调制系统,实现的复杂性大大简化;相对于数字脉冲间隔调制,其符号长度固定,不会出现因符号时隙个数不固定所引起的调制器等待或缓冲器溢出问题。
光通信 无线光通信 定长数字脉冲间隔调制 湍流 误包率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55
王维 1,*饶云江 1,2唐庆涛 1邓明 1[ ... ]程光华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大学光电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2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4
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8
介绍了一种利用波长为800 nm的飞秒激光脉冲在普通单模光纤(SMF)上刻蚀出微型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MEFPI)传感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就可以进行任意腔长的微型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的制作。实验研究了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应变和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0~350 με的应变范围内,干涉条纹波长相对于应变的灵敏度为0.006 nm/με,线性度达99.69%;在20~100 ℃的温度范围内,该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具有较小的负温度特性,干涉条纹往短波方向漂移了0.15 nm。作为全光纤传感器件,该类型传感器重复性高,成本低廉,易于批量加工,在光传感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导波与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器 飞秒激光加工 光纤法布里-珀罗腔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60
作者单位
摘要
苏州大学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 江苏 苏州 215006
提出一种全息平面显示屏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显示屏由全息像素单元组成,每一个像素单元都基于散斑的像面全息结构,其中基元光栅起到调制入射光并定向衍射成像的作用。分析了显示屏的视场特性,数值模拟了记录参考光不同入射角度和起限制垂直方向视场作用的狭缝的宽度对再现散斑像的影响。制作出幅面大小为600 mm×800 mm(约40″),厚度为1.5 mm的普通投影全息显示屏,给出相应的制作流程和制作参数。结果表明,全息显示屏具有高亮度和消色散的优点,浮雕型结构便于进行大幅面的快速微纳米压印复制,使得所提出的显示屏具有低成本的工艺优势。
全息 全息显示屏 散斑场 像面全息 数字再现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6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 北京 100022
2 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38
3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根据成像理论和全息系统的点扩散函数,研究了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成像分辨率,给出了无预放大和有预放大情况下成像分辨率的表达式,指出了只有当CCD的成像分辨率等于或高于显微物镜(MO)的成像分辨率时,预放大数字全息系统的成像分辨率才取决于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NA);反之,系统的成像分辨率则取决于CCD的数值孔径。采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记录光路,对美国空军分辨率测试板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现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极限分辨率分别为3.91 μm和4.38 μm,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对条纹物体进行了全息图的模拟记录和再现,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全息 预放大 显微 分辨率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7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大学理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2 Institute for Applied Physics, University of Jena, Germany D-07743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对生物细胞形态精密测定的技术需求,应用VirtualLab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根据红细胞(RBC)的形体特征和光学特性,设计了双曲面旋转对称体的红细胞光散射模型。最佳组合选用了仿真系统中的运算功能模块,仿真了球形模型和双曲面旋转对称模型下,红细胞在几种典型光源入射情况下的光散射,并获得了这几种典型情况下的前向光散射强度图样、幅值分布曲线和相位分布图。其中生物细胞光散射相位分布局域图表明了相位分布与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以及其在光路中的位置密切相关。生物细胞前向光散射相位分布图谱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测定细胞类别的判读依据。
测量 生物细胞 虚拟仿真 光散射 相位分布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76
左芬 1,2,*陈磊 1徐晨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4
2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详细分析了一种基于二维正交光栅衍射的同步移相干涉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包括干涉系统、空间分光部件、偏振移相部件以及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选择了二维正交透射光栅的四个衍射级次的光束作为测试光,理论和实验都证明这种方案具有良好的分光效果;用偏振方向依次改变45°的四片偏振片构成偏振阵列作为移相器件,并根据空间一致性要求,分割得到依次具有90°移相的四幅独立干涉图,获得了较高的移相精度;在幅频积低于100 Hz λ的振动环境中,系统测量重复性的峰谷值优于0.02λ,可以用于一般的在线检测和动态测量。
测量 干涉 抗振技术 同步移相 测量重复性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82
周亚训 1,2,*王俊 2戴世勋 2沈祥 2[ ... ]聂秋华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大学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2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研制了Er3+/Yb3+共掺TeO2-ZnO-La2O3玻璃,测试了Er3+离子的吸收谱、荧光谱和上转换发光谱,系统研究了975 nm抽运下Yb3+离子对于Er3+离子1.5 μm波段荧光性能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碲酸盐玻璃中Yb2O3含量的增加,Yb3+离子对Er3+离子的能量传递增强,Er3+离子1.5 μm波段的荧光强度和上转换发光强度相应增大,但后者相对于前者增加更为迅速。通过对粒子数速率方程的理论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较为一致,表明Er3+/Yb3+共掺碲酸盐玻璃是一种优良的潜在上转换激光器增益介质。对上转换发光分析表明,强烈的绿光和红光激发是基于双光子的吸收过程。
材料 光谱性质 碲酸盐玻璃 Er3+/Yb3+共掺 能量转移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88
作者单位
摘要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激光加工研究中心 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铌基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种潜在高温结构材料,室温脆性大。用Nb-12Ti-22Al和Nb-40Ti-15Al两种混合粉末,经激光沉积分别合成制备了A15-Nb3Al金属间化合物脆性涂层和韧性B2结构合金涂层。通过对制备工艺的研究,基本实现了每层成分和层厚的控制,利用韧脆相间层层叠加方法用激光制备出不同层厚比的脆韧相间A15-Nb3Al/B2叠层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叠层复合材料的元素成分、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均呈周期性变化,界面存在渐变过渡。叠层结构Nb基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性能呈各向异性。随着脆韧层厚比的增大,叠层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加,在水平、竖直两方向的室温屈服强度最高分别可达1030 MPa和871 MPa,900 ℃屈服强度最高分别为301 MPa和267 MPa。
激光技术 激光沉积 叠层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69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 北京 100022
对采用区域选择激光熔化(SLM)技术制造铝合金(如AlSi25,AlSi10Mg,AlMgSi0.5和AlMg3粉末)模型进行了工艺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的铝合金粉末具有不同的加工阈值。当激光功率超过粉末的加工阈值时,粉末与基体之间形成致密的冶金结合,为获得致密度为100%的铝合金模型提供了可能性。不同铝合金模型的致密度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同铝合金对孔洞以及裂纹形成的敏感性不同,这主要是由铝合金粉末的不同冶金特性导致的。经过工艺摸索,采用优化参数制造AlSi10Mg拉伸试样,经测试,其机械性能超过了该合金铸造后经时效的拉伸试样性能。 表明区域选择激光熔化技术是金属模型和零件直接制造的有效方法之一。
激光技术 快速成型 模型制造 区域选择激光熔化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00
作者单位
摘要
1 闽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机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3
数控(NC)加工技术是解决非球面镜加工困难的一种方法。针对激光装置所使用的大口径光学玻璃非球面透镜,提出采用超精密磨削技术来实现高效、高精度的成型加工。通过加工实验研究了控制磨削切深和进给速度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寻找出大切深缓进给的磨削加工方式,改善了元件表面加工质量,有效抑制了加工过程引入的亚表面缺陷。开展了非球面补偿加工技术实验研究,采用等面形误差曲线补偿加工方法,能有效降低元件面形峰谷(PV)值,通过两次补偿加工,330 mm×330 mm非球面镜的磨削面形误差可控制在约3 μm,获得较为理想的面形加工精度。
光学设计与制造 超精密加工 非球面磨削 补偿加工 加工精度 面形检测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北大学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
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 沈阳 110016
为提高钛合金表面强度,采用预置Tribaloy700(T700)合金粉末的方法在TA2钛合金表面进行了激光熔覆制备Ni基T700涂层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光熔覆能够获得良好的T700合金涂层;涂层中Ti的适量存在能够促进laves相的析出与长大,Ti稀释较小时涂层组织主要为胞状和胞-枝蔓状的奥氏体γNi相,而Ti稀释较大时涂层组织为基体(TiNi+γNi相)+Laves相;涂层与基材之间有一厚约80~100 μm的过渡区。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在固溶强化及细晶强化等作用下T700熔覆涂层的显微硬度较常规方法有明显提高,适量的Ti稀释能够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硬度。根据Ti稀释程度的不同,涂层的平均硬度值在700~1000HV之间,约比TA2钛合金基材高4~5倍。
激光技术 强化涂层 激光熔覆 钛合金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10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以4 mm和10 mm厚5A06铝合金为实验材料,对激光-钨极氩弧(TIG)双面焊(LTDSW)的焊接特性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充分利用了激光和钨极氩弧两种热源相互作用的优势,不仅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焊接过程与美观的焊缝成形,还具有显著增加接头熔深、减少焊接缺陷、提高焊接生产率和降低焊接成本等优势,实现了在小功率(1.0 kW)激光条件下4 mm厚铝合金板的可靠连接。与激光焊相比,激光-钨极氩弧双面焊的气孔数量有所下降,气孔分布位置主要受激光和电弧能量匹配关系的影响,气孔数量和大小主要取决于焊接热输入的大小。激光-钨极氩弧双面焊的接头抗拉强度为310 MPa,约为母材强度的88%。
激光技术 激光-钨极氩弧双面焊 焊缝成形 能量利用率 气孔 抗拉强度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16
作者单位
摘要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5
研究了6 mm和9 mm两种厚度的钢板在不同激光工艺参数下扫描次数对激光弯曲成形过程的影响。利用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FEM)模型模拟计算了激光多次扫描弯曲成形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弯曲角度的变化。测量了成形过程中温度和弯曲角度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每次扫描过程中温度场变化基本相同,残余应力和钢板弯曲角度随激光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6 mm厚钢板的弯曲角度增量减小,而9 mm厚钢板的弯曲角度呈线性增大。激光工艺参数影响钢板下表面的应变强化程度,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下不同厚度钢板的弯曲角度随扫描次数的增加变化规律不同。
激光技术 激光弯曲成形 数值模拟 扫描次数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2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系, 广东 广州 510635
2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82
3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利用CO2激光对汽车车身拼焊板进行了焊接实验,并对焊缝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机械性能分析。采用Ar气作为焊接保护气体,能获得比采用N2气时更好的深冲性能;侧吹保护气体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焊缝中的锌含量。研究了焊接熔深和焊缝宽度随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激光焊接车身拼焊板的焊缝中没有出现气孔、裂纹和热影响区(HAZ)软化等缺陷,拼焊板的深冲性能优良;拼焊板的成形性能取决于两种材料的强度比和厚度比, 焊缝易于向高强度镀锌钢板一侧偏移;普通钢板越薄,焊缝的偏移量越大。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薄钢板 焊接工艺 锌行为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26
作者单位
摘要
昆明理工大学 光电子材料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51
利用激光感生热电电压(LITV)效应制成了激光功率/能量计,它不仅能测量和记录每个脉冲的能量值及实时施加的脉冲总能量等信息,也能记录每个入射脉冲的响应波形,实现了对激光能量的实时监控。用此功率/能量计对248 nm准分子激光器进行模拟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1~50 Hz重复频率下,激光器输出能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在8.6%~10.7%。在模拟屈光手术设置参数下,对193 nm准分子激光器进行测量,表明此激光器输出能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在8.3%。将这种激光功率/能量计用于激光近视眼科手术中,对提高激光的切削质量和手术质量有重要意义。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激光功率/能量计 激光感生热电电压 成功率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 北京 100022
2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 北京 100085
3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量子电子研究所, 北京 100871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36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3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75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 上海 201800
采用遮挡法引入相移制作了掺Yb相移光纤光栅(PS-FBG)。在制作光栅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激光器的谐振腔,通过监测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来确定相移大小。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开始下降时,停止曝光,此时引入的相移为π/2。为了使光栅的特性尽快稳定下来需要对光栅进行退火,这将导致引入的相移小于π/2。为了弥补退火过程中引起的相移降低,需要对退火后的光栅进行二次曝光,以使光栅的相移恢复π/2。利用该方法制作了一只光纤光栅激光器。当抽运功率为100 mW时,获得了25 mW的输出功率,信噪比(SNR)为60 dB。在1 h内,输出功率波动小于1%。当光栅的温度在25~30 ℃之间变化时,激光器单纵模运转。
激光技术 相移光纤光栅 遮挡法 掺Yb光纤 
中国激光
2007, 34(12): 181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 江苏 南京 210094
用波长1.06 μm,脉冲半峰全宽(FWHM)约10 ns的Nd∶YAG激光照射在薄铜靶上,研究了打孔效率同离焦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脉冲能量分别为26 mJ,52 mJ,85 mJ,204 mJ和274 mJ,在各脉冲能量下,改变离焦量,测出相应的打孔效率。结果表明,离焦量是影响打孔效率的重要因素;实际打孔过程中,采用较低的激光功率密度和+3~+4 mm的离焦量是合理的选择。当离焦量d<0时,打孔效率主要由激光照射产生的热烧蚀、等离子体屏蔽两个物理机制决定;当离焦量d>0时,打孔效率是激光照射产生的热烧蚀、等离子体屏蔽和焦斑处空气等离子体辐射的促吸收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激光技术 纳秒脉冲激光 打孔效率 离焦量 
中国激光
2007, 34(12): 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