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针对微光图像增强算法存在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深度曲线估计的微光图像增强算法,通过学习不同尺度微光图像与正常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微光图像增强。参数估计网络包括3个尺度的编码器和1个融合模块,可以高效直接地学习微光图像。每个编码器由级联的卷积层和池化层组成,具有特征层重复使用的优点,提高了计算效率。为增强对图像亮度的约束,提出一种亮通道损失函数。基于LIME数据集、LOL数据集和DICM数据集,对所提方法与其他6种先进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得到色彩鲜艳、亮度适中、细节丰富的增强图像,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定量评价上均优于其他算法。
图像增强 多尺度 深度曲线估计 无参考损失函数 深度神经网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10): 1037007
王琦 1,2,3,*米佳帅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2 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19
3 河北省微纳精密光学传感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单像素成像通过调制光场测量场景对单个像素探测器的强度响应来还原场景图像,相比依赖阵列探测器捕捉图像信息的传统成像技术,在低成本、宽光谱及特定应用场景下具有出色表现。该技术是一种由物理域转为计算域的新型成像方式,因此众多研究在寻找高效的计算方式。由于神经网络在计算域中的强大学习能力,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单像素成像中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将深度学习单像素成像分为数据驱动式、物理驱动式及混合驱动式,又在每个驱动模式下划分出神经网络用于“图像到图像”和神经网络用于“测量值到图像”两种成像方法。从6种角度综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像素成像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典型案例,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像素成像方法进行总结与展望,有前景的应用包括高光谱成像、瞬态观测与目标检测。

单像素成像 深度学习 计算成像 神经网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10): 1000005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2 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Mo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We propose a neural network equalization delta-sigma modulation (DSM) technique. After performing DSM on the multi-order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ignal at the transmitting end, neural network equalizer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t receiving end. Applying this technology to a 4.6 km W-band millimeter wave system,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a 1 Gbaud 8192-QAM OFDM signal transmission. The data rate reached 23.4 Gbit/s with the bit error rate at 3.8 × 10-2, lower than soft-decision forward-error correction threshold (4 × 10-2).
multi-order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W-band delta-sigma modulation neural network equalization nonlinear compensat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4, 22(4): 040601
陈嘉诚 1,2马蔚 3朱虹雨 1,2周玉晟 1,2[ ... ]李孝峰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2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暨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006
3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自适应温度调控器件以其智能开关特性而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但是一方面其特殊的光谱要求使得器件设计过程复杂且周期冗长,另一方面器件热控性能亟待提高以满足更加严苛的应用场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深度生成神经网络模型来执行上述复杂的优化任务,该网络模型的更新不依赖于数据集,而是将生成神经网络与传输矩阵方法(TMM)相结合,通过TMM返回的梯度信息指导产生符合预期的多层膜结构,并自动优化膜层厚度和材料种类。作为网络优化能力的验证和演示,本课题组使用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自适应热控器件,实现了高温太阳吸收比低于0.2、高温发射率高于0.9、发射率差值大于0.8的优异性能。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生成神经网络以高自由度和更快的速度寻找最优解,与普通神经网络相比,全局优化网络考虑整体的优化目标,通过全局搜索寻找全局最优解,设计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在复杂设计任务中的实用性。
薄膜 多层膜 神经网络 自适应温度调控 二氧化钒 
光学学报
2024, 44(7): 073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31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升,人们对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需求持续增长。信道损伤一直是限制光纤通信容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信道损伤补偿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性功能和关键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光纤通信信道损伤补偿中更是吸引了不少研究人员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常见深度学习模型,阐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信号损伤补偿方面的发展情况。
光纤通信系统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损伤补偿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deep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impairments compensation 
光通信研究
2024, 50(2): 220075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目的】

电力线载波(PLC)通信系统采用基于帧突发的传输模式,由于PLC系统的收发信机之间存在载波频偏、PLC信道存在各种噪声以及时变特性,加之PLC系统没有专用参考信号,传统信道估计对PLC信道没有跟踪预测能力,进而造成PLC系统性能恶化。

【方法】

文章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和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的去噪长短期记忆(DnLSTM)神经网络,并利用该DnLSTM神经网络进行了PLC信道估计。首先对DnLSTM神经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再保存训练好的DnLSTM参数,之后将其部署到PLC系统中,加载训练完成的参数后再进行在线预测,得到PLC系统信道响应。在电力线系统仿真中,文章采用最小二乘法(LS)、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以及DnLSTM神经网络进行信道估计,给出在高斯白噪声(AWGN)、组合噪声、色噪声和脉冲噪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同时调整了用于信道估计的前导符号数量并进行了对应的仿真。

【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DnLSTM神经网络进行信道估计的精度与采用的前导符号数量有关,采用4个前导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其估计精度优于LS,接近MMSE算法,并且DnLSTM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抵抗载波频偏以及信道时变的能力。当用于信道估计的前导符号越多时,低信噪比(SNR)情况下的PLC系统性能越好,高SNR情况下的PLC系统性能相似。

【结论】

通过以上仿真可得出,基于LSTM和DnCNN的DnLSTM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估计存在频偏的PLC系统信道响应,可实时跟踪其变化。

电力线载波通信 信道估计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去噪卷积神经网络 PLC communic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deep learning LSTM neural network DnCNN 
光通信研究
2024, 50(2): 22005801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Tianjin University, Center for Terahertz Waves and College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ianjin, China
2 Tianjin University, College of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Tianjin, China
3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Hunan Key Laboratory of Nanophotonics and Devices, Changsha, China
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uilin, China
5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Stillwater, Oklahoma, United States
Recently, deep learning has been used to establish the nonlinear and nonintuitive mapping between physical structures and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of meta-atoms for highe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However, to obtain sufficiently accurate predictions, the conventional deep-learning-based method consumes excessive time to collect the data set, thus hindering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this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e introduce a spectral transfer-learning-based metasurface design method to achiev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n a small data set with only 1000 samples in the target waveband by utilizing open-source data from another spectral range. We demonstrate three transfer strategies and experimentally quantify their performance, among which the “frozen-none” robustly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by ∼26 % compared to direct learning. We propose to use a complex-valued deep neural network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pectral predicting precision by ∼30 % compared to its real-valued counterparts. We design several typical teraherz metadevices by employing a hybrid inverse model consolidating this trained target network and a glob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simulated results successfully validate the capability of our approach. Our work provides a universal methodology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metasurface design in arbitrary wavebands, which will pave the way toward the automated and mass production of metasurfaces.
transfer learning complex-valued deep neural network metasurface inverse design conditioned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erahertz 
Advanced Photonics Nexus
2024, 3(2): 026002
张晶晶 1,2,3,*杜兴卓 1,2,3支帅 4,5丁国鹏 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3 地球探测智能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0074
4 中国科学院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201203
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201203
为解决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方法面临着网络规模大、网络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个网络规模较小、精度较高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在特征提取模块删减修改了复杂冗余的残差层并引入了空洞卷积金字塔池化模块来扩大视野范围,提取更多有用的上下文信息;在代价计算模块中使用了三维卷积层以成本聚合提升立体匹配的精度;最后,在代价聚合模块引用了双边格网模块以较低分辨率的成本量来获取精度较高的视差图。将该网络在KITTI 2015数据集和Scene Flow数据集等主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主流优秀网络类如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Pyramid Stereo Matching Network ,PSM-Net),网络规模参数量减少了约38%,并取得了较高的实验精度,其中Scene Flow数据集的终点误差(End-point Error,EPE)为0.86,是一个同时兼顾速度与精度的立体匹配网络。
计算机视觉 立体匹配 人工神经网络 视差 computer vision stereo match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arallax 
光学 精密工程
2024, 32(3): 445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针对彩色图像引导的深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中存在的纹理转移和深度流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特征融合引导的深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DF-Net)。为了充分利用深度和强度特征的关联性,在网络模型的深度恢复重建部分采用双通道融合模块(DCM)和双特征引导重建模块(DGM)。利用输入金字塔结构提取深度信息和强度信息的多尺度特征:DCM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对深度特征和强度特征进行通道间的特征融合与增强;DGM将深度、强度特征自适应选择融合后实现重建的双特征引导,增加了深度特征的引导作用,改善了纹理转移和深度流失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均方根误差(RMSE)优于RMRF、JBU和Depth-Net等方法,尤其4×超分辨率重建结果的PSNR值比其他方法平均提升6.79 dB,RMSE平均下降0.94,取得了较好的深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效果。
图像处理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图像 特征融合 通道注意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8): 0837007
王创世 1,**陈勇 1,*刘焕淋 2吴金兰 1[ ... ]张薇薇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5
2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65
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接收信号强度易出现波动从而产生较大定位误差,以及从一个定位单元迁移到其他定位单元可能会降低定位精度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的室内三维定位方法,以减小接收信号波动产生的影响,并采用迁移学习将在第一个定位单元中训练的网络迁移到其他定位单元中,在保证定位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训练网络的成本。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5 m×5 m×3 m的定位单元内可以实现平均误差为3.54 cm的三维定位;采用迁移学习将已训练网络部署到第二个定位单元中,可以实现平均误差为3.67 cm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1.2 m×0.75 m×1.2 m的定位单元实验中,所提算法可以实现平均误差为3.32 cm的三维定位,90%的误差分布在4.12 cm内;采用迁移学习将已训练网络部署到第二个定位单元中,可以实现平均误差为3.35 cm的定位。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迁移前后的定位精度均有所改善。
光通信 可见光定位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中国激光
2024, 51(8): 0806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