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南科技大学 制造过程测试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0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1900
为了研究磁流变抛光液中磨粒团聚对光学玻璃元件的磨损性能,利用环境可控的直线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以不锈钢球为对磨副,以熔石英为基底,系统地研究了磁流变抛光液中纳米金刚石磨粒团聚程度对熔石英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白光干涉仪等设备分析熔石英的磨损机制,最后将摩擦学实验结果与实际磁流变抛光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磨粒团聚程度越大,熔石英表面的材料去除率越大,磨损区域亚表面损伤情况越严重。当载荷为0.5 N时,熔石英在团聚磨粒作用下的磨损主要以黏着磨损为主,伴随着轻微的磨粒磨损,同时熔石英的亚表面无明显损伤;当载荷从0.5 N增加到4 N时,熔石英的磨损形式以磨粒磨损为主,熔石英的表面和亚表面出现大量损伤。采用相同磨粒团聚程度的抛光液进行熔石英磨损与磁流变抛光实验发现,熔石英在磁流变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与磨损实验的材料去除率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明借助摩擦磨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实际磁流变抛光中的材料去除率。
磁流变抛光 磨粒团聚 纳米金刚石 熔石英 磨损性能 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 abrasive agglomeration nanodiamond fused silica wear propertie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7): 103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为了满足工业领域的不同要求,研究了碳化硅(SiC)陶瓷超光滑表面且无表面损伤的抛光工艺,提出了一种紫外光催化振动复合抛光新方法。基于紫外光催化反应理论,论述了光催化振动复合抛光的加工机理,进行了不同的实验。首先进行了甲基橙降解实验,研究了光催化振动复合抛光氧化性对振动的依赖关系;接着进行了紫外光催化振动复合抛光对比实验,研究了振动前后SiC的抛光效果,验证了新抛光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反应生成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能够将高硬度的SiC氧化成质地较软的二氧化硅,振动的引入减少了光催化反应中光催化剂的团聚,提高了抛光过程中氧化和去除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抛光过程中SiC的表面质量,最终获得了粗糙度为31~39 nm的光滑表面。
复合抛光 紫外光 振动 碳化硅陶瓷 团聚 composite polishing ultraviolet light vibrate silicon carbide ceramics agglomer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1): 20220138
陈冠宇 1,2,*吴南 3杨康 1,2王元帅 1,2[ ... ]李晓东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819
2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819
3 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 110044
4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 佛山 528311
纳米粉体的团聚程度影响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 进而影响其光学与力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2O3-MgO纳米粉体, 结合热压烧结(HP)技术制备出光学及力学性能优异的Y2O3-MgO复相陶瓷。研究了前驱体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的摩尔比(m/c)对纳米粉体团聚程度及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光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金属离子和柠檬酸摩尔比为0.75时, 粉体团聚程度最低, 该粉体经过热压烧结后制备出的Y2O3-MgO陶瓷具有均匀的相域, 晶粒尺寸约为140 nm, 3~6 μm波段的透过率达到80%, 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10.90 GPa、2.21 MPa·m-1/2, 抗弯强度为226 MPa。
纳米粉体 透明陶瓷 纳米复相陶瓷 团聚程度 溶胶-凝胶 热压烧结 柠檬酸 nano-powder transparent ceramics ceramic nano composite Y2O3-MgO Y2O3-MgO agglomeration state sol-gel hot pressing sintering citric acid 
硅酸盐通报
2022, 41(5): 1788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4
为精准预测我国东部典型城市群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 基于 2010-2019 年 MODIS 数据, 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 AOD 时空差异特征, 构建了小波变换与 BP 神经网络相结合的 AOD 预测模型, 并对典型城市群 AOD 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1) 各城市群气溶胶浓度峰值均出现在夏季, 京津冀地区 AOD 均值最高, 长三角次之, 珠三角最小; 2) AOD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生产总值指数、人口密度、温度因素与 AOD 正相关, 植被覆盖指数 (NDVI)、降水量、风速与 AOD 负相关; 3) 各地区 AOD 预测结果其平均绝对误差 (MAE) 均低于 0.12, 误差小于 BP 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R2 均大于 0.75, 说明该模型相比 BP 神经网络, 能够有效提高 AOD 预测能力。
典型城市群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演变分析 气溶胶光学厚度预测 typical urban agglomeration aerosol optical depth analysi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erosol optical depth prediction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1, 16(4): 320
赵铭杰 1,2,*许英朝 1,2张泽旺 1,2,3,4徐代升 1,2黄章超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4
2 福建省高校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4
3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4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采用单因素优化法对沉积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低电阻率的银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气压和衬底温度对银薄膜的电阻率和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功率和高气压有利于降低电阻率。这是由于该条件下沉积速率较低,使银原子充分迁移,改善了晶格完整性。适当加热衬底也可降低电阻率,但不宜超过100 ℃。为了抑制薄膜在高温下的“团聚”,在溅射气体氩气中加入氮气。SEM、AFM和XRD的结果表明:氮气促进了(1 1 1)取向晶粒的生长,抑制了“团聚”,细化了晶粒。加入氮气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和电阻率也提高了,但经过退火后均下降。该结果对控制银薄膜的晶粒取向,获得热稳定的低电阻率的银薄膜具有一定的意义。
银薄膜 团聚 电阻率 氮气 晶粒取向 silver thin film agglomeration resistivity nitrogen gas crystal orientation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0, 18(3): 105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教育部光学仪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3
二氧化硅微球颗粒在无水和水相介质中都极易发生团聚现象,进而严重影响该颗粒的特性研究。为了更好地使用和研究二氧化硅微球颗粒,需要进行解团聚工艺研究。实验研究了不同尺度的颗粒的团聚特性和现象,提出了一种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团聚的二氧化硅微球颗粒的解团聚。经过尼康显微镜观察,显示该工艺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二氧化硅微球的解团聚,而且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二氧化硅微球 无水和水相介质 团聚 解团聚 silica microsphere anhydrous and aqueous media agglomeration de-agglomer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11): 3336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大学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72
通过旋涂含有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QD)的溶液为发光层薄膜,制备了叠层结构的电致发光二极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QD发光亮度、薄膜形貌与其工艺条件、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随QD厚度的增加,QD纳米粒子薄膜由单层向多层薄膜形成,QD纳米颗粒发生团聚现象,并使器件亮度降低。此外,退火温度对QD薄膜形貌及其发光强度影响很大: 当退火温度高于150 ℃时,产生的热量也会造成QD纳米粒子团聚,并导致QLED器件发光性能下降。
量子点 发光二极管 团聚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agglomeration 
发光学报
2012, 33(12): 13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厦门大学 材料学院, 福建 厦门361005
2 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361005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了Sr3-xSi1-xAlxO5∶xCe3+荧光粉,并与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该荧光粉进行了对比。以XRD、SEM和荧光光谱分析来表征所制备的荧光粉。结果表明,非均相沉淀法比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荧光粉相纯度更高,颗粒分布更窄,晶面清晰,团聚程度小,相对发光强度也更高。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为270~500 nm的双峰宽带,最强激发峰位于417 nm处。发射光谱为450~700 nm的单峰宽带,峰值位于525 nm处。电荷补偿剂对荧光粉相对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外加Al3+置换Si4+作为电荷补偿剂比外加Li+置换Sr2+的效果更好。
白光LED 电荷补偿 硅酸盐 团聚 white LED charge compensation silicate agglomeration 
发光学报
2012, 33(9): 966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710054
2 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 陕西 西安710054
用光触发同步采集技术在多光谱系统上测定纳米铝粉与环氧丙烷快速反应的点火延迟时间和基团光谱强度, 得出诱导激波作用下纳米铝粉的点火机理。 X射线衍射(XRD)数据表明, 等离子体方法生产的纳米铝粉由于活性较高表面有部分氧化, 电子能谱(XPS)给出结果表明氧化层厚度~3 nm, 且其反应生成物的电子能谱显示氧化层厚度随诱导激波强度增加而相应增大。 单色仪测定AlO(464.8 nm)点火时间表明随诱导激波强度增大, 纳米铝粉在环氧丙烷反应系统中的抛撒状态分布更均匀, 颗粒受热面增大, 受热率明显增大, 且激波作用下铝粉表面3 nm厚氧化层也极易被熔破, 使内核活性铝气化与反应系统中的氧原子及含氧分子反应放热而达到点火状态。
纳米铝粉 点火机理 光谱 凝聚 Aluminum nanopowders Ignition mechanism Spectrum Agglomer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8): 205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