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榕 1,2,*周斌 2杜艾 2余意 1[ ... ]张宪科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赣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氯化镧(LaCl3·7H2O)为前驱体,以甲醇和乙醇为溶剂,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环氧丙烷为凝胶促进剂,分别合成两种性能不同的稀土La基气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力学性能测试仪对不同溶剂制备的两种稀土La基气凝胶的微观结构、成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表明,以甲醇和乙醇为溶剂制备的稀土La基气凝胶都具有纳米多孔材料的典型特征,由大量nm量级的球形和长条形颗粒胶连而成,孔洞结构丰富。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稀土La基气凝胶的网络骨架更纤细,孔洞更大,比表面积达到220 m2·g-1,密度约为160 mg·cm-3,但力学性能较差。而以甲醇为溶剂制备的稀土La基气凝胶的网络骨架更强壮,孔洞更小,比表面积达到95 m2·g-1,密度约为350 mg·cm-3,力学性能较好。样品性能上的差异可能是由甲醇的极性比乙醇的极性强引起的。
稀土  气凝胶 溶胶-凝胶 力学性能 rare earth lanthanum aerogel sol-gel mechanical propert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1): 112011
杜艾 1,2,*周斌 1,2许维维 1,2朱秀榕 1,3[ ... ]沈军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2 同济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3 赣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赣州 341000
低密度的高原子序数元素氧化物气凝胶由于前驱体形成端基双键而易于收缩和开裂。通过调控配位环境结合无机分散溶胶凝胶法, 制备了稀土氧化物气凝胶。氧化镧基气凝胶和氧化钇基气凝胶块体的成型性好, 最低密度分别为0.05 g·cm-3和0.06 g·cm-3。其成分分别为六方相的La(OH)3和六方相的Y(OH)3, 而聚丙烯酸中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之间以桥接的方式进行配位。两种气凝胶均存在明显的多级结构, 氧化镧基和氧化钇基气凝胶的初级粒子分别为纤维状和片/球混合形貌, 而其二级粒子均为球形。两种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29.1 m2·g-1和229.6 m2·g-1。该方法制备的稀土氧化物气凝胶具有低的密度和纳米尺度的均匀性, 在背光源中有潜在的应用。
气凝胶 低密度 背光源 惯性约束聚变 稀土元素 aerogels low density backlight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rare earth element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3): 03202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赣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 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重庆 400060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通常采用双闭环控制和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策略, 其中双闭环的外电压环为采用PI恒压控制逆变前直流侧电压, 分析比较了准比例谐振调节和PI调节两种电流内环的输出外特性, 通过对电流内环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模, 建立了逆变器的单相并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电流内环采用准比例谐振控制能实现并网电流的无静态误差控制, 并减小电网频率偏移对并网电流的影响。仿真及实验得到的输出正弦电流波形良好, 基于该并网控制策略的光伏逆变器能以高功率因数向电网发电, 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跟踪精度高、并网电流的THD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从而验证了改进后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光伏逆变器 并网 准比例谐振调节 photovoltaic inverter gridconnected quasi PR control 
半导体光电
2014, 35(4): 738
作者单位
摘要
1 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 点火靶丸表面(界面)的粗糙度和缺陷所产生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决定点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设计和研制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分解实验用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神光-Ⅱ激光装置的特点,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柱状激波管。该靶型由三种介质组成, 分别为调制聚苯乙烯(CH)圆片、柱状碳气凝胶(CRF)和CH微套管。调制CH圆片和柱状CRF通过微加工技术装配到CH微套管内, 封装后形成柱状激波管。介绍了该靶型的设计原理和详细的制备工艺, 并对相应的靶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 柱状CRF气凝胶具有较好的成型性, 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1000 μm、730 μm和250 mg·cm-3; CH圆片的厚度和直径分别为15 μm和730 μm, 表面调制图形的周期和峰谷差分别为100 μm和4.3 μm; 实验得到的柱状激波管的轴向和径向最大装配误差分别为2 μm和3 μm。
惯性约束聚变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柱状激波管 柱状碳气凝胶 旋涂工艺 微加工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hydrodynamic instability cylindrical shock wave tube cylindrical carbon aerogel spin-coating process micro-machin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2): 022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赣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为了研究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用靶丸不同密度界面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增长,设计并制备了聚苯乙烯(CH)/碳气凝胶(CRF),CRF /硅气凝胶(SiO2)和CH/Al三种双介质调制靶。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密度分别为250和800 mg/cm3的CRF气凝胶薄片;采用激光微加工工艺分别在两种不同密度的CRF薄片和工业用纯Al箔上引入调制图形;采用旋涂工艺在Al箔和CRF薄片(250 mg/cm3)的调制表面制备一层CH薄膜,得到CH/Al和CH/CRF双介质调制靶,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CRF薄片(800 mg/cm3)表面制备一层低密度SiO2气凝胶,得到CRF/SiO2双介质调制靶。采用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工具显微镜和台阶仪对所制备的CH/CRF,CRF/SiO2和CH/Al三种双介质调制靶进行靶参数测量。结果表明: 三种双介质调制靶层与层之间结合紧密,界面清晰,调制图形为正弦,靶参数测量准确。
惯性约束聚变 双介质调制靶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碳气凝胶 旋涂工艺 激光微加工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dual-layer perturbation target hydrodynamic instability carbon aerogel spin-coating process laser micro-machin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 012004
作者单位
摘要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介绍了碳气凝胶/聚苯乙烯(CRF/CH)双介质柱状靶的制备方法。使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模具原位成型法制备了直径为820 μm的间苯二酚-甲醛(RF)气凝胶微柱,在氮气保护下进行高温碳化后得到直径为730 μm、密度为250 mg·cm-3的CRF微柱;采用浸渍提拉法在CRF微柱柱面镀制一层厚度为26 μm 的CH薄膜, 形成CRF/CH双介质结构;采用机械微切割技术制备了长度为1 mm, 内径为730 μm,壁厚为26 μm的CRF/CH双介质柱状靶。实验研究了RF,CRF气凝胶微柱的制备工艺、微观形貌及CRF微柱轴向和径向的密度均匀性,探讨了影响CH薄膜厚度的主要因素,并对CH薄膜的表面形貌和两种材料之间的界面进行了表征。
惯性约束聚变 双介质柱状靶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碳气凝胶 提拉法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dual-media cylindrical target hydrodynamics instability carbon aerogel dip-coat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7): 1843
作者单位
摘要
同济大学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碳气凝胶薄片的制备及其表面致密层去除工艺。在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原料制备有机及碳气凝胶块体材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制活动式微模具成型工艺, 制备了厚度在80~350 μm, 密度在50~600 mg·cm-3范围内变化的碳气凝胶薄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相衬成像和表面轮廓仪-台阶仪等手段对其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 碳气凝胶薄片与块体的内部结构相同, 但薄片表面存在一层和内部结构截然不同的致密层。采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材料对薄片进行了表面微处理, 成功去除该致密“皮”层。
碳气凝胶 薄片 致密层 表面处理 carbon aerogel sheets dense layer superficial treatment第22卷第12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 No.12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2): 2875
作者单位
摘要
南昌大学物理系, 江西 南昌 330031
利用DC磁控溅射法在p-Si(111)衬底上制备了TiNx薄膜.利用X射线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等分析了薄膜的组分、结构和光电特性.结果表明,薄膜中N /Ti原子比接近于1;衬底温度对薄膜的择优取向影响显著,240℃附近是TiNx薄膜结晶择优取向由(111)向(200)转变的临界点;薄膜在近红外波段平均反射率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薄膜的电阻率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氮化钛薄膜 磁控溅射 反射率 电阻率 TiN thin films magnetron sputtering reflectance resistivity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0, 29(4): 24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