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2
2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
超连续谱(SC)光源是一种宽光谱、高亮度、眼睛危害大的新光源, 有关它致视网膜损伤研究却未见报道。为了观察SC光源致视网膜损伤特点和修复过程, 试验将波长420~750 nm的SC光源与532 nm激光进行比较, 采用两者平行光入射,在0.1 s照射时间, 3 mm角膜光斑直径条件下, 用略高于视网膜损伤阈值的功率照射青紫蓝灰兔视网膜; 通过检眼镜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照后4 h, 1、3、7、14 d损伤修复过程。SC光源和532 nm激光致视网膜的损伤在检眼镜下为灰色小圆斑。照后4 h出现视网膜外核层固缩深染, 感光细胞外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粘连; 随后RPE层色素增生、损伤的外核层细胞丢失, 损伤进行性加重; 3 d后色素细胞开始向外核层和内核层迁移, 胶质细胞填充损伤区域。由此可见, 波长420~750 nm的SC光源主要损伤视网膜外核层和RPE层, 后期色素颗粒和胶质细胞填充损伤区域。其视网膜损伤特点和修复过程与532 nm激光类似。
420~750 nm超连续谱光源 532 nm激光 视网膜 损伤修复 420~750 nm SC source 532 nm laser retina damage and repair process 
激光生物学报
2019, 28(2): 15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北京 100048
目的: 实验研究脉冲1.338 μm激光的角膜损伤效应, 确定其损伤阈值, 并与10.6 μm激光角膜损伤特点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输出波长1.338 μm、脉冲宽度5 ms的Nd: YAG激光为照射光源, 角膜光斑直径1.7 mm, 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新西兰白兔角膜, 于照后1 h观察角膜损伤情况, 统计损伤发生率, 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 即损伤阈值ED50。在1.5倍阈值剂量下比较该激光与10.6 μm激光角膜损伤的特点。实验中注意观察晶状体和眼底是否有损伤。结果: 脉冲1.338 μm激光角膜损伤阈值为27.0 J/cm2(95%置信区间25.8~28.1 J/cm2)。阈值水平下, 角膜损伤斑肉眼观察呈淡淡的灰白色, 裂隙灯下可见一与角膜同厚的灰白色反光带, 晶状体或视网膜正常; 1.5倍阈值剂量下, 角膜损伤斑为清晰的瓷白色, 裂隙灯下可见一与角膜同厚的白色反光带, 同时观察到晶状体前表面白色反光点, 但视网膜无变化。与之相比, 10.6 μm激光角膜损伤在裂隙灯下仅观察到一很窄的亮白反光条, 位于角膜表层。结论: 脉冲1.338 μm激光在光斑直径1.7 mm, 脉冲宽度5 ms条件下的角膜损伤阈值为27.0 J/cm2。角膜损伤特点是, 损伤斑呈灰白色或瓷白色, 累及角膜全层, 而10.6 μm激光损伤仅累及角膜浅层。
脉冲1.338 μm激光 角膜 损伤效应 损伤阈值 pulsed 1.338 μm laser cornea damage effect threshold 
激光生物学报
2012, 21(6): 49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目的 研究1.318 μm近红外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效应,确定损伤阈值并观察损伤修复情况.方法 以普通白色仔猪为实验动物,以输出波长1.318 μm的Nd:YAG激光照射猪躯干两侧皮肤.损伤阈值实验时以肉眼可见红斑反应为判定标准,于照后即刻观察皮肤红斑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红斑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损伤修复观察实验所用激光剂量均高于损伤阈值,于照后即刻至49 d观察皮肤损伤修复情况.结果 1.318 μm激光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为9.2J/cm2.随着激光剂量的提高,皮肤损伤反应依次表现为暂时性红斑反应、持续性红斑反应、白色凝固斑、淡褐色(炭化)凝固斑.损伤修复所需的时间依次为数分钟、数天、十余天、数十天.结论 1.318 μm激光可致仔猪皮肤损伤的阈值剂量ED50为9.2J/cm2.激光剂量越高,皮肤损伤越重,修复所需时间越长.
激光 皮肤 损伤阈值 损伤修复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7, 16(2): 6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市,10085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 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 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 mm和2 mm,于照后1 h和24 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 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 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 J/cm2和10.4 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 J和0.33 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 J/cm2和10.4 J/cm2.
激光 视网膜 损伤阈值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2): 79
作者单位
摘要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 北京 100850
目的:观察脉冲Nd:YAG激光照射体外单层培养KB细胞后的形态改变及损伤后HSP70, c-Fos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较强脉冲激光对细胞的损伤效应及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建立单层培养细胞的脉冲Nd:YAG激光损伤模型,每个脉冲能量密度为160 J/cm2~186 J/cm2或220 J/cm2~257 J/cm2,分别于照后即刻、2 h和6 h,用台盼蓝染色、TUNEL检测分析该激光对KB细胞的损伤特点,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 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当照射剂量为220 J/cm2~257J/cm2时,照后即刻,光斑中央细胞形态严重破坏,直接坏死;周围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2 h后周围细胞TUNEL着色也增强,呈强阳性.照后6 h光斑中央及周围细胞着色均减弱.TUNEL着色区直径随时间先扩大后缩小.当照射剂量为160 J/cm2~186 J/cm2时,细胞内HSP70、c-Fos表达随时间先显著增强,而后减弱至正常.结论:脉冲Nd:YAG激光在所选剂量下,可以引起单层KB细胞的损伤,包括即刻坏死、延迟性死亡及可逆性损伤.HSP70、c-Fos的高表达说明它们在保护受损细胞、修复激光所致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损伤 Nd:YAG激光 cell injury c-Fos c-Fos HSP70 HSP70 Nd: YAG laser 
激光生物学报
2005, 14(1):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50
2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江苏,南京,210096
结合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研究的现状,对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机理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对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机理研究的一些初步思考,把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的一般过程归纳为:激光(辐射)→初始光受体→信号传导与放大→生物效应.并指出探讨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机理,应着重于寻找并研究初始光受体与激光的相互作用,以及随后的信号传导与放大过程.
低强度激光生物效应 机理 low intensity laser biological effect mechanism 
激光生物学报
2002, 11(5): 38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