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见萌 1,2夏长权 3,*冯珂 2张虹 2[ ... ]李儒新 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超强激光科学卓越中心,上海 201800
3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4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31
逆康普顿散射源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和强激光对撞产生高能辐射的光源。传统电子加速器作为电子源的逆康普顿散射源体积庞大,难以推广。而新型的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加速器具有更高的加速梯度,具备小型化的发展潜力。全光逆康普顿散射源就是一种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加速器实现的小型化高能辐射源,具有更短脉宽、更高亮度的辐射输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首先,总结了全光逆康普顿散射源在提高亮度、能量和单能性等方面的优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设计重点;最后,介绍了全光逆康普顿散射源在基础科学研究、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
超快激光 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加速 全光逆康普顿散射源 新型辐射源 
光学学报
2024, 44(4): 0400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2 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州 313219
在1 500 ℃的真空条件下, 通过液相渗硅法(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 LSI)制备了碳化硼/二硼化钛-碳纳米管(B4C-TiB2-CNT)陶瓷复合材料, 对其成分、形貌、性能和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主要组成相为B12(C, Si, B)3、SiC和Si。二硼化钛和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液相渗硅烧结碳化硼陶瓷的力学性能, 在TiB2和CNT的添加量分别为10%和0.4%时, 复合陶瓷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了(390±18) MPa和(5.38±0.38) MPa·m1/2, 分别比B4C陶瓷高了31%和53%。本文的研究从片状SiC颗粒和CNT的拔出、TiB2的颗粒增韧以及裂纹的偏转等方面解释了B4C-TiB2-CNT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
碳化硼 液相渗硅法 双相增韧陶瓷 二硼化钛 碳纳米管 陶瓷复合材料 boron carbide 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 dual-phases toughened ceramics TiB2 CNT ceramic composite 
人工晶体学报
2022, 51(4): 71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2 浙江立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州 313200
采用球磨混合、雾化造粒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碳化硼(GO/B4C)复合粉体, 并将其在2 100 ℃和30 MPa压力下真空热压, 得到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碳化硼(rGO/B4C)复合材料, 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和三点弯曲法以及排水法等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相分析和力学性能表征, 研究了GO添加量对rGO/B4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稳定分散的GO/水悬浮液逐步加入到球磨中的B4C浆料中, 可以得到混合均匀的GO/B4C复合粉体。在粉末浆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GO, rGO/B4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535 MPa和5.2 MPa·m1/2, 分别比B4C陶瓷提高了72.6%和136%, 有利于碳化硼陶瓷在**防护领域的应用。并从石墨烯拔出、裂纹偏转和桥接等方面解释了rGO/B4C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
碳化硼 氧化石墨烯 陶瓷烧结 热压 断裂韧性 增韧机理 boron carbide graphene oxide ceramics sintering hot pressing fracture toughness toughening mechanism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3): 572
作者单位
摘要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针对多特征决策融合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的问题,提出基于稀疏表示系数相关性的特征选取方法。采用稀疏表示分类(SRC)分别对各单一特征进行系数矢量的求解并定义两个系数矢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通过构造互相关矩阵,求解非线性相关信息熵,获得最佳的特征组合。最后,采用联合稀疏表示考察选取的多特征之间的稳定内在关联。根据重构误差的大小判定测试样本的目标类别。基于MSTAR数据集在标准操作条件、型号差异和俯仰角差异的三种实验场景下对方法进行了测试,本文方法的平均识别率分别达到99.23%、96.86%、97.46%(30°俯仰角)和74.64%(45°俯仰角)。通过与现有的3类SAR目标识别方法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图像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识别 稀疏系数矢量 非线性相关信息熵 联合稀疏表示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 57(14): 14102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在不同功率激光照射下, 纳米金与周围介质会经历不同的物理学效应, 并产生宏观、微观和纳观三个层次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的应用。其中纳观效应的生物学应用和机理研究受到了关注并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纳米金激光纳观热效应的物理学机理研究及其相应模型进行综述, 比较了各种模型和测量方法的利弊, 对其生物学应用进行了论述, 指出了其中的某些发展趋势, 强调了纳米金激光纳观热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用光学 纳观热效应 纳米金 激光 medical optics nanoscale heating gold nanoparticles laser 
激光生物学报
2014, 23(1):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650031
2 红河学院理学院, 云南 蒙自661100
为开发和利用云南野生裂褶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其中Zn, Co, Ni, Cu, Fe, Cr和Mg 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 裂褶菌中Zn, Co, Ni, Fe, Cr和Mg含量丰富, Cu含量较低, Zn/Cu值为7.4, 与抗癌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Zn高Cu低的关系相同, 说明云南野生裂褶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裂褶菌 野生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Wild Trace element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8): 2289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安,710049
研究了电压敏感染料di-4-ANEPPS在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染料的吸收峰在480 nm附近,加入钙阻断剂BDM不会影响染料的吸收峰位.染料在去离子水和新鲜台氏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峰位近似,而在灌注后的台氏液中染料的荧光峰位有蓝移现象.这些研究结果为心脏光学标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光谱学 电压敏感染料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光学标测 
光子学报
2008, 37(3): 552
张虹 1,2杨昭 1,3张镇西 1王晶 1[ ... ]徐正红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49
2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西安,710049
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西安,710061
基于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的原理,建立了一套光标测系统,主要包括LED激发光源、以及由滤光片、CCD、A/D采集卡及计算机构成的荧光信号采集、处理部分.目前,整套系统已可自动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以及部分后处理等工作,已获得兔心室组织细胞膜动作电位.另外,在建立系统的同时,研究了光学标测实验方法,对离体兔心脏急性缺血的主要电生理特征进行了标测实验,并结合仿真研究的结论说明了缺血后有效不应期时空异质性的存在以及组织中电兴奋传导速度的减慢是缺血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光学标测 电压敏感染料 膜电位 心肌缺血 
光子学报
2008, 37(3): 528
孙正鼐 1,2于海芳 1,2张虹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威海,山东,威海,264200
本文介绍了基于光纤Mach-Zchndcr干涉仪的振动测量系统,用线阵CCD测量条纹动态位移,实现了光纤干涉条纹图像的连续采集.针对干涉条纹图像噪声的特点完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图像的平滑处理,消除了干涉条纹中心的定位误差.文章绘制了干涉条纹位移曲线并对其进行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给出了所测振动的频谱特性.最后讨论了测量系统的灵敏度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为了能够辨别条纹的移动方向,指出了条纹最大允许的移动速度限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 频谱分析 振动测量 CCD 
光电工程
2007, 34(6): 3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科,潍坊市,261042
2 潍坊海龙医院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脱毛的疗效.方法 应用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98例患者202个部位进行治疗,波长为800 nm,光斑面积9 mm×9 mm,能量密度10~40J/cm2,治疗部位刮除毛发,逐渐增加治疗能量至毛囊焦化破坏,治疗间隔6~8周.结果 98例患者经3~6次连续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脱毛效果,治疗后毛发明显减少,再生延迟,再生毛发细小,浅淡.各部位治疗次数及能量均不同.结论 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而有效,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多毛症 半导体激光 脱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4): 22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