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氟磷锰矿是一种稀有矿物, 宝石级氟磷锰矿可呈现高饱和度的红橙色。 选取三颗来自巴基斯坦的样品, 通过电子探针、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系统研究, 旨在获得其化学成分、 光谱学特征, 分析致色离子, 为其品种鉴定、 优化处理等提供重要数据。 样品平均化学成分化学式为(Mn1.66, Fe0.17, Ca0.15, Mg0.03)Σ2.02[P0.99O4.14]F0.82, 属含少量铁的氟磷锰矿, 与文献记载的巴基斯坦Shigar山谷产出的宝石级氟磷锰矿化学成分相似。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显示氟磷锰矿的主要振动基团为PO43-基团。 拉曼光谱的主峰位于980 cm-1, 可用于分析羟基与氟的替代关系, 450和427 cm-1双峰的强度比可反映Mn2+和Fe2+的替代关系。 红外光谱在400~650 cm-1波段和900~1 200 cm-1波段有吸收峰, 可以反映羟基与氟和Mn2+与Fe2+的替代关系。 因此,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特征可清晰区分氟磷锰矿、 羟磷锰矿和氟磷铁矿三个类质同像矿物。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 以406 nm为中心的强吸收峰是由于Mn2+自旋禁阻跃迁导致; 以455 nm为中心的弱吸收峰是由于Fe2+自旋禁阻跃迁导致, Mn2+对此峰也有一定贡献; 以533 nm为中心的吸收峰是由Mn2+6A1g(S)→4T1g(G)跃迁导致。 样品呈现红橙色, 属自色矿物。 氟磷锰矿族矿物普遍存在类质同象,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可准确鉴定氟磷锰矿, 电子探针可以为其产地溯源提供重要信息。
氟磷锰矿 化学成分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Tripli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Raman spectra Infrared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4): 120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 北京 100083
在我国东北大、 小兴安岭南段, 广泛产出一种外观以红色为主, 常带有黄色调的半透明玛瑙, 被称为“北红玛瑙”。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岩石化学全分析对北红玛瑙及黄色、 白色对比样品的物相组成、 化学组成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 北红玛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α-石英, 次要矿物组成为斜硅石和针铁矿, 另外还含有极少量的赤铁矿。 北红玛瑙的红色、 黄色与针铁矿和极少量的赤铁矿有关, 与南红玛瑙主要为赤铁矿致色明显不同。 显微观察时, 针铁矿、 赤铁矿以橙红色点状和浸染状两种形式存在, 其中点状分布的针铁矿、 赤铁矿大小约10 μm, 但不具备明显的单晶晶体形状, 推测是由亚微米级大小的针铁矿及极少量的赤铁矿聚集形成的集合体; 浸染状分布的橙红色针铁矿、 赤铁矿不可见矿物颗粒大小, 推测其颗粒大小和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类似, 均为亚微米级大小, 但与点状分布的致色矿物不同的是, 并未聚集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点状集合体。 整体上外观呈红色的北红玛瑙中针铁矿、 赤铁矿的含量多于黄色对比样品中的致色矿物含量, 致色矿物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北红玛瑙的颜色色调。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 针铁矿中Fe3+的6A1→4E, 6A1→4E4A1, 2(6A1)→2(4T1)(4G), 6A1→4T2(4G)和极少量赤铁矿中Fe3+的6A1→4E4A1, 6A1→4T2吸收带与针铁矿、 赤铁矿中O2-和Fe3+之间的电荷转移共同作用, 形成了北红玛瑙带黄色调的红色外观。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一阶导数谱中, 可见光范围内北红玛瑙的一阶导数谱极小值的位置为555和556 nm, 黄色对比样品为530 nm, 淡黄色对比样品为502 nm, 随着玛瑙红色调的逐渐减少, 可见光范围内一阶导数谱的极小值位置也逐渐减小, 可以据此衡量红色~黄色玛瑙的色调深浅, 这也对石英质玉石的品种鉴定及颜色分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玛瑙 颜色成因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阶导数谱 Agate Color and genesis Raman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First derivative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8): 253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3 海南师范大学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58
采用溶剂热法,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将不同制备条件和质量分数的GQDs掺杂到聚3-己基噻吩和[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P3HT)中作为敏感层制备了太阳能电池器件。实验结果表明,敏感层掺杂0.2%质量分数的GQDs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较未掺杂器件提高了16.45%。敏感层掺杂反应时间4 h和温度220 ℃制备的GQDs,获得低粗糙度和高紫外可见光吸收强度的敏感层薄膜,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光电转换效率为1.34%,较未掺杂GQDs器件提高了12.60%。因此,GQDs适宜的制备条件和掺杂浓度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石墨烯量子点 敏感层P3HT∶PCBM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表面粗糙度 UV-Vis吸收光谱 graphene quantum dots active layer P3HT∶PCBM polymer solar cells surface roughness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发光学报
2020, 41(9): 1137
张硕 1李龙龙 1赵宁 1,*李冰 1[ ... ]刘世新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山东省特种含硅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山东 济南 250014
2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3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设计合成了两种化合物4-氨基4-(4-甲氧基苯基)-3-丁烯-2-酮(1b)和4-氨基-4-(1,3-亚甲二氧基苯基-5-基)-3-丁烯-2-酮 (2b), 测试了其在不同甲醛含量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单光子荧光光谱。当含有100 μmol/L和5 μmol/L的甲醛时, 化合物1b和2b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分别达到其最大值。在单光子荧光方面, 化合物1b的荧光发射峰位置在384 nm, 与紫外吸收峰相比红移50 nm。化合物2b的荧光发射峰呈现出双峰形状, 其发射峰位置分别在384 nm及411 nm左右。当加入15 μmol/L的甲醛时, 化合物2b的411 nm处的荧光发射峰明显增强, 两峰的重叠程度降低, 可作为检测甲醛的特征变化。以上数据表明, 化合物1b和2b不仅能够对微量甲醛产生响应, 也可作为一种理想平台为更进一步拓宽化合物1b和2b在监测生物体系中甲醛荧光生物成像上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甲醛检测 荧光探针 紫外吸收光谱 单光子荧光光谱 formaldehyde detection fluorescence prob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ne-photon fluorescence spectra 
发光学报
2018, 39(9): 131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颜色是衡量宝玉石品质、 价格的重要因素, 对宝玉石颜色的量化研究一直是宝石科学关注的热点。 在透射光条件下观察宝玉石颜色特征是珠宝行业中十分重要的手段。 本研究致力于依赖光谱和光谱分析技术, 建立一套依照透射法实现软玉颜色定量表达、 颜色复原和确定致色机制的方法。 以来自中国青海格尔木地区、 具有渐变颜色特点的灰紫色软玉为例,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定量测量、 结合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CIE L*a*b*色度学模型转化及计算机软件处理(Adobe Photoshop), 实现对特定厚度(1.0 mm)灰紫色软玉样品颜色的定量表达和颜色复原。 样品浅色和深色区域复原的颜色与样品透射光下肉眼观察颜色较为接近, 存在的色差可能与玉石样品的半透明多晶质结构有关。 而对于紫色的致色机理, 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 我们发现微量元素Mn含量随颜色加深呈现递增规律。 在较深颜色区域, 光致发光光谱(PL)中检测到的以585 nm为中心的发射峰、 UV-Vis光谱中以530 nm为中心的吸收峰, 以及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的六重超精细分裂峰都在指示Mn2+是导致灰紫色软玉中紫色调的主要原因。 本工作对于研究透射光条件下宝玉石样品颜色定量观测和表达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方法依据, 并为采用光谱学确定致色元素以及致色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信息。
软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透射法 颜色定量表达和复原 Nephrit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Transmission method CIE L*a*b* CIE L*a*b* Color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and replication Mn2+ Mn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3): 82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200235
2 赣南师范学院校医院, 江西 赣州341000
3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分子治疗系, 日本 熊本860-8555
以油茶皂苷为主药, 采用干酪素和瓜尔豆胶为控释辅料, 制备油茶皂苷-干酪素控释片。 研究油茶皂苷-干酪素片中油茶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溶出介质对油茶皂苷-干酪素控释片释放度的影响及油茶皂苷-干酪素控释片的红外光谱, 并对油茶皂苷-干酪素片体外释放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 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测定pH 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时油茶皂苷-干酪素片中油茶皂苷的含量, 回收率为98.59%。 油茶皂苷-干酪素控释片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释放时间分别为3, 6和12 h时, 其释放度分别为: 23.80%, 51.26%和94.77%。 体外释药曲线与零级方程拟合相关性较好, 相关系数(R2)为0.996。 油茶皂苷、 干酪素和瓜尔豆胶之间可能形成了化学键。
油茶皂苷 干酪素 控释片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Sasanquasaponin Casein Controlled-release tablets IR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6): 1650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4
对不同浓度的新型黄色铱配合物磷光染料bis[2-(4-tertbutylphenyl)benzothiazolato-N,C2′] iridium(acetylacetonate) [(t-bt)2Ir(acac)]溶液和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 PL)和紫外-可见吸收(UV-Vis absorption)光谱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溶液浓度为3×10-4 mol·L-1时的PL发光最强, 浓度猝灭效应使得高浓度溶液的PL强度降低。 薄膜的PL和吸收光谱相对溶液的光谱都发生了红移, 这是由于固态时分子间距小、 相互作用大, 分子表现为聚集态的结果。 基于光谱特性, 制备了(t-bt)2Ir(acac)超薄层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 在13.2 V的偏置电压下, 器件的发光亮度达到18 367 cd·m-2。
有机电致发光 磷光染料 光致发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hosphor dy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5): 1189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先进功能材料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66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对6个长链β-二酮环金属铂配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来源于金属到配体和配体到配体的混合跃迁。该6个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402~405 nm范围内,属于近紫外区。使用有限场(FF)方法对6个配合物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NLO)系数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该类配合物分子具有较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为105数量级)。并在C1~C14范围内增加β二酮碳链的长度以及在配体苯环或吡啶环上分别引入甲基供电子基,均有利于增大配合物的三阶NLO性质。
材料 环金属铂配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光学学报
2011, 31(4): 0416005
作者单位
摘要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9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6种Co(Ⅱ/Ⅲ)配合物Co(H2O)6·H2btec(1); {[Co2(HCOO)6]·CH3OH}n(2); {[Co(4,4’-bipy)2(H2O)4]·suc·4H2O}n(3); Co(NA)2(H2O)4(4); [Co(mal)(4,4’-bipy)H2O]n(5); [Co(HCOO)4Co(H2O)4]n(6) (H4btec=均苯四甲酸, H2suc=丁二酸, HNA=烟酸, H2mal=丙二酸, bipy=联吡啶)}, 测试了配合物的UV-Vis吸收光谱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 并通过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它们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在300~800 nm范围内均表现出正的光伏响应, 并将其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发现SPS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比6种配合物的SPS可以看出, 中心金属离子的价态、 配位模式及配位微环境均对SPS响应带的位置和形状有一定影响。
钴配合物 UV-Vis吸收光谱 表面光电压光谱 Cobalt complexes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9): 244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144
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技术, 研究了几种阴离子的加入对“化学纯”银胶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 阴离子的加入会发生离子在银胶表面的吸附和胶体的聚沉作用, 造成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下降和长波区新峰的出现; 同时, 其共振散射峰也发生了规律的变化。比较这些实验现象, 再接合相应的理论分析, 解释了不同的阴离子和胶体间不同的作用方式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可能原因。
“化学纯”银胶 阴离子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共振散射光谱 “chemical pure” Ag sols anion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resonance scattering spectra 
光散射学报
2009, 21(2): 19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