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昊 1侯梦蝶 3徐良 1,2杨臻垚 1[ ... ]朱大钊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之江实验室智能芯片与器件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3
2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3 上海大学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44
无标记显微成像 光纤模式耦合 差分扫描成像 涡旋光调制 label-free microscopic imaging fiber mode coupl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imaging vortex beam modulation 
光电工程
2024, 50(12): 23018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之江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
2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作为工业数字图像质量评价在应用领域的重要延伸,光学显微图像定量评价主要通过对图像特征和属性进行分析计算,针对性地量化评估图像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各类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蓬勃发展,图像定量化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总体图像处理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对现有的光学显微图像定量评价指标及相关算法进行总结,对各个算法的模型结构和性能表现进行讨论说明,阐述显微图像定量评价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对该领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和展望。
光学显微图像 定量评价 分辨率 信噪比 结构相似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6): 0618013
作者单位
摘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6): 0600001
孙伯文 1,2,3周国尊 1,3杨振宇 1,3卞殷旭 1,2,3,*[ ... ]刘旭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 杭州 311215
3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针对双光子激光直写片上光子引线波导的纳米级对准需求,提出了基于导星数字匹配与纳米智能对准的方法,实现了高精度、高密度片上光子引线互联纳米结构3D直写加工。面向片上光子引线波导的背景与需求,设计了双光子直写光刻系统的光学系统结构,在硬件上设计了独特的导星,在算法上利用机器视觉的智能识别方法,精确定位了片上光子引线波导连接结构。所刻写的光子引线与硅片波导的平均偏差角度为0.19°,绝对位置平均对准精度为29 nm,标准差为17 nm。所提方案为实现高精度、高密度的光学片上互联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在芯片封装、多材料功能结构制备、复杂结构修饰等高精度加工领域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应用意义。
光学设计 光刻 机器视觉 片上光子引线 波导加工 双光子激光直写 
光学学报
2024, 44(5): 052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3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福建 厦门 361102
柔性微纳传感器的新兴发展对先进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激光融合制造充分集成激光增材、等材、减材加工形式,凭借高精度、非接触、机理丰富、灵活可控、高效环保、多材料兼容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制造在多任务、多线程、多功能复合加工中的局限,通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跨尺度“控形”与“控性”,为各类柔性微纳传感器的结构-材料-功能一体化制造开辟了新途径。本文首先分析激光增材、等材与减材制造的技术特点与典型目标材料,展示激光融合制造的技术优势,接着针对近年来激光融合制造在柔性物理、化学、电生理与多模态微纳传感器中的典型应用展开讨论,最后对该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通过多学科交叉互融,开辟柔性微纳传感器制造新路径,拓展激光制造技术的应用场景。
激光融合制造 激光-物质相互作用 微纳制造 柔性电子 柔性微纳传感器 
中国激光
2024, 51(4): 04024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 杭州 311215
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代创新与发展,其空间分辨率已经远超衍射极限,横向分辨率能够达20 nm以下,可以实现分子尺度的生物成像与动态追踪。新一代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的产生得益于传统超分辨技术的深度发展和结合创新。详细介绍横向分辨率在亚20 nm尺度的新一代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并阐述其与传统超分辨原理的联系与区别。此外,针对分辨率的限制因素,就光学系统、扫描策略和样品制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望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荧光显微 超分辨成像 调制照明 单分子定位 扫描策略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2): 0211004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为了在使用相位电光调制器前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其半波电压,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互相关的干涉条纹相位差计算方法用于相位电光调制器的标定。该方法将条纹图像通过傅里叶变换转换成频谱图并对其进行滤波,将提取出的正负一级次频谱信息进行互相关操作,得到两张条纹图之间的相位差。为了验证所提方法在相位电光调制器标定中的作用,搭建实验系统,使得一路经过电光调制器的光与另一路光进行干涉后形成条纹像,改变电光调制器上施加的电压并用相机记录相位不同的干涉条纹,从而获得干涉条纹组,进而运用所提方法获得相位-电压对应关系。与轮廓法相比,所提方法快速且精度高。与迈克耳孙干涉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重新搭建光路,操作迅速且能够达到相当的精度。
傅里叶光学 信号处理 频谱分析 相共轭 互相关 电光调制器 
光学学报
2023, 43(23): 2307001
李克武 1,2,3邱元芳 2崔志英 2毛磊 2[ ... ]匡翠方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004
2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0
3 中北大学 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0051
为了实现对光学材料、光学元件的快速、高精度应力双折射测试评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弹光级联差频调制的应力双折射二维分布测量方案。将两个工作在不同频率的弹光调制器级联,构成偏振测量装置。光学材料和元件的应力双折射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参数,被加载到偏振测量装置的调制信号中;采用数字锁相技术,提取调制信号的基频项和差频项,然后完成应力双折射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两个参数求解;按照原理分析,研制了测试系统,并完成了系统初始偏移值定标;采用波片进行了测量精度和重复性测试,并完成了BK7玻璃样品的应力双折射分布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快轴测量重复性为0.01°,双折射延迟量测量重复性为0.02 nm,单数据点测量时间小于200 ms。本文方案实现了高速、高精度和高重复度的应力双折射测量,同时具备应力双折射二维分布测量能力,可为波片、玻璃或晶体等光学材料双折射测量分析和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弹光调制 差频调制 应力双折射 延迟量 快轴方位角 photoelastic modulation difference frequency modulation stress birefringence retardance fast axis azimuth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8): 2647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2 之江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
双光子直写技术凭借其高精度、任意三维结构刻写、高成本效益、材料设计高自由度等特点,已被成功应用到多种微纳光学器件的刻写中。基于双光子直写的微纳光学器件应用不断拓展,对刻写分辨率和通量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超分辨激光纳米直写和高通量激光直写技术使得双光子直写具有nm级精度与cm级尺寸的跨尺度加工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双光子直写的微纳光学器件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双光子直写原理进行概述,介绍本课题组在利用双光子直写技术制造衍射光学器件、光纤集成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介绍本课题组在使用超分辨激光直写技术制备纳米光子器件方面的拓展研究,并展示了高精度、高通量激光直写技术在大面积刻写微纳光学器件上的技术优势。
激光直写 双光子直写 微纳光学器件 纳米光刻 高通量刻写 
光学学报
2023, 43(16): 1623013
马程鹏 1汤孟博 1孙琦 1孙秋媛 1[ ... ]匡翠方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之江实验室 智能芯片与器件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0023
2 浙江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7
3 极端光学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11200
光束指向稳定系统基于对光束位置和角度的控制,能够实现对光束指向的高精度主动控制,在微纳光刻及超分辨成像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光束的长时间指向稳定,提出一种分离式调控的小型化光束指向稳定系统,消除了传统方案中双反射镜校正带来的耦合误差,大幅度提升了光束指向精度的控制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光束指向稳定系统对光束位置的稳定精度(RMS值)可达0.3 μm,角度稳定精度(RMS值)达到1 μrad;施加一定幅度的主动扰动后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较大的光源抖动下仍能保持同一量级的稳定精度。相比于同样测试条件下的两种商业化光束指向稳定系统,其位置抖动与角度抖动性能可提高50%以上。
光束稳定 高精度校正 高精度角度检测 误差分离技术 laser stabilization high-precision correction high precision angle detection error separation technology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1): 160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