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飞行器光学成像监视与测量技术研究室,西安 710119
针对航测相机对地摆扫成像过程中的动态像移问题,采用两镜望远系统的矢量像差理论,将次镜作为像移补偿元件,通过次镜多维运动实现航测相机的综合像移补偿。次镜在对像移进行补偿的过程中会发生偏心和倾斜,导致次镜离轴,影响成像质量,因此,建立了失调折反光学系统成像模型,研究次镜像差场偏移矢量与次镜失调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次镜多维运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为验证次镜多维运动的像移补偿能力,搭建实验平台对该航测相机进行了实验室内以及外场成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像移补偿技术的航测相机动态分辨率可达74 lp/mm,且像移补偿精度优于0.5个像素,达到设计预期。
航测相机 像移补偿技术 光机系统 次镜失调 矢量像差理论 Aerial mapping camera Image motion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Optical-mechanical system Secondary mirror misalignment Vector aberration theory 
光子学报
2024, 53(2): 022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4 西安中科飞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7
针对航空光电遥感器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会产生离焦这一问题,采用移动镜组方式进行调焦,以保证其成像质量。该调焦机构采用消间隙丝杠螺母副作为传动机构,采用六个精密轴承及弹性预紧组件作为导向机构,同时采用一对电涡流传感器及一个菱形被检测件作为测位移传感器,在有限包络尺寸下最大程度保证其调焦精度。从传动误差和传感器组件误差两方面对调焦机构进行精度分析,并且搭建实验平台对其进行了传动定位精度实验和晃动精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焦机构的传动定位精度在±6 μm以内,晃动精度在±4″以内,满足光学系统提出的调焦精度设计要求。
航空光电遥感器 调焦机构 消间隙丝杠螺母副 电涡流传感器 aerial photoelectric remote sensor focusing mechanism anti-backlash screw nut pair eddy current sensor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10): 2021112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针对复杂环境下远距离点目标弱目标探测的需求,设计了红外双波段双视场成像告警系统。为提高其目标探测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该系统采用高阶非球面,减少系统镜片数量,提高系统 透过率,同时校正轴上、轴外像差及高级像差,提高系统成像质量;采用光学被动消热差方式,实现了光学系统-40~60 ℃的无热化设计。采用旋转电磁铁为驱动元件,实现了80 ms大/小视场切换 速度以确保目标在视场切换过程中不丢失。采用电限位、机械限位以及磁力锁紧机构作为限位组件,实现了大/小视场切换后光轴晃动小于两个像素的稳定精度。设计结果表明,该红外成像告警系 统光机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成像质量好,满足目标探测要求,在红外成像告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光学设计 双波段系统 双视场系统 旋转电磁铁驱动 光轴精度 optical design dual-band system dual-FOV system rotary electromagnet drive optical axis accuracy 
光学 精密工程
2020, 28(6): 128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33
针对铝合金材料, 设计了大口径红外相机主反射镜, 反射镜口径420 mm。以径厚比、支撑点数量和轻量化结构形式为输入点, 设计了一种背部开放式、三角形轻量化结构和背部3点支撑的结构形式。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反射镜的动态刚度及自重和温度载荷下的面形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反射镜具有高的动态刚度, 反射镜自重工况和-40 ℃均匀温降下, 面形精度RMS分别为30 nm和0.2 nm, 均满足光学设计提出的λ/10(λ=632.8 nm)指标要求, 为大口径铝合金反射镜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红外相机 铝合金反射镜 大口径 轻量化 有限元分析 infrared camera aluminum mirrors large aperture lightweigh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应用光学
2016, 37(3): 33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 , 吉林 长春130033
直升机载光电稳定平台载荷近红外相机在垂直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像旋, 为了消除像旋, 同时满足载机对光电稳定平台的体积尺寸要求, 提出悬臂式方位框架的结构方案, 建立了方位框架结构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仿真模型, 分别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 研究方位框架悬臂结构的合理性。在24.5 kg负载情况下, 设计的方位框架最大变形量为0.025 4 mm, 满足指向精度误差分配要求; 框架结构一阶频率为42.99 Hz, 满足系统伺服带宽要求。
光电稳定平台 三轴三框架 方位框架 悬臂结构 有限元分析 opto-electronic stabilized platform three-axis and three-frame azimuth-gimbal cantilever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应用光学
2016, 37(3): 32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033
针对某红外相机稳定平台,设计了两轴两框架的结构形式。对相机关键支撑结构件照准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分析研究。照准架采用一体式半封闭结构,提高了照准架的自身结构刚度,同时避免了大尺寸面的加工变形以及装调问题。建立了照准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 6g重力、常温和-20℃均匀温降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照准架的最大变形为 0.706 mm,最大应力为 47.33 MPa;1阶模态为 53.2 Hz,均满足设计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为红外系统照准架的设计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红外相机 稳定平台 照准架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infrared camera stabilized platform sight frame structure desig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红外技术
2016, 38(9): 72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3 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为了减小振动对长焦红外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新型减振系统。针对传统减振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减振系统,可以很好地将外框架传递到内框架上的振动隔离掉,通过Matlab采用参数优化算法得到新型减振系统的最优阻尼比ζopt 为0.6532。为了检测新型数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对长焦红外相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减振系统在5~2000 Hz 频带Z向的减振效果高达94.67%,因此可适应宽频带、大幅值随机振动的工作环境,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成像质量。
长焦红外相机 减振系统 有限元分析 随机振动 infrared camera with long focal length vibration damping syste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andom vibration 
红外技术
2016, 38(8): 64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33
轻型双波段航空相机工作时所处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由于环境的变化,航空相机的焦平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为了保证其成像质量,需要对变化的焦平面加以校正,因此设计了一套调焦机构。该调焦机构选用的是蜗轮蜗杆副以及调焦偏心凸轮的传动方式,调焦偏心凸轮转动带动调焦镜组沿光轴方向平动,从而解决了航空相机的离焦问题。该调焦机构优化后的外形尺寸为96 mm×65 mm×62 mm。对该调焦机构在其有效的工作区间内进行了精度分析,并且对其进行了传动精度实验和晃动精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焦机构的传动精度为3.5 μm,最大晃动误差在±3″以内,满足结构空间尺寸和调焦精度的设计要求。
光学器件 航空相机 调焦机构 蜗轮蜗杆 偏心凸轮 调焦精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 53(8): 0823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根据现代战争对夜间进行目标跟踪、侦察及监视的迫切需求, 红外光学系统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变焦红外光学系统相比, 基于可变冷光阑的变 F数红外光学系统可以进行大视场搜索与极小视场监视的转换, 提高通光孔径利用率, 提高成像质量。随着对视场范围、图像质量、系统小型化等需求的不断提高, 变 F数红外光学系统逐渐凸显其优势。对变 F数光学系统的原理进行了研究, 概述了国内外在变 F数红外光学系统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 提出了系统关键结构可变冷光阑实现的技术路线。最后简要分析了可变冷光阑设计的关键技术。
红外光学系统 变 F数 可变冷光阑 视场转换 infrared optical system variable F-number variable cold aperture zoom 
红外技术
2016, 38(5): 36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