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1,2,3,*杜兴卓 1,2,3支帅 4,5丁国鹏 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 复杂系统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3 地球探测智能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0074
4 中国科学院 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201203
5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201203
为解决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方法面临着网络规模大、网络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个网络规模较小、精度较高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在特征提取模块删减修改了复杂冗余的残差层并引入了空洞卷积金字塔池化模块来扩大视野范围,提取更多有用的上下文信息;在代价计算模块中使用了三维卷积层以成本聚合提升立体匹配的精度;最后,在代价聚合模块引用了双边格网模块以较低分辨率的成本量来获取精度较高的视差图。将该网络在KITTI 2015数据集和Scene Flow数据集等主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主流优秀网络类如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Pyramid Stereo Matching Network ,PSM-Net),网络规模参数量减少了约38%,并取得了较高的实验精度,其中Scene Flow数据集的终点误差(End-point Error,EPE)为0.86,是一个同时兼顾速度与精度的立体匹配网络。
计算机视觉 立体匹配 人工神经网络 视差 computer vision stereo match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arallax 
光学 精密工程
2024, 32(3): 445
刘曙 1金悦 2苏飘 2闵红 1[ ... ]吴晓红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上海 200135
2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上海 200135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上海 200093
3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上海 200093
快速准确测定铁矿石中的硅、 铝、 钙、 镁含量对铁矿石质量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受制于多变量分析方法过拟合现象以及不同种类样品基体效应, 使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准确测定铁矿石中硅、 铝、 钙、 镁含量仍然是当前存在的挑战。 采用变量重要性-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VI-BP-ANN)辅助LIBS定量分析铁矿石中硅(以SiO2计)、 铝(以Al2O3计)、 钙(以CaO计)和镁(以MgO计)的含量。 在这项研究中, 收集了12种244批铁矿石代表性样品的LIBS光谱, 优化了光谱预处理方法, 使用随机森林(RF)对LIBS光谱特征的重要性进行了测量, 使用袋外(OOB)误差优化RF模型参数, 变量重要性阈值用于优化BP-ANN校准模型的输入变量。 变量重要性阈值和神经元数量通过五折交叉验证(5-CV)的测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测试样本SiO2、 Al2O3、 CaO和MgO含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377 2 wt%、 0.133 9 wt%、 0.059 2 wt%和0.141 1 wt%, R2分别为0.970 1、 0.955 4、 0.987 1、 0.997 5。 相比于使用相同的预处理方法作为PLS、 SVM、 RF和BP-ANN四种模型的输入, VI-BP-ANN在校准集和预测集都显示出出色的预测能力。 结果表明LIBS与VI-BP-ANN的结合有潜力在实际应用中实现铁矿石硅、 铝、 钙、 镁含量的快速准确预测。
铁矿石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变量重要性 定量分析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Iron ore 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Variable importa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0): 31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2 陕西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65
3 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质量差异显著, 亟需建立准确、 快速的分析鉴别方法, 对丹参药材的产地进行识别。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具有快速、 实时、 高效、 等特点, 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时间长、 程序复杂等问题。 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则具有强大的学习和泛化能力, 是一种快速、 准确的分析方法。 采用LIBS技术结合ANN方法构建了对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鉴别方法。 实验首先收集来自安徽、 甘肃等六个不同产地的丹参样品, 并通过LIBS光谱仪对丹参样品进行光谱采集; 之后对丹参LIBS光谱的元素特征峰进行比对, 发现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元素发射谱线强度存在着差异, 如Fe元素(238.20, 373.71 nm)和Ca元素(315.89, 317.93 nm)等; 采用最大最小归一化(MMN)、 标准正态变换(SNV)、 均值中心化(MC)、 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SG)以及多元散射校正(MSC)五种预处理方法对LIBS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优化, 减少光谱噪声以及其他干扰信息的影响; 最后分别搭建ANN分类模型, 从测试集分类准确率、 每类产地的敏感性、 精确率和特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选择最优模型。 基于原谱的ANN模型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为94.24%; SNV、 MC两种方法并没有提升ANN模型的分类能力; MMN、 SG及MSC三种预处理方法均提升了ANN的分类效果。 SG-ANN模型取得了最佳鉴别效果, 外部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为98.15%, 同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精确率和特异性, 其中, 安徽、 河南两地丹参样品的判别结果最好, 敏感性、 精确率及特异性均达到100.00%, 其余四种产地丹参样品的敏感性、 精确率及特异性也在95.00%以上。 该结果表明, 选择合适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能显著提升ANN模型对于丹参产地的预测分类能力, 构建一种相关性更强的定性分析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LIBS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丹参药材分析鉴别方法, 为中药材质量监督体系提供一种新思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丹参 人工神经网络 中药材鉴别 Laser-induced breakdown (LIBS) spectroscopy Salvia miltiorrhiza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0): 309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0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02
针对目前粮食产量定量评估模型泛化能力不足、 预测时间滞后以及早期估产时间窗口难以确定等问题, 以Sentinel-2遥感数据和实测玉米产量作为数据源, 开展县域尺度玉米估产及早期最优估产时间窗口确定研究。 基于玉米生长期内的时序影像数据集, 通过玉米产量实测数据与影像植被指数建立相关关系, 并采用MLRM(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GPR(高斯过程回归模型), LSTM(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建立玉米时序估产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LSTM在NDVI、 GNDVI、 以及GN(NDVI与GNDVI组合)这三种植被指数作为参数建立的时序估产模型中, 无论在估产精度, 模型可靠性、 产量异常值捕捉、 以及早期最优估产时间窗口确定等方面均优于基于GPR、 MLRM建立的时序估产模型。 同时基于LSTM时序估产模型, 采用截止到抽雄期的NDVI时序影像数据作为参数, 其结果的决定系数R2可达0.83、 均方根误差RMSE为0.26 t·ha-1、 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52; GNDVI时序影像数据作为参数, 其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79、 均方根误差RMSE为0.30 t·ha-1、 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87; 以GN时序影像数据作为参数, 其结果决定系数R2为0.83、 均方根误差RMSE为0.27 t·ha-1、 相对分析误差RPD为3.05; 以NDVI作为LSTM模型参数的估产效果最优, 相较于玉米收获期可提前2个月就能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 对于县域尺度玉米产量预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类似作物的估产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产量预测 玉米生育期 植被指数 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Yield forcasting Maize growth-satges Vegetation Index Sentinel-2 Sentinel-2 LST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8): 2627
许婷 1,2闫珍珍 1,2刘海南 1,2李博 1,2[ ... ]卜建辉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微电子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 抗辐照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 抗辐照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
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对高能效的不断追求使得工艺尺寸不断缩小, 越来越多的电路工作在亚阈值区, 工艺参数波动导致电路延时呈现非高斯分布。统计静态时序分析作为先进工艺下用于分析时序的新手段, 采用将工艺参数和延时用随机变量表示的方法, 可以加速时序收敛, 显示预期成品率。文章主要研究了亚阈值电路单元延时波动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对单时序弧和多时序弧的蒙特卡洛金标准数据进行建模研究。提出了单时序弧单元延时的分布拟合统计建模方法, 其误差小于6.30%。提出了多时序弧单元延时人工神经网络统计建模方法, 其误差小于4.95%。
亚阈值 单元延时统计建模 波动性建模 分布拟合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sub-threshold cell delay statistic modeling fluctuation modeling distribution fitt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achine learning 
微电子学
2023, 53(5): 834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木材产地进行识别必须依赖于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和校准模型, 然而大多数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木材产地的研究工作都是采用经典的线性模型。 构建木材地理溯源系统有利于促进木材市场的良性发展, 打击乱砍滥伐, 保护濒危树种。 为提高木材产地识别效率,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的木材产地识别方法。 首先建立木材产地的光谱数据集, 采集来自两种不同产地的樟子松、 泡桐、 榉木、 柚木、 椴木和臭椿的光谱数据, 每个树种构成一个数据集, 并将特征维度降至2维, 以探索各数据集的数据分布情况; 其次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特征工程, 即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判别分析法对高维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处理, 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并对比两种降维技术对模型准确率的影响; 最后构建木材产地鉴别模型, 分别从非线性算法、 回归算法、 分类算法、 概率算法、 集成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六个角度选取了支持向量机、 逻辑回归、 K最近邻、 朴素贝叶斯、 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6种算法建立模型, 采用学习曲线、 网格搜索法、 K折交叉验证等算法优化模型参数以提高模型识别准确率及稳健性, 并从模型的准确率与运行时间两个层面来评估模型效果。 结果表明,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是识别木材地理来源的有效手段, 樟子松、 泡桐、 榉木、 柚木、 椴木和臭椿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8.3%、 100%、 100%、 100%、 100%、 98.3%, 相应的模型运行时间分别为0.183、 0.182、 0.181、 0.182、 11.424和12.969 s。 综合分析6种模型在各数据集上的表现, 发现非线性的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比其余模型更具有优势。 其中,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木材产地鉴别模型表现优异, 在各数据集中识别率最高, 但运行时间远多于其余算法。
机器学习 近红外光谱 木材产地识别 主成分分析法 线性判别分析法 人工神经网络 Machine learning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Wood origin identific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1): 337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针对大型激光装置精密装校过程中的智能装配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调度优先规则获取方法。该方法离线阶段通过遗传算法对典型算例进行优化求解,从优化解中抽取任务比较轨迹及特征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生成任务优先模型;在线阶段基于该模型构建闭环调度决策模式,实现动态不确定生产环境下的快速响应与精准决策。数据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随着光机模块数量增加,ANN调度算法的优势更加明显,ANN调度算法和GA算法二者优化结果小于6%时,前者的计算效率是后者的400倍以上。
人工神经网络 调度规则 智能装配调度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cheduling rules intelligent assembly schedul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9): 09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之江实验室智能感知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
自适应光学是一种校正波前误差的技术,在地基望远镜、生物成像、人眼像差校正、激光通信等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研究者将自适应光学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从实时性、抗噪声干扰能力等角度对已有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了改进。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近五年深度学习与自适应光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激光光学 自适应光学 深度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波前校正 
中国激光
2023, 50(11): 11010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 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为了提高抗反射硅表面制备的加工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处理的面向激光加工过程的声波信号在线监测及分析方法。利用声信号的时频谱图分析了0~30 kHz内的声信号与激光烧蚀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特征尺寸之间的相关性,具体分析了激光功率及加工次数对微结构深度及声信号各频率幅值变化的影响。以声信号作为输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加工质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监测激光加工时产生的声信号能够明确反映被烧蚀硅表面是否形成周期性微结构,且微结构宽度不同,其对应的声信号频率组成也不同。在微结构宽度固定的情况下,归一化后的声信号特征参数随微结构深度线性变化,且受到激光功率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以硅基表面5%的反射率作为加工质量分界线,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加工质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准确率可以超过90%。结果表明:声波在线监测可以有效应用于评估表面加工质量,为抗反射硅表面制备过程的实时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面光学 激光烧蚀 抗反射硅基表面 声发射信号 实时监测 人工神经网络 
光学学报
2023, 43(9): 0924001
杨恺 *
作者单位
摘要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发光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是引起光信号出现非线性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在接收端对信号的非线性失真进行抑制,进而降低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将发光二极管的输入电信号与接收端转换后的电信号组成成对数据,将成对数据集送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信号在电光转换、信道传输及光电转换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特性,通过神经网络对信号的非线性失真进行估计与抑制。此外,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分布估计算法搜索神经网络的超参数集,以降低训练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的信道环境下均能有效地改善可见光通信的性能。
可见光通信 人工神经网络 非线性失真 失真抑制 分布估计算法 神经网络训练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non-linear distortion distortion suppression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neural network training 
光学技术
2023, 49(2): 18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