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2 山西大同大学 微结构功能材料固体物理研究所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大同 037009
通过分子构型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是调节材料的发光颜色和光物理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苯并噻二唑为受体(A)、三苯胺(TPA)和二甲基吖啶(DMAC)为给体(D),设计并合成了两种D-A-D和D-A-D′型的发光分子,分别为TBT DBT。两种分子均表现出同质多晶现象(TBT-OλPL=593 nm 和TBT-RλPL=616 nm;DBT-YλPL=570 nm,DBT-OλPL=605 nm和DBT-RλPL=642 nm)。在外界刺激下,对称结构的TBT为四色的可逆光色转换,非对称的DBT分子则表现为不可逆光色转换。本研究为基于苯并噻二唑类刺激响应发光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设计思路。
苯并噻唑 机械响应 多色发光 benzothiadiazole mechanochromic responses multicolor luminescence 
发光学报
2023, 44(8): 1380
作者单位
摘要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荧光探针对识别金属离子具有检测快、 选择性好等特点, 设计合成了两个苯并噻唑类探针分子6-(3,5-二甲基苯氧基)-5-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4)和6-(3,5-二甲基苯氧基)-5-苯甲酰胺基-2-苯基苯并噻唑(L5), 并通过探针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特征, 详细研究了探针L4和L5对溶液中三价金属离子Al3+, Fe3+, Cr3+和二价金属离子Cu2+的识别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当L4分子中的识别基团胺基与苯甲酰基键合形成L5分子结构时, 会发生荧光猝灭, 同时获得了开启式荧光探针L4和关闭式荧光探针L5。 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在有机溶液中, 探针L4选择性地识别出Al3+, Fe3+, Cu2+; 在含水乙腈溶液中, 探针L4高选择性地识别出Cu2+; 通过紫外光照射下的裸眼检测, 含探针L4的试纸有效地识别出纯水中的Cu2+; 在有机溶液中, 探针L5选择性地识别出Al3+和Fe3+。 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当探针L4与Fe3+, Al3+, Cu2+存在于有机溶液中时, L4将发生荧光猝灭; 在含水乙腈溶液中, 探针L4对Cu2+具有高选择性识别作用; 当探针L5与Cr3+, Fe3+, Al3+, Cu2+存在于有机溶液中时, L5的荧光强度依次增强。 利用溶液浓度对吸收强度作图, 计算出了探针L4对Cu2+的检出限为4.51×10-6 mol·L-1, 络合常数为1.12×103 M-1; 探针L5对Al3+, Cr3+, Fe3+, Cu2+的检测限分别为2.85×10-6, 4.79×10-6, 5.95×10-6和3.23×10-6 mol·L-1, 络合常数分别为: (Al3+)=2.17×103 M-1, (Cr3+)=2.06×103 M-1, (Fe3+)=3.92×103 M-1, (Cu2+)=4.43×103 M-1。 根据探针与识别金属离子的荧光滴定实验结果, 推测出探针分子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1:1络合物。 抗金属离子干扰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分子对特定金属离子的识别基本不受其他干扰金属离子的影响。 1H NMR滴定结果表明, 探针L4分子结构中胺基和二甲基苯氧基, 探针L5分子结构中的苯甲酰胺基和二甲基苯氧基取代基在识别金属离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针L4在识别Cu2+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苯并噻唑 离子识别 荧光探针 荧光猝灭 Benzothiazole Ion recognition Fluorescence probe Fluorescence quench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1): 3594
朱单单 1,2瞿鹏 2,*孙闯 2杨媛 2[ ... ]郝远强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辽宁 抚顺 113006
2 河南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先进电池材料开发应用研究中心, 河南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重点实验室, 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3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H2O2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活性小分子, 其在细胞增殖, 炎症反应, 细胞信号传输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粘度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微环境参数, 其为细胞是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指标。 研究还表明, 一些重大的生理疾病与细胞组织的粘度及过氧化氢浓度异常均有着密切的关联, 如阿尔茨海默病、 癌症。 因此开发能有效同时检测H2O2及粘度的分析方法对揭示相关生理病理机制及重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制了一种能有效检测H2O2与粘度的双响应型荧光探针(1)。 由于存在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的猝灭效应, 探针(1)几乎不具有荧光发射特性。 而随着环境体系粘度的增高, TICT效应被抑制, 探针(1)呈现出了强的荧光发射, 且发射峰位于近红外波段处(680 nm)。 随着粘度从1.996 cp增至851.8 cp, 探针的荧光强度增幅达到了85倍。 探针还能对H2O2产生灵敏的荧光响应, 发射峰位置在590 nm处。 响应原理为H2O2能与探针中的苯硼酸基团反应使探针脱除掉与吡啶氮原子相连的亚甲基苯硼酸, 从而减弱了探针分子中的TICT效应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 因此探针溶液荧光发射显著增强且探针溶液的紫外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吸收峰从540 nm移至460 nm), 对应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黄色。 荧光光谱测试表明探针(1)对H2O2的检测具有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 探针体系在590 nm处的荧光强度与H2O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0~25 μmol·L-1, 根据IUPAC的3σ法计算得出检测限为0.34 μmol·L-1。 此外细胞荧光成像实验表明探针(1)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膜通透性, 且能实现细胞内H2O2的成像分析。
荧光探针 过氧化氢 粘度 近红外 苯并噻唑 Fluorescent probe Hydrogen peroxide Viscosity Near-infrared Benzothiazol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6): 177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桂林 541004
2 国家橡胶及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为了减少由于橡胶促进剂2-巯基苯并噻唑(MBT)掺假而导致橡胶制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提出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MBT的有效含量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太赫兹透射测量得到MBT和聚乙烯混合物在0.3THz~1.4THz的吸收特征谱,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的MBT定量检测模型, 将LS-SVR模型分别与偏最小二乘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进行比较, 得到模型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330%, 2.5583%和2.3869%。结果表明, LS-SVR的定量模型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精度更高, 稳定性更好。本研究为MBT定量检测提供了新的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光谱学 定量分析 太赫兹时域光谱 2-巯基苯并噻唑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spectroscopy quantitative analysis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2-mercaptobenzothiazole 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激光技术
2019, 43(1): 8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2 鹤壁联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鹤壁 458000
研究采用乙酸酐为溶剂, NS-乙酸酐法制备N-叔丁基-双(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TBSI), 通过FTIR, XRD, UV-Vis和TG-DTA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 揭示出TBSI的微观结构和内在规律性。 FTIR揭示了TBSI分子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键型。 XRD从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等晶体学数据, 变换出TBSI晶体微观结构, 完成TBSI物相组成和结构的定性鉴定。 UV-Vis检测出了TBSI在228.3, 281.3和298.3 nm有三个吸收峰, 分别为TBSI分子中的n→σ*, π→π*, n→π*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为企业TBSI产品质量检测, 提供了基础数据。 TG-DTA检测出TBSI的质量变化与热效应两种信息, DSC曲线在46.5, 188.9和368.5 ℃分别出现了吸收峰, 46.5 ℃吸收峰是样品残留少许溶剂的挥发产生的, 188.9和368.5 ℃分别为相变峰和分解峰, TBSI分解温度偏高, 为采用硫化仪研究TBSI的橡胶硫化性能提供参考。 研究为企业选定工作标准品, 对TBSI工业化生产进行跟踪检测, 评判TBSI的产品性能指标, 填报立项TBSI化工行业标准的申报, 撰写标准草案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光谱 差热分析 TBSI FTIR UV-Vis XRD TG-DT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9): 287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2 迈奇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濮阳 457000
采用双氧水为氧化剂, 一步法制备出N-叔丁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TBBS), 通过FTIR, UV-Vis, XRD, TG-DSC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 揭示出TBBS 的微观结构和内在规律性。 FTIR揭示了TBBS 分子内部的各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键型, 确定最终产物为TBBS。 UV-Vis检测出TBBS在228.3, 281.5, 298.3 nm有三个吸收峰, 分别由n→σ*, π→π*, n→π*电子跃迁产生的, 为企业TBBS产品质量检测, 推测TBBS的结构提供实验依据。 XRD从晶胞参数、 晶面指数等晶体学数据, 变换出TBBS晶体微观结构, 完成TBBS物相组成和结构的定性鉴定。 TG-DSC检测出TBBS的质量变化与热效应两种信息, TBBS的DSC曲线很复杂, 53.3 ℃有一个很小的放热峰, 由TBBS中所含少量叔丁胺的氧化产生; 117.4, 269.2, 373.7 ℃存在三个吸热峰, 分别是TBBS 的相变峰和分解峰, TBBS 分解温度偏高, 为采用硫化仪研究TBBS的橡胶硫化性能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企业选定工作标准品, 对TBBS工业化生产进行跟踪检测, 评判TBBS的产品性能指标, 填报立项TBBS化工行业标准的申报, 撰写标准草案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N-叔丁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 N-tert-butylbenzothiazole-2-sulphenamide FTIR FTIR UV-Vis UV-Vis XRD XRD TG-DSC TG-DSC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7): 22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交通大学 光波技术研究所,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2 中央民族大学 理学院, 北京 100081
3 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以咔唑为电子供体, 苯并噻唑为电子受体, 合成了两种新型咔唑-苯并噻唑衍生物3-(2-苯并噻唑-2-基乙烯基)-N-乙基咔唑和3,6-二(2-苯并噻唑-2-基乙烯基)-N-乙基咔唑, 通过核磁共振和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刮刀法制备质量分数为4%的衍生物/聚酰亚胺的复合薄膜.采用透射光谱法和单光束Z-扫描技术分别测试了衍生物的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Z扫描实验结果表明3-(2-苯并噻唑-2-基乙烯基)-N-乙基咔唑薄膜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和非线性折射系数分别为β1=-2.118 9×10-10 cm/W、r1=2.285 2×10-14 cm2/W, 具有反饱和吸收特性和自聚焦效应;同时3,6-二(2-苯并噻唑-2-基乙烯基)-N-乙基咔唑薄膜的非线性吸收系数与非线性折射系数分别为β2=-1.275 6×10-9 cm/W、r2=-7.039 9×10-14 cm2/W, 具有反饱和吸收特性和自散焦效应.
电子供体-受体 咔唑 苯并噻唑 有机薄膜 透射光谱法 Z扫描技术 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Electron donor-acceptor Carbazole Benzothiazole Organic thin film Transmission spectrum method Z-scan techniqu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y 
光子学报
2015, 44(1): 0119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 理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系, 山西 太原 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 教育部新材料界面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 030024
将不同浓度的NPB掺杂到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4-TfmBTZ)2层中制备了有机电致白光及近白光器件,发现NPB浓度不仅影响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影响器件的色度和显色指数。随着Zn(4-TfmBTZ)2层中NPB摩尔分数从0%~10%逐渐增加,电致激基复合物的发射逐渐增强,器件发光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电压下的发光颜色由蓝白到白逐步变为黄白。NPB掺杂摩尔分数为5%时, 器件性能最优,在6~9 V的电压下,器件的色坐标变化范围为(0.28~0.32,0.33~0.35),显色指数为83.3~91.2, 最大电流效率为0.87 cd/A。
二[2-(4-三氟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 电致激基复合物 白光 掺杂 bis[2-(4-trifluoromethyl-2-hydroxyphenyl-benzothi electroplex white light doping 
发光学报
2011, 32(6): 587
作者单位
摘要
1 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2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030024
合成并研究了(2-(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4-MeBTZ)2)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光谱学特性。 Zn(4-MeBTZ)2的单晶数据如下: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8.989 9(11) , b=12.161 7(15) , c=12.871 9(16) , α=63.492(2)°, β=84.825(2)°, γ=71.187(2)°; 苯酚环和噻唑环之间的二面角为2.166°, 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的最小距离为3.643 ; Zn(4-MeBTZ)2的HOMO能级为-5.84 eV, 光学带隙为2.37 eV; 最大发射波长为470 nm, 双层结构器件的启亮电压为2.3 V, 当电压为13.1 V时达到最大亮度为160 cd·cm-2。
分子结构 苯并噻唑 光学性能 Molecular structure Benzothiazolate Luminescent proper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2): 504
作者单位
摘要
贵州省大环化学及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贵州 贵阳550025
利用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七、 八元瓜环(cucurbit[n]urils n=7, 8)与2-氨基苯并噻唑(g)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在2瓜环 2-氨基苯并噻唑 主客体相互作用 1H NMR谱 光谱法 Cucurbit[n=7 8]uril 2-amino-benzothiazole Host-guest interaction 1H NMR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12): 335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