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宣城 242000
在户外长期运行中, 不论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还是薄膜太阳能电池, 都会受到电势诱导衰减(PID)的影响, 从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功率下降。尽管前人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 但对PID现象的理解及解决方案仍旧不完整。本文主要介绍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PID现象成因及相关解决办法, 以促进人们对太阳能电池PID现象的深入理解, 以期对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 电势诱导衰减 输出功率 户外长期运行 稳定性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thin film solar cell potential-induced degradation output power long-term outdoor operation stabil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6): 997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针对连续激光辐照硅太阳能电池的损伤特性,采用光束诱导电流(LBIC)成像方法进行表征,并对其毁伤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波长为1 070 nm的连续激光聚焦在硅太阳能电池表面,诱导太阳能电池产生损伤,再通过LBIC系统扫描得到激光辐照区域的光电流分布图,进而分析太阳能电池的损伤情况。为了表征不同深度下太阳能电池的损伤情况,LBIC测量系统分别采用650 nm和980 nm波长激光作为探测光源。结果表明,1 070 nm连续激光辐照硅太阳能电池非栅线部位时,太阳能电池损伤首先发生在内部;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在太阳能电池表面熔融前,电池内部已经产生了失效区域。当激光辐照太阳能电池栅线时,栅线会发生熔断,导致辐照位置远离电极引线一侧的光电流下降;严重时会使太阳能电池产生垂直于栅线的裂纹,使远离电极引线一侧的电池失效。该研究成果可为连续激光辐照太阳能电池损伤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激光损伤 硅太阳能电池 连续激光 光束诱导电流 表面形貌 laser damage silicon solar cell continuous-wave laser light beam induced current surface morphology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2): 2022002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
2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94
在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评价中,电池材料、掺杂浓度、扩散长度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合理地改变相关参数可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高电池效率。此外,在太阳能电池表面镀一层具有减反作用的光学薄膜(简称减反膜)也是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以提高电池效率为目标,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等微观参数进行计算优化,分析了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变化对电池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减反膜对于电池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减反膜材料及其膜系厚度,并且结合镀膜后电池量子效率的变化验证了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优化电池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减反膜,电池效率最高可达20.35%,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8.25%。
减反膜 硅太阳能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等效电路模型 antireflection membrane silicon solar cell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12): 123021
何光强 1,*魏欣 1张敏 1安辛友 1[ ... ]曾体贤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南充 637000
2 蓬安金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南充 637800
3 南充云途科技有限公司,南充 637000
光伏发电技术中,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透光性、弱光发电、价格低廉等优势被广泛使用。在工业化量产中通过背电极面积优化以提高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等性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以蓬安金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5020-9型电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PECVD镀膜工艺和背电极丝网印刷方式下背电极设计对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限定外形尺寸为50 mm×20 mm且必须为9结(PIN结)串联的条件下,背电极优化后的电池表现出较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功率、填充因子平均值分别为7.13 mA、7.04 V、12.41 mW、25.36%。相比于原设计方案,短路电流在原基础上提高约47%,良品率提高约58%。本文还指出集成型电池背电极设计的基本原则: 尽量保证各单结背电极面积相等,以提高整体电流匹配程度; 优化激光蚀刻线相对位置提高活性区面积。
背电极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电流匹配 良品率 光电转化性能 back electrode a-Si solar cell current matching qualification rat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erformance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7): 1187
作者单位
摘要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51
研究了PECVD工艺对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氮化硅薄膜的均匀性和组件的外观颜色差异的影响。以梅耶博格的SINA I板式PECVD设备为例, 讨论了产生颜色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颜色差异、优化颜色及镀膜均匀性的方案。在此基础上, 对板式PECVD镀膜设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改善了镀膜的均匀性, 使颜色的一致性得到优化。
硅太阳能电池 PECVD镀膜 外观颜色 均匀性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PECVD color differences uniformity 
光电子技术
2018, 38(2): 1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薄膜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21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1210
通过数值模拟对叉指背接触(IBC)晶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 详细分析了硅片厚度, 电池背面发射区、隔离区、背表面场的面积比以及发射区金属接触线的分布和线宽对电池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和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发射区面积占比、减小金属接触线的线宽均有利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当电池硅片厚度为220 μm, 背面发射区、隔离区和背表面场的面积比为8∶1∶1, 且发射区的2个金属接触线总线宽为10 μm时, IBC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优值为24.19%。
探测器 硅太阳能电池 叉指背接触 图形化结构 能量损失 性能优化 电流空间分布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8): 0804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武汉 430074
用波长为532 nm的调Q倍频激光器作为光源,对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高速激光划线实验。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激光扫描速度下划线蚀刻深度、热影响区尺寸、切口倾角以及线能量密度等进行测量,分析了划线效果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扫描速度为0.3 m/s时,划线效果较理想。
激光技术 激光划线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划线表面微观形貌 开路电压 填充因子 
光学学报
2016, 36(9): 091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2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为了在理想的光频范围内扩展硅太阳能电池的低反射特性,设计了一种由方柱形粒子周期排列构成的光学微结构,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方柱形粒子高度、占空比对反射率的影响。利用所得结论合理选择方柱形粒子的尺寸,使用MEEP仿真软件建立了结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光学微结构在理想的光频范围内具有超低反射特性。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等效介质理论 光学微结构 超低反射 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optical microstructure ultra-low refl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 0201
作者单位
摘要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针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反射率高的问题,提出了激光电化学复合绒面制备方法,采用倍频YAG激光结合NaOH溶液,在多晶硅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获得分布均匀的光陷阱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织构化后多晶硅片的表面形貌和反射率。结果表明,激光电化学复合绒面处理后的多晶硅表面对波长400~760 nm可见光的反射率整体降低至10%以下。试验证实了多晶硅表面激光电化学复合绒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多晶硅的减反射绒面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激光加工 电化学加工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绒面 laser process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texturization 
应用激光
2015, 35(6): 69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综述了目前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5%的单结非聚光晶体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发射极钝化-背部局域扩散电池结构、叉指背接触结构、异质结结构和异质结背接触结构太阳能电池高效率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硅基光伏产业现状进行了发展趋势预测和技术需求分析。
光电子学 硅太阳能电池 转化效率 发展趋势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5, 52(11): 110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