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蔚 1,2于会彬 2,*杨芳 2郭旭晶 1[ ... ]白杨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25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
二维相关光谱(2D-COS)是将动态光谱扩展到两个维度, 包含同谱与异谱, 具有扩展分离重叠峰、 判断不同组分变化顺序等特征。 2D-COS异谱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光谱整合成为一种光谱, 研究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辨析组分变化的两种光谱的互补关系。 应用同步荧光(SFS)、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与2D-COS方法, 研究乌梁素海水体中DOM组成结构特征, 分析DOM组分及官能团之间的协变性, 揭示其空间分异规律。 水体中DOM由CO, C—H, N—H, C—O等官能团构成, 主要包含类蛋白质 (PLF)、 微生物类腐殖质(MHLF)、 类富里酸(FLF)和类胡敏酸(HLF)等组分, 其中MHLF为主要组分。 水体中荧光物质、 PLF以及MHLF的相对丰度由大到小顺序均为北部>南部>中部。 FLF相对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南部>北部>中部, 而HLF相对丰度较稳定。 SFS的2D-COS分析表明: 北部水体中PLF变动较大, 变动顺序为PLF→MHLF; 中部水体中MHLF变动较大, 其与PLF变动趋势相反, 变动顺序为PLF→MHLF; 南部水体中FLF变化较大, 变动顺序为PLF→FLF→MHLF。 FTIR的2D-COS分析表明: 北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 与C—H, CO变动趋势相同, 变化顺序为C—O→C—H→CO; 中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 与N—H, CO变动趋势相同, 变动顺序为C—O→N—H→C—H→CO; 南部水体中C—O变动较大, 与N—H, CO变动趋势相同, 变动顺序为C—O→C—H→CO。 SFS与FTIR的2D-COS异谱相关分析表明: 北部水体中PLF与C—O的变化趋势相同, 中部水体中C—O, N—H, CO与MHLF变化趋势相同, 而与PLF的变化趋势相反, 南部水体中C—O, C—H, N—H, CO与FLF变化趋势相同。
同步荧光 傅里叶变换红外 二维相关 农田退水 溶解性有机质 SFS FTIR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Farmland drainage DO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7): 2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
为解决同步荧光光谱(SFS)荧光峰重叠而产生的应用局限性, 应用同步荧光技术结合二维相关与主成分等方法, 对重叠峰进行解析, 研究土壤溶解性有机质(SDOM)组成与结构特征。 选取河套灌区典型常见的芦苇、 白杨、 玉米、 籽瓜等四种植被覆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集四个样点的土样, 每个样点按0~20, 20~40, 40~60和60~80 cm等四层采集植被下土壤, 共计16个土样, 提取溶解性有机质, 检测SFS。 结果表明瓜地和玉米地SDOM荧光强度大于林地和芦苇地SDOM的荧光强度, 瓜地SDOM荧光强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其他三种植被SDOM的荧光强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表明瓜地水浇过程中土层以淋溶作用为主, 而其他土层以渗滤作用为主。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识别出酪氨酸、 色氨酸、 微生物代谢产物、 富里酸和胡敏酸等5种荧光组分, 酪氨酸荧光峰出现了红移现象, 表明瓜地土壤中的酪氨酸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植被土壤。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 芦苇土壤中的色氨酸与微生物代谢产物呈正相关变化趋势, 光谱波段先后变化顺序为370 nm→337 nm→290 nm, 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富里酸→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 玉米土壤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呈正相关, 波段变化顺序为318 nm→350 nm→420 nm→274 nm, 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微生物代谢产物→富里酸→胡敏酸→酪氨酸; 林地土壤中酪氨酸、 富里酸和胡敏酸呈正相关, 波段变化顺序为270 nm→392 nm→426 nm→305 nm→337 nm, 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酪氨酸→富里酸→胡敏酸→色氨酸→微生物代谢产物; 瓜地土壤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呈正相关, 而与酪氨酸呈负相关, 波段变化顺序为410 nm→355 nm→334 nm→309 nm→275 nm, 表明组分变化顺序为胡敏酸→富里酸→微生物代谢产物→色氨酸→酪氨酸。 因此, 运用SFS结合PCA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SDOM的荧光光谱特征, 识别荧光组分, 揭示荧光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同步荧光光谱 二维相关 碱性土壤 主成分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aline-alkalisoil Principal components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2): 48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
固体表面三维荧光是一种表征固态有机质组分与结构的先进技术, 不需要提取固体样品中的溶解性有机质, 直接对固体样品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检测, 具有可操作性、 实用性、 信息量大的特点。 利用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 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技术、 聚类分析(HCA)与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等分析手段, 提取乌梁素海表层底泥中的荧光组分, 识别影响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 揭示有机组分的空间分异规律。 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 采集了10个表层底泥样品(1#—10#), 检测未处理样品和加热处理样品的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 二者之差得到湖泊底泥有机质的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 采用PARAFAC技术, 提取了4个主要的荧光组分(C1—C4)。 C1为类色氨酸物质, 主要来自于内源。 C2为类富里酸物质、 C3为可见区类胡敏酸物质、 C4为紫外区类胡敏酸物质, C2—C4主要来自于陆源。 四个荧光组分的总含量在北部最高, 南部次之, 中部最少。 C2—C4的总含量高于C1, 表明湖区底泥有机质主要来源为陆源。 C1在湖区南部的含量高于北部与中部, 表明C1可能与大量水生植物的生长代谢有关。 C2含量的空间分布为北部>南部>中部。 C3在北部地区的含量远高于南部和中部, 是北部地区底泥的代表性物质。 C4与C2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 基于荧光组分HCA, 得出C2与C4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 C3与C1是区别底泥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 基于采样点HCA, 可将湖区底泥分为3个不同区域, 分别为北部重度污染区、 南部中度污染区与中部轻度污染区。 利用CART模型, 进一步验证了C3与C1是识别底泥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 使湖区底泥的分类结果更为精确, 同时为后续乌梁素海底泥污染特征与污染来源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湖泊底泥 固体表面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 聚类分析 分类回归树 Lake sediment Solid surface EEM PARAFAC HCA CAR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2): 48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因其方便迅速、 灵敏度高等一系列优点, 广泛应用于表征DOM。 在实际应用中, 3DEEM步骤较为繁琐, PARAFAC等方法相较于寻峰法虽然更加直观可靠, 但是往往需要借助MATLAB等数学软件, 因此该研究希望借助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更加简便迅速地表征DOM。 以蘑菇湖水体DOM为例, 基于累积性发射光谱(AFEs), 结合多元统计及二阶导数等方法, 对DOM各类荧光组分及含量进行表征。 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AFEs进行因子载荷分析, 并确定荧光峰的类型及其含量的差异; 通过二阶导数转换, 得到二阶导数AFEs; 通过对所有采样点二阶导数AFEs各荧光峰进行绝对面积积分, 分析DOM中各组分的含量及变化; 通过聚类分析, 分析不同点位组分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研究表明, 通过AFEs得到5类荧光峰, 分别为类蛋白峰、 类富里酸峰、 陆源类腐殖酸峰以及腐殖酸峰。 基于AFEs及其对荧光强度之和的分析, 可以看出蘑菇湖水体中的DOM主要以不稳定、 易被降解的、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类蛋白及富里酸为主, 腐殖化程度由滨湖区向深湖区递减。 基于AFEs得分图, 得到5类荧光峰, 且荧光峰中类蛋白及类富里酸峰占主导; 基于点位得分矩阵, 可以说明各点位之间的荧光组分存在差异。 二阶导数AFEs被分为5个荧光波段, DOM以相对质量较小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化程度、 芳香度较小, 空间差异上不显著。 通过对荧光峰面积以及采样点进行聚类分析, 荧光峰被分为3类, 其中富里酸含量占比较大, 且岸边采样点和位于湖心区域的采样点之间存在差异。 综上研究显示, AFEs相对简单迅速, 能够代替3DEEM对DOM进行表征。 蘑菇湖水体DOM是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不稳定、 易被降解的类蛋白、 类富里酸物质为主, 总体上腐殖化程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具有由滨湖区向深湖区递减的趋势, 但空间上差异性较小。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累积性发射光谱 二阶导数光谱 多元统计 蘑菇湖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Accumulativ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Second derivative spectrum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Moguhu Lak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9): 2873
于会彬 1,2,*宋永会 1,2杨楠 1,3杜尔登 4[ ... ]郅二铨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水环境科技创新基地, 北京 100012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4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应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典型城市河流沉积物孔隙水中水溶性有机物(DOM)与颗粒性有机物(POM)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自组织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监督神经网络算法,能够从有机物三维光谱中提取不同的荧光组分,表征各组分的含量.沉积物是重要的有机碳库,而沉积物孔隙水中有机物的多寡可直接反映其环境特征.人们对水体中沉积物孔隙水中的DOM与营养盐特征的研究较多,而对POM的研究较少,尤其对重污染城市支流河的研究更少.因此,选取沈阳市白塔堡河为研究对象,沿河源、农村、城市区域河段采集沉积物孔隙水样品,提取DOM与POM,检测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DOM的f450/500值为1.82~1.91,表明DOM主要是微生物源;POM的f450/500值为1.42~1.68,表明POM主要以陆地输入为主.自组织神经网络解析DOM与POM含有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富里酸与类胡敏酸等物质,类酪氨酸主要源于新鲜的具有高氧化的类蛋白物质,而类色氨酸主要为微生物代谢产物。 DOM的各组分丰度之和为POM的2倍,类酪氨酸平均相对丰度在50%以上,类色氨酸的平均相对丰度为18.8%~23.1%,类富里酸相对丰度比类胡敏酸的高,但两者在有机物组分所占比重小。 通过主成分分析,DOM与POM特征呈现沿河源、农村、城市区域河段变化,表明白塔堡河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溶性有机物 颗粒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自组织神经网络 城市河流 DOM POM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elf-organizing map Urban riv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4): 934
于会彬 1,2,*席北斗 2魏自民 3马文超 2,4[ ... ]刘鸿亮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213164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系统工程研究室, 北京100012
3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4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北京100083
荧光是由具有芳香结构或共轭生色团以及未饱和脂肪链的物质产生的, 可以评价土壤腐殖化程度。 该技术广泛用于检测土壤腐殖质水溶液荧光, 很少用于直接检测土壤固体表面荧光。 本文选取乌梁素海周围盐角草、 碱蓬、 盐爪爪和苦豆子群落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0~20, 20~40和40~60 cm的12个混合土样, 分析土壤固体表面荧光光谱特征, 提出一个基于固体表面荧光光谱的土壤腐殖化指数(HIXSSF), 并与I400/I360, I465/I399和A4/A1等常规腐殖化指数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盐角草和碱蓬群落的HIXSSF比盐爪爪和苦豆子群落的小, 并且随土层深度变化小。 腐殖化指数与土壤盐度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土壤腐殖化程度随盐度的减小而增强。 HIXSSF不仅表征土壤腐殖化程度, 而且表征土壤盐碱化进程.
固体表面荧光 土壤有机物 腐殖化指数 盐度 乌梁素海 Solid surface fluorescence Soil organic matter Humification index Salinity Wuliangsuhai Lak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0): 2680
赵越 1,*何小松 2,3席北斗 3于会彬 2,3[ ... ]王威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875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系统工程研究室, 北京100012
采用荧光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 对不同阶段鸡粪堆肥样品提取出的水溶性有机物进行了特征荧光参数定量化表征。 结果显示: 随着堆肥的进行, 类腐殖质荧光峰与类蛋白荧光峰荧光强度的比值I330/I280、 465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470~640 nm范围内荧光积分面积A470~640及240 nm激发波长下发射光谱中后四分之一波段与前四分之一波段的荧光强度积分面积比A435~480 nm/A300~345 nm均不断增大, 表明堆肥腐殖化程度加大。 三维荧光光谱显示, 随着堆肥的进行类蛋白峰强度不断降低, 而类富里酸峰强度不断增大, 至堆肥结束类蛋白荧光基本消失; 紫外区与可见区类富里酸峰荧光强度的比值r(A, C)随着堆肥的进行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出现了较大波动。 相关性分析显示, I330/I280, A470~640及A435~480 nm/A300~345 nm两两间显著相关, 而r(A, C)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 与上述3个参数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结果表明, I330/I280, A470~640及A435~480 nm/A300~345 nm均能有效表征堆肥腐殖化进程。
鸡粪 堆肥 水溶性有机物 定量化表征 Chicken manure Compost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6): 155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