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成都 610036
对国内外关军用及民用飞机平台、分系统及设备雷电标准进行分析,针对雷电直接效应和雷电间接效应的所有测试项目,详述每个测试项目的适用区域、波形要求、测试配置等。结合现有国内雷电设计验证标准及测试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测试设备与试验验证技术匹配性、扩展军用标准测试领域、统一同军种同一平台要求等建议。通过对军用机载平台、设备及分系统关于雷电设计验证标准及测试的分析,为相关产品设计师及试验人员提供设计指标参考,明确产品关于雷电防护的设计要求及验证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设计费效比。
雷电直接效应 雷电间接效应 初始先导附着 扫掠通道附着 电弧引入 lighting direct effects lighting indirect effects initial leader attachment swept channel attachment arc entr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4, 36(4): 043015
作者单位
摘要
江南大学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
针对轴类工件表面毛刺、油污等附着物对视觉测量中角点检测的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率与灰度复合的角点亚像素定位方法。该方法对图像感兴趣区域进行形态学和双边滤波预处理,消除毛刺和部分油污等附着物;根据曲率特性检测候选角点,利用角点处曲率角的多尺度不变性进行伪角点的预筛选,通过以角点为圆心的圆形窗口内灰度信息进一步排除伪角点,实现角点粗定位;根据粗定位角点和区域端点的连线,对原始图像的边缘点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后的边缘点进行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实现角点精准定位。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克服了轴类工件表面附着物对角点检测的干扰问题,角点综合定位的重复性达到0.01 mm,角点定位算法精度达到0.004 mm,基于角点的综合测量精度为0.06 mm。
测量 角点定位 曲率 附着物 亚像素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3): 031501
作者单位
摘要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1
基于全局模型,引入氧负离子解吸附过程,完善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弛豫模型,理论研究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弛豫过程,数值模拟了不同附着频率、解吸附频率以及初始电子浓度条件下,弛豫过程电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弛豫过程电子浓度变化分为快衰减和慢衰减两个阶段;发现氧负离子的引入明显延缓了弛豫过程后期电子的衰减;解吸附频率与附着频率对弛豫过程有着相反的影响,解吸附频率越高,慢衰减阶段的电子浓度越高,快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不明显;附着频率越高,快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越剧烈,慢衰减阶段的电子浓度越低;初始电子浓度越大,慢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越剧烈。
高功率微波 重复频率 弛豫过程 附着 解吸附 氧负离子 high power microwave repetition frequency relaxation process attachment detachment O- ion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11): 113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防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7
2 解放军理工大学 电磁环境与电光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7
3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850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注-先导放电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来快速判断直升机初始雷击附着点。首先, 根据标准SAE-ARP 5416A中规定的相关试验方法, 确定平板电极大小、直升机离边界距离等参数。然后, 利用Becerra-Cooray正极性先导起始和发展判据对UH-60“黑鹰”直升机的主旋翼翼尖、尾旋翼翼尖、水平尾翼以及机头部位进行分析比较。最后, 通过不断改变平板电极电势的方法, 找到各个关键位置产生稳定正极性先导所需的最小背景电场值, 以此为依据来对其初始雷击附着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主旋翼翼尖最易成为初始雷击附着位置, 而机头则较难成为初始雷击附着位置。
先导放电理论 上行先导起始 初始雷击附着位置 数值模拟 leader discharge theory upward leader inception initial lighting attachment poi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7): 0732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高功率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大气击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推导了单脉冲和重复频率脉冲两种情况下电子数密度的变化表达式通过计算给出了在不同大气压强、脉冲宽度以及重复频率的条件下, 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阈值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实验系统, 并开展了实验研究, 实验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高功率微波脉冲 大气击穿 电离 粘附 复合 high power microwave air breakdown ionization attachment recombin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s): 11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利用强飞秒激光在大气中产生等离子体通道内带电粒子的动力学模型, 综合考虑二体吸附、三体吸附、离解和复合等因素, 分析后续激光退吸附作用对等离子体通道寿命的影响, 给出有效延长通道寿命的后续激光控制参量。计算表明, 选择不同的激光注入形式和注入时间, 对通道寿命的延长有着不同的效果, 适当优化的激光可以延长通道寿命达25 μs以上。
飞秒激光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通道 退吸附 寿命 femtosecond laser plasmas plasma channel dissociation attachment lifetim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 25(4): 813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设计研究所, 南京 210093
研究符合IEEE802.3ae标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X和10GBASE-R物理层技术,采用商用FPGA实现了万兆以太网16比特接口(XSBI)和10GE连接单元接口(XAUI)的相互转换。该转换芯片实现了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的全部功能。采用商用评估板进行测试,在接收端恢复出万兆以太网帧结构数据,逻辑功能正确。
万兆以太网 16比特接口 10GE连接单元接口 物理编码子层 10 GE XSBI(10gigabit ethenmet 16-bit interface) XAUI(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 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光电子技术
2012, 32(2): 85
作者单位
摘要
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板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贴附是平板显示器件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之一。网版贴附是一种新兴的贴附技术,它具有贴附缺限少、对贴附材料损伤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文章主要介绍网版贴附的原理、工艺过程及贴附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问题。
显示技术 网版 贴附 工艺 display technology silk screen attachment process 
现代显示
2012, 23(5): 48
作者单位
摘要
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板显示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在各类平板显示器件的制造过程中,都会大量用到贴附技术,将两种材料相互贴附在一起。网版贴附是一种新兴的贴附技术,它具有贴附缺陷少、对贴附材料损伤小、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贴附网距是网版贴附设备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网距对贴附精度和贴附质量影响很大。
平板显示 贴附技术 丝网 网距 flat panel display(FPD) attachment technology silk screen screen distance 
现代显示
2011, 22(5): 4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通大学 a.电子信息学院
2 南通大学 b.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从麦克斯韦波动方程出发,得到了包含氧分子吸附作用等非线性效应在内的光束传输方程.将光束成丝与粒子在势阱中的运动联系起来,分析了光束在空气中形成稳定光丝的初始条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氧分子吸附作用在光丝传输过程中对光束尺寸、能量及相位的影响.结论表明:氧分子吸附作用对能量的消耗较大,造成振荡过程中光束尺寸的减小;定性解释了光丝传输过程中能量变化与光束尺寸的对应关系.
紫外光丝 光束尺寸 氧分子吸附 瑞利散射 UV filament Beam size Attachment of oxygen Rayleigh scattering 
光子学报
2011, 40(4): 51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