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1,2,3张宇帆 1,2,3王茜蔓 1,2,3李婷 1,2,3[ ... ]严小琴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1.西北大学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西安 710127
2 2.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27
3 3.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学院, 西安 710127
考古发掘出土的风化骨质文物通常疏松多孔、力学强度低、质地脆弱, 易出现翘曲、开裂、酥粉化等现象,亟需探索脆弱骨质文物加固保护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羟基磷灰石前驱材料氧化钙-磷酸氢钙的醇分散液渗入脆弱骨质内部, 再用蒸馏水渗入引发氧化钙与磷酸氢钙反应而生成羟基磷灰石连续相。该连续相能填充脆弱骨内部的孔隙和裂缝, 并通过桥连黏接而加固骨质。利用电镜、能谱、XRD、色差、质量、孔隙率、密度和断面强度等研究考察了悬浮分散液中氧化钙与磷酸氢钙的质量配比(1 : 1、1 : 3、1 : 4、1 : 5、1 : 6、1 : 7)和施加方式(刷涂、滴渗和浸泡)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悬浮分散液中氧化钙和磷酸氢钙的质量配比为1 : 3, 且施加方式为刷涂时, 加固处理效果最佳。经加固处理后, 脆弱骨的孔隙率下降了17.3%, 质量、密度和表面强度分别提高了38.39%、34.49%和16.32%, 且其色差∆E也小于3.0, 符合文物保护要求。本研究为脆弱骨质文物的加固保护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脆弱考古骨 加固保护 加固剂 加固方式 羟基磷灰石 fragile archaeological bone consolidation consolidant consolidation way hydroxyapatite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11): 134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4
爆破振动控制是复杂城区环境地铁隧道爆破施工中的重点关注问题, 而掏槽爆破往往是在隧道爆破中产生的振动强度最大。结合武汉地铁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爆破工程背景, 综合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验证方法, 计算对比分析了单楔形掏槽、四直孔掏槽和双楔形掏槽三种掏槽方式下爆破振动强度, 提出了基于爆破振动速度控制的地铁隧道掏槽爆破优化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楔形掏槽、四直孔掏槽与双楔形掏槽三种掏槽爆破方式下, 沿隧道开挖轴线方向, 三种掏槽方式具有相似的传播规律, 在0~10 m范围内, 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随着与掌子面距离不断增加而减小, 在0~-5 m范围内, 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随着与掌子面距离不断增加而不断衰减, 当地表质点与掌子面水平距离超过5 m时, 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整体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隧道左导洞上台阶已开挖区对地表振动速度具有放大效应, 即存在“空洞效应”; 垂直于隧道开挖轴线方向, 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在隧道左右两侧分布规律大致相似, 且随着与原点水平绝对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隧道左导洞上台阶存在临空面, 使隧道左侧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大于隧道右侧; 由于采用延时起爆方式, 双楔形掏槽x向(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最小; 在隧道爆破施工中, 已开挖区地表振动速度是前方未开挖区的1.35~2.02倍, 存在“空洞效应”; 与其他两种掏槽相比, 双楔形掏槽的“空洞效应”较弱。对三种掏槽方式爆破地表振动强度对比分析表明, 三种掏槽方式的优劣顺序为: 双楔形掏槽>单楔形掏槽>四直孔掏槽。
隧道 隧道爆破 掏槽爆破 数值模拟 空洞效应 tunnel blast vibration cut bla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cavity effect 
爆破
2023, 40(4): 2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 是一处包含了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丰富遗存的人类文化遗迹。 在该遗址的上西头村和南头村发掘点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窑洞式房址, 且部分房址的地坪为“白灰面-草拌泥”复合建筑材料, 保存较为完整。 本文首先采用了体视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白灰面-草拌泥”地坪的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 为进一步解决样品的制作材料、 制作工艺分析和技术原理等问题, 又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热重差热分析仪(TGA-DSC)、 能谱仪(ED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白灰面”、 草拌泥以及“白灰面-草拌泥”交界面进行了成分的分析检测。 研究结果表明: “白灰面”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由料礓石烧制后经过碳酸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白灰面”有三层, 应是经过三次涂抹叠加而成, 每层白灰面厚度都基本一致且均不超过1 mm; “白灰面”的基底是草拌泥, 其中的秸秆纤维起加筋强化和抑制开裂作用; 涂抹“白灰面”时, 石灰水渗入草拌泥中而氢氧化钙发生碳酸化反应产生了碳酸钙, 有助于草拌泥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白灰面”和草拌泥两种建筑材料至今仍结合紧密, 两者之间仅有10~20 μm的间距, 说明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已经广泛掌握了“白灰面-草拌泥”这种复合建筑材料及其施工工艺。 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远古先民对于天然材料的认识、 利用以及梳理传统建筑科技文明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新石器时代 旬邑西头遗址 “白灰面” 草拌泥 复合建筑材料 Neolithic Age Xitou site Xunyi “Baihuimian” Organic-tempered daub Composite building materia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8): 25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省计量检测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4
2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该研究团队在近期日常检测中发现一粒疑似合成钻石的天然钻石。 该样品的质量为0.029 5 g(0.14 ct), 尺寸为3.32 mm×3.33 mm×2.08 mm, 颜色级别为H, 净度级别SI1, 在正交偏光镜下具有异常消光现象。 该样品在短波紫外灯下具有强的绿黄色荧光, 并伴有强烈的绿黄色磷光现象, 磷光持续时间50 s以上;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确认该样品为Ⅱa型, 在1 400~400 cm-1无明显吸收峰, 在1 970~2 500 cm-1处具有由C—C晶格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峰; 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未检测到415 nm吸收峰, 显示270 nm吸收峰。 上述特征疑似HPHT合成钻石。 为确认该样品的成因, 又对其做了部分光谱测试, 采用De Beers 研制的Diamond-viewTM测试样品的发光图像, 该样品的发光图像呈蜥蜴皮状、 蜂窝状; 采用常温光致发光光谱仪测试, 选用405 nm光源激发时, 可见415、 428和450 nm特征峰; 选用365 nm光源激发时, 可见415、 428和450 nm特征峰以及氮空位中心(N-V)0引起的575 nm特征峰, 未见氮空位中心(N-V)-引起的637 nm特征峰; 采用低温液氮光致发光光谱测试, 选用488和514 nm激发光源, 可见由氮空位中心(N-V)0和(N-V)-引起的575和637nm特征峰, 并且575 nm峰强度远大于637 nm峰强度。 总结对比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415 nm特征峰是天然无色钻石的重要特征峰; CVD合成钻石具有737 nm光致发光特征峰; HPHT合成钻石具有882和883 nm光致发光特征峰; 经HPHT处理钻石具有575和637 nm光致发光特征峰, 且637 nm发光峰强度远大于575 nm强度。 通过对比天然、 合成和处理钻石Diamond-viewTM测试的发光图像特征, 测试样品的发光图像符合天然钻石的特征。 综合以上研究, 最终确认该样品为天然Ⅱa型钻石。 该样品研究表明, 钻石鉴定需从常规宝石学特征入手, 注重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 特别关注Diamond-viewTM荧光成像、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方法的使用, 综合判断才能获得准确结论。
天然钻石 Ⅱa型 荧光 磷光 光致发光 Natural diamond Type Ⅱa Fluorescence Photoluminescence Phosphorescenc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6): 1690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为了解决传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舰船图像细粒度分类中的局限性,本文设计了细粒度遥感舰船开集识别模型。首先,引入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STN模块,加在特征提取网络前用来过滤背景信息;然后在STN模块后接一个多尺度的并行的卷积结构,强化网络对不同尺度的局部区域的特征提取能力;接着将提取到的特征分别输入基分支和元嵌入分支,用来增大类间方差和减小类内方差,同时强化模型对尾类小样本的学习;最后对两个分支的分类结果进行决策融合,根据设定的阈值判别已知类和未知类进一步对已知类进行细分。在平衡与不平衡分布的FGSCR-42数据集上进行了4种开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衡分布的数据集上4种开放度的平均准确率为90.5%,86.3%,85.7%,85.1%,不平衡分布数据集的平均准确率为90.0%,85.1%,84.3%,84.1%。与当前主流的舰船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分类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
注意力机制 细粒度分类 开集识别 决策融合 attention mechanism fine-grained classification open set recognition decision fus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24): 361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192
2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目前实现肺部疾病的无创监测具有一定困难。笔者采用近红外光子传输技术,定量研究了人体肺部的结构。以可视中国人数据集(VCH)为实验对象,利用蒙特卡罗(MC)模拟对其进行了仿真。对肺部血流动力学非侵入式测量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光子在肺部传输时的最佳光源位置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光源‐检测器距离进行了优化。光通量强度显示,光子在人体肺部可以穿透6~8.4 mm,光源到检测器的最佳距离是2.8~3.6 cm。在此基础上,对13名志愿者进行了近红外漫反射实验,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在肺部血流动力学无创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生物医学光学技术在人体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医用光学 近红外光谱技术 蒙特卡罗模拟 无创检测 medical optics 医用光学 肺部监测 
中国激光
2023, 50(15): 1507205
赵元安 1,2,3连亚飞 1,3李婷 1,3彭小聪 1,3[ ... ]邵建达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材料与光电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3 中国科学院 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KDP类晶体是唯一可以满足ICF激光驱动装置通光口径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该类晶体采用水溶液生长法生长,易于产生宏观包裹体和微观晶格缺陷,在高功率激光辐照下晶体内部易产生高密度pinpoint损伤现象,这与其他方法生长的晶体只是受限于光学加工的表面损伤问题相比具有明显不同。KDP类晶体内部的缺陷或前驱体诱导激光损伤与晶体切向、激光波长及偏振方向等密切相关,使得应用于ICF激光驱动器中不同光学功能的、来源于同一晶坯的不同晶体元件也表现出损伤性能的差异性,因此其损伤机理非常复杂,迫切需要认识该类晶体的激光损伤机理问题。回顾了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晶体研制单位联合开展的关于KDP类晶体激光诱导损伤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用于光开关、倍频以及混频等功能的KDP和不同氘含量DKDP晶体的激光损伤研究,指导了晶体生长工艺优化和过程关键因素控制,并对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展望,对于高性能KDP类晶体的研制以及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合理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KDP类晶体 激光损伤 缺陷 激光损伤前驱体 热吸收 非线性吸收 激光预处理 KDP-family crystals laser induced damage defect precursor thermal absorption nonlinear absorption laser condition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7): 071001
王敏 1孟硕 1,2郭江辉 2,3李婷 2,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192
3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4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 102206
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现阶段临床检测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但该技术是一种有创的检查,且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在目前的心血管医学研究中,肺动脉栓塞的无创检测具有一定挑战性。本课题组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光在人体胸部组织中的传输规律,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无创检测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2.8~3.1 cm的光源与探测器距离下,检测到信号对肺动脉部位激活的灵敏度可达到0.073%的峰值;不同栓塞水平下的归一化光照强度差异显著,且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R2=0.998, p<10-5)。这些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定量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为无创光学方法诊断肺动脉栓塞提供了参考。
医用光学 肺动脉栓塞 近红外光谱技术 蒙特卡罗模拟 无创检测 
中国激光
2022, 49(24): 24071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烟台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天津300308
红外图像的场景感知与分类分级是图像识别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红外侦察与制导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解决红外图像多场景多目标的场景感知及分类分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弱监督学习的多标签红外图像分类算法。将多标签图像分类技术应用于红外前视图像领域,针对多场景的红外图像进行弱监督的图像级标注,使用主干网络Resnet-50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引入类特定的空间残差注意力模块CSRA以捕捉图像中不同类别所占据的不同空间区域,提高类别特征的表达性能;引入先进的损失函数ASL以解决多标签分类中正负标签数量失衡问题,使训练过程中更多地关注阳性样本,提高检测准确率。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于多场景多目标的红外图像分类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准确率,算法检测率可达90%以上,能够很好地完成红外图像分类分级任务。
弱监督学习 多标签分类 红外图像 场景感知 weakly supervised learning 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 infrared image context awarenes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20): 25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成都师范学院 物理与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 611130
2 宜宾学院 计算物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宜宾 610064
为了探讨非相干叠加光束携带C点偶极子的演化特性, 推导了携带C点偶极子的高斯光束非相干叠加传输表达式,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构成C点偶极子的两个C点的位置和偏振度会随着相关参数的变化而改变;在旁轴情形下, 没有C点产生和湮灭, 并且这两个C点连线的斜率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在非旁轴情形下, 当光束传输到z= 0.01zR时, 有多个C点偶极子产生, 在z=10.39zR时又出现C点偶极子的湮灭;在瑞利距离zR处, 光腰半径增加到 0.222μm和0.56μm时分别出现C点偶极子的产生和湮灭; 随着离轴距离和光束波长的变化, 也出现C点的产生和湮灭。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偏振奇点矢量光束和寻找奇点光学潜在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激光光学 奇点光学 偏振奇点 C点偶极子 传输 laser physics singular optics polarization singularities C-dipole propagation 
激光技术
2022, 46(5): 69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