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2 大连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光学元件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元件与抛光垫之间接触压力分布是影响元件抛光去除效率和抛光效果的关键因素,但因元件、磨料、抛光垫之间的接触状态较复杂、且不停变化,难以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为了研究确定性抛光去除机理,设计了一套CMP面压力分布在位实时检测装置,将薄膜压阻传感器阵列式布置于抛光垫下,对元件与抛光垫接触面的压力分布展开实时检测,并通过仿真分析抛光垫与元件表面接触压力分布理论模型,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基于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模拟工况进行研磨实验,并使用基恩士CL-3000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抛光垫面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增加,抛光垫面形逐渐平整并接近当前研磨条件下的极限,其标准差由0.2079 mm降低为0.1839 mm,使用压力分布检测装置测得区域压力值标准差第一阶段下降8.2%,第二阶段下降0.2%,工件与抛光垫接触面压力分布逐渐均匀,与抛光垫面形逐渐平整的趋势相对应,证明该装置可以有效检测抛光过程中的压力分布及实时变化。
化学机械抛光 接触面压力分布 薄膜压阻传感器 在位实时测量系统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5): 151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2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0206
为了获得优化的单晶硅激光辅助超精密切削工艺,探究切削加工后单晶硅元件的表面特性,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单晶硅的激光原位辅助单点金刚石切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切削加工单晶硅表面质量、面形精度、残余应力和光学透过率等表面特性进行了测量与分析。通过正交实验数据的表面粗糙度方差分析和信噪比分析,获得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为1 500 r/min、进给速率为5 mm/min、切削深度为3 μm、激光功率为4.5 W。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加工的165 mm口径单晶硅非球面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和面形精度PV分别为2.74 nm和0.52 μm。激光辅助切削加工后的单晶硅表面存在(-1 760.8±362.1) MPa的残余压应力。激光辅助超精密切削加工的单晶硅光学元件在3~5 μm中红外波段镀膜前后的透过率分别为55%和98%,折射率为3.43。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辅助超精密切削技术可作为单晶硅光学元件的半精加工或最终精加工工序,以提升复杂面形单晶硅元件的制造效率。
激光辅助超精密切削 单晶硅 工艺优化 表面粗糙度 面形精度 残余应力 透过率 laser assisted ultra-precision cutting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surface roughness surface accuracy residual stress transmittance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1): 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是一个重要的水体质量指标, 一般用来衡量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对COD的检测长期依赖采样后的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重铬酸钾氧化法与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 化学分析的方法操作复杂, 耗时费力, 且引入新的化学药剂, 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 急需一种能够实现水体COD快速测量的检测技术。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对水体COD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方法进行深入探索, 重点是优化模型预测速度, 目的是研究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用于对水体COD的快速测量方法。 采集了不同COD浓度的99个水体样本, 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组, 通过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各水样的COD值, 作为真实值, 利用实验室自建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采集系统采集各水样波长在200~1 000 nm的光谱信息, 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建立训练集水样COD的定量化测量模型, 然后对测试集光谱数据进行预测, 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室化学方法测定的真实值进行对比, 评估预测效果。 通过对原始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分析, 发现在建模过程中, 大量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与COD浓度相关性很差, 而这些无用数据参与计算, 浪费了计算资源, 延长了检测时间, 造成系统负载过大, 不利于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开发。 重点研究贡献度最大的前几个主成分, 通过对COD测量原理和PLS模型载荷分析, 找到LIBS光谱中与水样COD浓度相关性最高的主要特征峰, 经过分析发现, 主要为来源于水中有机物中的C, H, O, N以及水中一些还原性离子元素的特征峰, 这些特征峰对COD的模型预测能力贡献最大, 而COD的定义正是衡量水体中这些元素的多少, 这与该研究分析结论相吻合。 为了实现检测速度的提升, 提取这些特征峰, 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 剔除大量无关或相关性较低的数据, 经过多次筛选和降维, 最终将原来参与计算的每条光谱的13 622个数据降到28个, 大大降低系统的运算量, 却依然能够保留不错的预测能力。 筛选出的28个特征波长最能反映水体COD浓度, 为水体COD便携式的多波段检测设备的研发, 实现对COD的快速测量奠定了基础。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化学需氧量 测量 偏最小二乘法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Measurement Partical least squar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9): 2907
陈肖 1,2陆锦玲 1,2李鹏程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2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生物组织的黏性和弹性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因此检测生物组织黏弹性对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介绍了基于激光散斑技术的生物组织黏弹性测量方法。从弹性波调制下的激光散斑衬比变化,布朗运动下的光强自相关函数和低频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散斑位移3个方面,分别介绍生物组织黏弹性激光散斑检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生物医学 黏弹性 激光散斑 光学检测 生物组织 
中国激光
2018, 45(2): 020700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