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氘氚聚变反应被认为是能够最先实现商业发电的聚变反应,但氚的使用也带来了放射性安全问题。为探究适用于聚变堆事故后的大气释放氚源项反演的计算方法,本研究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与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聚变堆事故后的氚释放源项估计算法,对氚的释放高度及释放率进行反演。对神经网络使用滤波前后的观测值作为输入数据时的预测源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滤波能有效降低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当监测数据误差为20%时,释放高度反演相对误差均值约为3%,释放率反演相对误差均值约为4%。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深度前馈神经网络 氚源项反演 Adaptive Kalman filter Deep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Tritium source inversionCLC TL732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3, 41(6): 0606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重庆 400060
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轨到轨运算放大器, 整体电路包括偏置电路、输入级、输出级以及ESD保护电路。电路中的输入级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架构, 通过一对耗尽型NMOS管作为输入管, 实现轨到轨输入, 同时在输入级采用了共源共栅结构, 能够提供较高的共模输入范围和增益; 在输出级, 为了得到满摆幅输出而采用了AB类输出级; 同时ESD保护电路采用传统的GGMOS电路, 耐压大于2 kV。经过仿真后可知, 电路的输入偏置电流为150 fA, 在负载为100 kΩ的情况下, 输出最高和最低电压可达距电源轨和地轨的20 mV范围内, 当电源电压为5 V时能获得80 dB的CMRR和120 dB的增益, 相位裕度约为50°, 单位增益带宽约为15 MHz。
轨到轨 运算放大器 CMOS: 单对输入级 rail-to-rail operational amplifier CMOS single pair input stage 
微电子学
2023, 53(3): 396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雾霾天气下获取的图像细节丢失、颜色偏移、视觉质量退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数-S型函数分段估计的大气光幕估计快速去雾算法。首先,在大气散射模型上深入推导,得到了大气光幕与有雾图像最小通道的正相关关系;然后,根据有雾图像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雾浓度,构造了分区域约束模型用以估计有雾图像的大气光幕;最后,提出基于中值滤波优化的中通道局部大气光估计方法,并结合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复原图像的新增可见边、平均梯度,信息熵分别提升了17.4%、50.5%、30%,运行时间比传统快速去雾算法降低了17.5%。本文算法具有去雾彻底、颜色自然、细节明显的优点。
图像去雾 大气光幕 对数-S型函数 分段估计 中通道大气光 image dehazing atmospheric light veil log-S type function segmentation estimation mid-channel atmospheric light 
液晶与显示
2023, 38(8): 1084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类图像去雾方法存在的细节丢失、颜色失真、去雾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阶梯网络与注意力交叉融合的端到端图像去雾算法。整体网络模型包含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图像重建三个模块,其中特征提取包括有雾图像细节和轮廓特征的提取,由阶梯网络的不同阶梯层提取实现;特征融合模块以注意力机制的交叉融合实现,并结合自适应残差处理获得最终的融合特征;最后在图像重建模块,通过非线性映射的方式获得去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去雾彻底,去雾图像细节丰富,有效地解决了颜色失真和细节丢失问题,同时阶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深度网络的训练耗时问题。
图像去雾 阶梯网络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细节恢复 Image dehazing Ladder network Feature fusion Attention mechanism Detail restoration 
光子学报
2022, 51(2): 0210004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最小滤波导致的光晕、伪影及透射率估计不足引起的天空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约束与雾气分布的去雾算法。首先,利用Canny检测算子得到有雾图像的粗纹理分布,在场景深度的基础上得到有雾图像的雾气分布图。其次,根据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雾气系数的二次约束模型,估计出清晰图像的最小通道图,并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得到粗略透射率。然后通过自适应下边界约束与双边滤波进行透射率优化,并通过形态学操作改进局部大气光。最后根据复原模型得到去雾图像。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主、客观评价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较好解决了去雾图像中的光晕、伪影与天空失真等问题。

遥感 图像复原 Canny检测 雾气分布 二次约束 自适应优化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22): 222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去雾过程中的偏色及去雾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雾度分布与自适应线性衰减的图像去雾算法。从雾天图像退化本质以及雾度与透射率呈负相关的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线性衰减模型以完成清晰图像暗通道的估计,并得到了透射率。根据大气光仅能反映亮度信息的特性,利用雾度分布对局部大气光进行改进,并结合大气散射模型得到了去雾结果。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去雾彻底、颜色自然、亮度适宜,在主客观评价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图像处理 图像去雾 雾度分布 纹理特征 场景深度 线性衰减 大气光改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22): 2210012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针对去雾领域中传统方法受手动设置特征的限制,以及现有网络去雾不彻底和细节保持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分离特征和协同网络下的端到端图像去雾模型。首先对传统的大气散射模型进行变形,分离出乘性特征和加性特征。其次,根据两个特征对最终去雾结果的影响程度,设计基于乘性特征和加性特征提取框架并行驱动的去雾网络。其中,乘性特征提取网络充分考虑了不同深度的空间信息及细节特征,通过各层之间密集级联达到特征重用和信息补偿的目的,以获取精密丰富的目标特征。另外,利用残差跨连结构搭建加性特征提取网络,用于训练偏置加性特征。最后,将分离特征代入复原模型得到无雾图像。实验表明:所提网络去雾效果显著,复原图像颜色自然,细节保持良好且各项指标占优。
图像去雾 卷积神经网络 大气散射模型 特征分离 图像复原 image dehaz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tmospheric scattering model feature separation image restora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21, 29(8): 1931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针对雾霾和沙尘天气下的场景退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模型凸优化与光幕双约束的退化场景复原算法。首先根据景深与场景亮度和饱和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高斯模型和凸优化估计景深;其次通过对大气光幕与场景关系作深入分析,结合最小通道平滑和景深衰减双约束获得退化场景的大气光幕;然后通过亮通道先验以及局部大气光的改进求解获得大气光值;最后基于复原模型对退化场景进行复原处理,并对沙尘场景进行颜色修正,进而实现场景复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复原场景亮度适宜,颜色自然,细节信息丰富,在定量指标中也可以取得理想的评分,有效解决退化场景出现的偏色和细节丢失等问题。
图像处理 退化场景复原 凸优化 场景深度 大气光幕 大气光优化 颜色修正 
光学学报
2021, 41(19): 1910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兰州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针对暗通道先验在天空区域出现轮廓效应和色彩失真等问题,提出天空区域分割和不同区域透射率映射的去雾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阈值法粗略分割图像天空区域,在天空区域中完成大气光值的估计。其次,结合超像素分割方法改进暗通道,获得初始透射率,利用导向滤波的方法得到细化透射率,对细化透射率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并保留最大连通域实现天空区域的精细分割。最后,针对天空和非天空区域提出不同的透射率映射方法,得到最终透射率,并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复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恢复图像在主观视觉和客观指标方面均表现出色。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暗通道先验算法容易在天空区域失效的缺陷,可以恢复比较自然的天空,减弱了边缘区域的halo效应。
图像去雾 超像素分割 天空分割 透射率映射 改进暗通道 image dehazing superpixels segmentation sky segmentation transmission mapping improve dark channel 
光学 精密工程
2021, 29(2): 400
宋悦 1,2宁永强 1,2,*秦莉 1,2陈泳屹 1,2[ ... ]王立军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激光器腔面灾变性光学损伤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可靠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是激光器突然失效的主要机制。如何克服腔面灾变性光学损伤, 从而获得高性能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首先对腔面灾变性光学损伤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随后论述了腔面灾变损伤的物理机制及热动力学过程, 最后从技术原理、方法、优缺点、改进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的角度, 逐一对各种抑制腔面灾变损伤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腔面灾变性光学损伤 输出功率 可靠性 high-power diode lasers catastrophic optical mirror damage output power reliability 
半导体光电
2020, 41(5): 61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