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2
2 贵州楚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受地势和气候影响,省内不同区域污染气体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因此,利用交互式数据语言 (IDL) + 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等,基于臭氧层监测仪 (OMI) 的L3 V003柱浓度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站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区域尺度上评估分析了贵州省3种主要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2019年,贵州省二氧化氮 (NO2)、二氧化硫 (SO2)、臭氧 (O3) 柱浓度较2005年呈下降趋势,且两种方法监测的NO2、SO2季节特征均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受太阳辐射和天气过程影响,两种方法监测的O3均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特征;(2) 对比分析表明,遥感方法反演的NO2柱浓度极大值和SO2柱浓度极小值较地面监测结果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但滞后时间较短,没有出现跨季节差异,总体上空间差异性大于时间差异性,且SO2夏季空间差异性大于冬季;(3) 自然界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且夏季贵州雷雨天气较多,在天气过程发生时,高层氧气极易被大量分解并生成O3,由于大气垂直输送较为活跃,使得平流层O3稳定性降低,对近地面浓度影响较大,因此遥感反演的O3浓度与地面监测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明显差异性。
臭氧层监测仪 地面监测 污染气体 时空差异 遥感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ground monitoring polluted gas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 remote sensing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4, 19(1): 85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为获取NO2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NO2污染状况,利用臭氧观测仪 (OMI) 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并结合气象、能源及交通排放等统计数据,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线性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分析了2005―2019年陕甘宁地区NO2柱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5年NO2柱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季节上呈现为冬季 ●gt; 秋季 ●gt; 春季 ●gt; 夏季,其中夏季变化平稳,冬季波动剧烈。从空间分布来看,NO2柱浓度较高区域分布在省会及附近区域,以西安城市群集聚现象最为明显。进一步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形与风向对NO2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综合影响力;气温、降雨量与NO2柱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说明高温、降雨对NO2浓度具有削减作用;煤炭消耗量、工业产值、机动车保有量均与NO2柱浓度呈正相关,说明化石能源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该地区NO2的重要来源;而2012年后的NO2柱浓度持续下降,主要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强力实施有关。
对流层NO2柱浓度 臭氧观测仪 陕甘宁地区 时空特征 tropospheric NO2 column concentration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Shaanxi-Gansu-Ningxia regi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3, 18(6): 553
张杰 1李昂 1谢品华 1,2,*吴丰成 1[ ... ]胡肇焜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技大学环境与光电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 郑州 450004
利用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NO2 2级数据产品通过采用面积权重得到OMI NO2对流层柱浓度网格化分布, 研究了中部地区3个代表性区域(工业集中区域,黄河流域,以及农业区域)2007~2014年NO2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NO2对流层柱浓度年均值在2009年最小, 2013年最大, 2014年相对2013年降低大于25%。同时分析了典型时间段(中国农历新年2月以及秸 秆焚烧6月)内3个区域NO2柱浓度变化特征, 2月期间3个区域柱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月农业区NO2柱浓度上升约80%。NO2柱浓度相 对变化率进一步反映了3个区域NO2柱浓度近8年内的变化特征, 2008年年中至2009年年中工业区域以及沿河流域NO2柱浓度相对往年 同期都有高于15%的下降而农业区没有体现,但2014年以后3个区域NO2柱浓度都出现明显下降,下降比例都在20%以上。
NO2对流层柱浓度 时空变化 OMI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NO2 tropospheric column concentrati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6, 11(4): 288
梅世玉 1,2麻金继 1,2,*张鑫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2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OMI)数据反演得到了京津冀地区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前后5期的NO2整层柱浓度,结合HYSPLIT4气流后向轨迹模式对NO2污染 物的来源及传输路径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APEC前后京津冀NO2垂直柱浓度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APEC前高值、中值分别分布于京津周边及南部 地区,北部及西北处于低值区; APEC期间高值区集中于京津冀南部地区,呈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 APEC后高值区范围向北扩展到京津地区的中南部。APEC期间 除京津冀南部的邢台、邯郸地区NO2浓度升高外,其他地区NO2浓度与会前一周相比平均下降42%。气流后向轨迹模式表明APEC前北京地区NO2污染 源主要来自于唐山、天津地区, APEC期间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外蒙地区, APEC后主要来自于太原及京津冀西南地区。
大气光学 时空分布 臭氧监测仪 污染输送 atmospheric optic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HYSPLIT HYSPLIT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pollution transport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6, 11(4): 281
作者单位
摘要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OMI)卫星传感器监测得到的2006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都市圈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和土地利用类 型数据,利用余弦曲线函数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对流层NO2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研究发现, 2006~2014年南京 都市圈对流层NO2柱浓度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和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区对流层NO2污染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大气气流的输送作 用影响了研究区对流层NO2季节性变化;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了南京都市圈的对流层NO2柱浓度。
对流层NO2 HYSPLIT模型 时空变化 OMI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tropospheric NO2 HYSPLIT mode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6, 11(3): 18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