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青岛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杂化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国家基地,山东 青岛 266071
多组分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可以继承每个组分原有的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诱导出新的化学、电子性能。通过逐步合成法制备的异质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NaGdF4:Yb,Er(ZIF-67/NaGdF4:Yb,Er)复合材料避免了上转换(UC)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淬灭,并显示了更好的稳定性。在异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中,ZIF-67被用作980 nm激发下的能量传输平台。与NaGdF4:Yb,Er纳米棒相比,由于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异质结构ZIF-67/NaGdF4:Yb,Er的UC光致发光从绿色调为红色。
异质结构 可控合成 纳米复合材料 光致发光 上转换 heterostructure controllable synthesis nanocomposite luminescence upconvers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1, 40(2): 16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南科技大学 医学院, 洛阳 471023
2 河南科技大学 高端轴承摩擦学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洛阳 471023
采用微波水热法, 以BiVO3·5H2O和NH4VO3为原料, 通过调控前驱液pH可控合成了不同晶体结构的可见光催化剂BiVO4。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拉曼光谱(Raman)和场放射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探讨了不同晶体结构BiVO4的形成机理; 同时以亚甲基蓝和一氧化氮为降解对象, 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当前驱液pH为3~5时, 制备的BiVO4为四方锆石结构(z-t), 形貌为微米球; 前驱液pH小于2或大于7时, 制备的BiVO4为单斜白钨矿结构(s-m), 形貌为多面体。这可能是由于前驱液pH的变化, 致使前驱液中钒酸根离子和铋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转变, 进而影响BiVO4的形成历程, 使得BiVO4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晶面裸露以及VO4四面体等发生了改变。光催化试验结果表明, BiVO4(s-m)光催化活性优于BiVO4(s-t)。当前驱液pH为9时, 制备的BiVO4(s-m)样品由于结晶度高、 (040)晶面暴露率高和VO4四面体畸变程度大, 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BiVO4 microwave hydrotherm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photocatalytic BiVO4 微波水热 可控合成 光催化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2): 164
作者单位
摘要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随着光伏产业、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 市场对于透明导电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传统的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ITO)面临着资源不足、脆性大的问题,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铜纳米线透明电极导电性好、成本低、柔性好, 是一种有潜力的新一代透明导电材料。近年来, 铜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透明导电领域的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并取得显著的进展。本文从铜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合成机理, 铜纳米线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后处理手段, 铜纳米线透明电极在光伏器件、电加热元件、柔性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铜纳米线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Cu nanowires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ontrollable synthesis post-treatment photovoltaic devices heaters flexible and wearable devices review 铜纳米线 透明电极 可控合成 后处理 光伏器件 电加热元件 柔性可穿戴 综述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 49
作者单位
摘要
广西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采用燃烧法合成Ca12-xAl14O32F2∶xEu荧光粉, 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等表征, 探讨了燃烧温度、氟化铵、尿素、硼酸以及铕浓度等合成条件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燃烧法可以合成Eu3+-Eu2+共存、发光可调的荧光粉。通过改变合成条件, 改变Eu2+和Eu3+的比例, 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表现为白光-橙红色-蓝白光-淡紫色-深蓝色-淡蓝色等变化。
燃烧法可控合成 发光材料 Ca12Al14O32F2 Ca12Al14O32F2 combustion method Eu3+-Eu2+ Eu3+ Eu2+ phosphor 
发光学报
2016, 37(8): 932
作者单位
摘要
吉林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5
为了合成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的金纳米粒子, 提出一种压电驱动式脉动微混合可控合成金纳米粒子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两腔三阀结构的压电微泵作为驱动源, 结合Y形微混合器, 基于两压电微泵脉动交叉式输出性能来实现多种不同混合模式的可控混合。利用Fluent软件对Y形微混合器内不同流量及频率下的混合效果进行了优化分析, 优选出了压电微泵的控制参数。在实验室内设计、制作了用于金纳米粒子可控合成的系统样机, 并开展了相应的金纳米粒子可控合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电压为40 V, 频率为300 Hz时, 合成的金纳米粒子粒径较为均一, 分散性较好, 该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
金纳米颗粒 压电微泵 脉动交叉混合 可控合成 gold nanoparticle PZT micropump pulsating micromixing synthesis-controll 
光学 精密工程
2014, 22(4): 9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方医科大学 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2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在以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连续相形成的W/O型微乳体系中,用增溶于微乳液水核中的AgNO3为银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利用UV-Vis光谱分析了AgNO3的浓度、AOT的浓度、还原剂的种类和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比(W)等参数对形成粒子数量及平均粒径的影响,为纳米银粒子的可控合成和纳米银的UV-Vis光谱解析提供了新的依据。 研究表明,适当增gNO3的浓度,有利于形成粒径较小的纳米银粒子;W值增大,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径和粒子数量明显增加。和NaBH4相比,水合肼在反胶束中的溶解性能较好,有利于微乳液反胶束中Ag+的还原。增OT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胶束对反应物的增溶能力增强,胶束的半径也相应减小,有利于形成数量较多、平均粒径较小的纳米银粒子。
纳米银 AOT微乳液 可控合成 UV-Vis光谱 Nanosilver AOT-based microemulsion Controllable synthesis UV-Vis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3): 78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