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94
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 710100
针对宇航微波器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空间电子可能诱发微波器件发生微放电的潜在威胁,通过设计特殊波导结构,利用电子枪提供的种子电子入射到特殊波导内,在波导内通入大功率微波信号,利用检波器和示波器分别检测透射波形和反射波形,观察微放电现象的持续过程;改变电子入射能量,观测到不同程度的微放电现象,该电子枪提供种子电子诱发波导微放电效应的实验方法为微波器件微放电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电子发射 微波电磁场 微放电效应 大功率微波源 electron emission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ultipactor effect high power microwave sour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3): 034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00
2 郑州大学 物理学院,郑州 450001
3 南方科技大学 深圳市电磁信息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55
微放电是制约航天器微波部件功率容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以介质微波部件中典型的介质加载平行板波导为例,基于三维粒子模拟分别对仅考虑外加微波场(情况1)、考虑外加微波场和空间电荷(情况2)以及考虑外加微波场、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情况3)三种情况下微放电演化过程中电子数目、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归一化反射波电压以及介质表面与上金属板之间的间隙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情况3电子分布和介质表面电荷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空间电荷和介质表面电荷在微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即空间电荷会使微放电达到饱和状态,介质表面电荷则导致微放电饱和状态无法持续,最后自行熄灭。介质表面电荷导致了微放电过程中介质和金属瞬态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下降速率不一致,归一化反射波电压幅度随时间变化的包络类似于“眼睛”形状、间隙电压类直流偏置、非对称电子能量分布等特殊现象。
微放电 空间电荷 介质表面电荷 粒子模拟 multipactor space charge surface charge on the dielectric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3): 033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00
2 西安交通大学 微电子学院, 西安 710049
铁氧体环行器是承载航天器微波系统大功率的关键器件,其大功率微放电效应是影响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的瓶颈问题。从影响微放电效应的关键因素——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出发,提出铁磁性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物理演变模型,揭示了铁磁性微波部件内部初始自由电子与二次电子运动的空间规律;通过改变铁磁性微波部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揭示了铁磁性微波部件抗微放电优化设计的物理原理。在S频段铁氧体环行器中验证了基于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微放电效应抑制,将器件的微放电阈值从380 W提高至3400 W以上,提升效率大于900%。
星载 铁氧体环行器 微放电 抑制 演变机理 satellite ferromagnetic circulator multipactor suppression evolution mechanism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2, 34(6): 06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
传统的粒子模拟软件在获得微放电阈值时需要进行多次微放电模拟,而且不具备自动功率扫描功能,在不考虑电子运动所产生的自洽场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微波器件微放电阈值功率自适应扫描方法,对同一微波器件中的电磁场只计算一次并重复利用,改变输入功率,获得不同功率下的粒子数目变化的趋势,结合阈值功率判断方法,进而能够快速获得微放电阈值。首先,采用MSAT粒子模拟软件计算单位功率下微波部件中的电磁场分布,接着利用蛙跳法求解粒子运动轨迹,然后结合二次电子发射模型确定出射粒子数目。在微放电模拟过程中对粒子数目曲线进行分析,建立微放电阈值判据方法,根据二分法改变输入功率使得粒子模拟软件在给定初始功率后自动给出微放电阈值。以微波阶梯阻抗变换器与同轴腔体滤波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分别计算其微放电阈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性。
微放电阈值 粒子模拟 二分法 阈值判据 multipactor threshold Particle-in-Cell bisection method threshold criterio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7): 730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100
2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
为改进微放电试验的有效性, 针对微放电试验中种子电子的加载方法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辐射源、紫外光源、电子枪三种加载方法, 并说明和比较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接着重点介绍了两种辐射源加载种子电子的方法: β衰变和γ跃迁, 并对两种方法加载种子电子的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所得结果表明, 基于β衰变的90Sr及同时进行β衰变和γ跃迁的137Cs均可产生能够穿透毫米量级铝质微波部件壁厚的不同数量的种子电子, 适合用于微放电试验中的种子电子加载。
微放电 试验 种子电子 辐射源 电子枪 multipactor test seeding radioactive source electron gun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6): 063010
作者单位
摘要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05
利用大气压脉冲微放电剥蚀源对铝合金进行光谱分析。 该针板结构微放电装置具有价格低廉、 操作便捷、 分析快速等特点。 脉冲放电能瞬间注入极大的放电能量, 不致使样品融化, 进而保证放电的稳定性。 在几微秒的时间内, 对钨针电极施加近-4 000 V的高压, 电极间迅速形成放电通道, 针尖和样品之间形成高达20 A的电流, 造成对样品的剥蚀, 并对被剥蚀的粒子进行激发。 单次放电脉冲注入能量约为85 mJ, 能量以电流的形式传递于放电电极。 剥蚀形貌图表明放电微等离子体局域在电极间隙, 针尖轴向上的能量传递和电流密度远高于离轴区域。 为了深入研究剥蚀机制和物理性质, 对等离子体源的电学特性进行了讨论。 通过精确的时序拍摄技术观测了等离子体的演化过程, 从ICCD相机的快速成像结果可以看到等离子体源寿命与脉冲高压放电源的脉宽相当, 发光强度与放电电流变化趋势相吻合。 与光谱分析装置相连接, 脉冲微放电剥蚀源可有效激发合金样品中的铝、 镁、 锰、 铜等元素原子谱线。 对放电过程等离子体光谱特性进行考察, 利用玻尔兹曼斜线法和Stark展宽法计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 分别得到过程中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约6 700 K, 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约1017 cm-3量级, 并验证了放电处于局域热平衡状态。 探究其定量分析性能, 结果表明该脉冲微放电等离子体直接作为一种光谱分析源可实现对铝合金样品快速定量分析。
脉冲微放电等离子体 光谱分析 等离子体特性 元素分析 Pulsed micro-discharge plasma Spectral analysis Plasma characteristics Element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6): 166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99
高气压下的微型电热推进器(MPT)中的放电等离子体存在多负辉区结构, 其负辉区有融合趋势。对矩形微放电等离子体推进器(RMPT)的负辉区融合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分析, 在方法上采用了非平衡态的自洽流体模型, 并考虑了离子电流加热和三体碰撞过程。结果显示:矩形微放电等离子体推进器(RMPT)在低电流条件下存在两个稳定的负辉区, 当超过某一电流阈值条件后, 两个负辉区会在腔体中心重合。分析了这一过程的成因, 认为其融合过程本质上是空心阴极的导通过程, 其融合与否与鞘层电压有关。
微放电 等离子体 推进 micro discharge plasma thruster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 29(8): 085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071002,
2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071002
利用平行管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在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中, 得到了狭缝微放电等离子体. 利用发射光谱法, 研究了此放电中分子振动温度、 分子转动温度和电子的平均能量随气体压强的变化. 通过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了氮分子的振动温度; 利用氮分子离子(N+2)的第一负带系(B2Σ+u→X2Σ+g)的发射谱线计算了氮分子的转动温度; 测量了氮分子离子391.4 nm和激发态的氮分子337.1 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之比, 研究了电子能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当压强从60 kPa增大到100 kPa, 分子振动温度及分子转动温度均减小, 氮分子离子谱线与激发态的氮分子谱线的强度之比亦减小.
狭缝微放电等离子体 分子振动温度 分子转动温度 电子平均能量 Slot microdischarge plasma Molecular vibrational temperature Molecular rotational temperature Average electron energ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2): 318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