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209
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上海 201209
本文通过浸没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具有整体式结构的氧化锌/氯氧化铋/氧化石墨烯/聚偏氟乙烯(ZnO/BiOCl/GO/PVDF)复合膜,以亚甲基蓝(MB)、罗丹明(RhB)和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验证了复合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通过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复合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氯氧化铋(BiOCl)的薄片结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氧化石墨烯(GO)的褶皱状结构有利于ZnO的结合,有助于光催化效果的提升。同时ZnO与BiOCl形成p-n异质结,扩大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在可见光照射下,180 min时对RhB的去除率达95.5%,140 min时对TC的去除率达93.1%以上,能够基本去除污染物;循环使用5次后,复合膜对MB的降解率仍达97.8%。在“双碳”背景下,本文制备的具有整体式结构的ZnO/BiOCl/GO/PVDF复合膜可作为一种环保、稳定、经济的光催化剂,用于去除MB等水溶性污染物,该复合膜在整体式结构催化剂降解水溶性污染物废水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整体式结构 复合膜 双碳 光催化 水溶性污染物 ZnO ZnO BiOCl BiOCl monolithic structure composite membrane double carbon photocatalysis water-soluble pollutant 
硅酸盐通报
2023, 42(8): 2994
作者单位
摘要
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870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技术, 通过高纯Mg靶和自制Mg-Bi-Sn合金靶的顺序溅射沉积, 制备了Mg3Bi2/Mg2Sn纳米复合薄膜。沉积薄膜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由X射线衍射(XRD)图谱确定, 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能谱仪(EDS)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沉积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通过霍尔实验获得, 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由Seebeck/电阻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沉积薄膜由Mg3Bi2和Mg2Sn两相组成, 随着薄膜中Mg2Sn含量的增加, 沉积薄膜的室温载流子浓度增加而迁移率下降。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 随薄膜中Mg2Sn含量的增加, 薄膜Seebeck系数不断升高而电导率下降。Mg2Sn相原子含量为28.22%的沉积薄膜在155 ℃获得最高功率因子为1.2 mW·m-1·K-2。在Mg3Bi2薄膜中加入适量的Mg2Sn第二相, 可明显提升Mg3Bi2薄膜材料的功率因子。
热电材料 Mg3Bi2/Mg2Sn纳米复合膜 Seebeck系数 相界面 载流子浓度 迁移率 电导率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Mg3Bi2/Mg2Sn nanocomposite film Seebeck coefficient phase interface carrier concentration mobility conductivi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3, 52(3): 467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工业大学 应用物理系,天津 300401
近年来,氧化石墨烯/液晶弹性体复合膜凭借其稳定高效的光热性能,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研究者大多重点关注其光热响应行为及使用场景,并未系统研究外界刺激的强弱和复合膜自身的尺寸大小对其响应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旋涂的方法在制备的具有固定取向的液晶薄膜上涂覆一层氧化石墨烯,制备了具有不同液晶分子取向的氧化石墨烯/液晶弹性复合膜,可以实现红外光和温度的双重刺激响应,并对其进行了响应性能和形变规律的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液晶弹性体复合膜是一种红外-热响应型的复合膜,该复合膜由于裁剪方向的不同,会呈现2种不同的形变规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强度外场刺激下复合膜的响应特性,以及复合膜自身尺寸的不同对复合膜响应特性产生的影响。发现1型复合膜的响应性能主要受宽度影响,2型复合膜的响应性能主要受长度影响,为氧化石墨烯/液晶弹性体复合膜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使用该复合膜制备了仿生光热驱动器,证明了其在生物仿生领域的潜力。
液晶弹性体 氧化石墨烯 复合膜 可逆形变 响应性能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 graphene oxide reversible deformation response properties 
液晶与显示
2023, 38(2): 149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81
二氧化硅(SiO2)膜因其耐高温且孔径可调在分离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表面的无定型结构导致渗透性与选择性相互制约,影响分离效果。以二氧化硅膜为基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对其进行修饰改性,制得SiO2@ZIF-8复合膜,探究了ZIF-8合成条件、ZIF-8添加量及原料液温度对复合膜乙醇渗透汽化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IF-8规则的孔道结构提供了额外的水分子传输通道,复合膜的渗透侧含水率可达99.5%,渗透通量提高至9.6 kg/(m2·h),分离因子为1 973。采用Arrhenius方程对改性前后膜的渗透通量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拟合,发现复合膜在渗透汽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表观活化能更高,随着温度升高水通量增加的更快,分离效果更好。SiO2@ZIF-8复合膜有效改善了无定型网状结构的缺陷,在渗透汽化有机溶剂脱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硅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复合膜 渗透汽化 乙醇脱水 silicon dioxid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 composite membrane pervaporation ethanol dehydration 
硅酸盐学报
2022, 50(7): 197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理工大学 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2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3 武汉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
4 武汉理工大学 理学院,武汉 430070
设计基于钽基氢气传感薄膜的新型光纤氢气传感系统,采用本征具有3~4 nm平坦区域的放大自发辐射光源作为传感光源,利用相位掩模法在单模光纤中刻写中心波长位于光源平坦区域的高反射率光栅,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单模光纤端面沉积40 nm Ta0.88Pd0.12~10 nm Pd~6 nm Pt~40 nm PTFE多层纳米复合薄膜制备微反射镜型氢气传感探头。高反射光栅的反射峰强度(I1)几乎不受氢气传感薄膜反射率影响,其峰值作为参考信号;高反射光栅附近的背底强度(I2)受氢气传感薄膜反射率影响,其强度作为传感信号。通过高反射光栅的反射峰强度(I1)与背底光强度(I2)的比值监测氢气浓度,可以大幅提升系统信噪比。利用氮气作为载气对传感探头进行氢敏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传感探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并且在低浓度氢气下传感探头灵敏度较好。该传感探头具有在无氧环境下监测氢气浓度的潜力。
光纤传感 氢气监测 TaPd复合膜 无氧环境 磁控溅射 Fiber optic sensor Hydrogen monitoring TaPd composite film Anaerobic environm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光子学报
2022, 51(6): 060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2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一种免标记的传感技术, 当介质周围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时, 则SPR谐振光谱特性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由于二氧化钛(TiO2)覆盖层不仅可以保护金属层, 还能调谐SPR谐振的光谱强度和谐振波长于近红外波段, 应用于1550 nm的光纤传感, 其氧化还原反应还能使其用于检测气体。 由于氢气易燃易爆性, 随着氢能源的广泛应用, 因此对低浓度氢气检测技术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提出一种可更换银/二氧化钛复合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气体传感器, 研究了SPR传感器在1 550 nm近红外波段对气体的敏感特性。 研制了可更换银/二氧化钛复合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气体传感器。 研究了在近红外波段对气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特性。 仿真计算Kretschmann棱镜耦合的四层结构模型的共振光谱强度与银膜厚度, 二氧化钛厚度和棱镜材料的关系, 优化了Ag和TiO2层的厚度以获得最大灵敏度, 得到的最佳膜厚是45 nm Ag和110 nm TiO2。 Ag/TiO2薄膜设计为可更换的一次性气敏膜, 采用蒸镀和溅射方法镀膜, 制备成本文所使用的 SPR传感器。 利用Ag/TiO2薄膜在复合界面产生SP共振光谱的移动, 对气体进行测试。 采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的光谱波长检测实验系统。 固定光源和入射角, 测量波长的偏移量。 宽光源(波长范围: 1 462~1 662 nm)通过环形器、 准直器, 照射到棱镜和可更换的Ag/TiO2敏感膜, 经全反射(TIR)后, 再由高反射镜反射回传感膜, 并以相同的TIR角和光路再次反射回到准直器, 从而被光谱仪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 Ag/TiO2复合膜可以调谐共振波长到1 550 nm近红外波段, 增强该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 低浓度(14.7%~25%)氢气下的灵敏度可达-8.305 nm·%-1。 并且可通过更换气敏膜检测不同的气体, 增加生物相容性和气体传感能力。
银/二氧化钛复合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气体传感器 Silver/titanium dioxide composite film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Gas senso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3): 7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8
2 西安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 710054
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陶瓷层进行水热处理, 研究了水热溶液浓度对MAO陶瓷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水热成膜及膜层的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过程中MAO陶瓷层表面的MgO部分溶解, 释放出的Mg 2+与水热溶液中的OH -结合形成Mg(OH)2纳米片沉淀在陶瓷层表面及孔洞内。随着水热溶液中NaOH浓度的增加, 水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Mg(OH)2将MAO陶瓷层表面的孔洞及裂纹等固有缺陷闭合, 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MAO及水热复合处理所制备的Mg(OH)2/MAO复合膜层比单一MAO陶瓷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而且随着NaOH浓度的提高, Mg(OH)2/MAO复合膜层的耐蚀性增强; 浸泡实验结果表明Mg(OH)2/MAO复合膜层能为镁合金基体提供长久的腐蚀防护保护能力。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水热处理 复合膜 耐蚀性 magnesium alloy micro-arc oxidation hydrothermal treatment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6): 7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原理, 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膜的双通道光纤表面等离子传感器。利用FDTD Solutions仿真软件分析了传感器的电场传输模式, 比较了单层金属Ag膜与Ag-ITO复合膜的性能, 并对比分析了单通道与双通道结构。结果表明:采用Ag-ITO与Au-TiO2复合膜的双通道结构在灵敏度和品质因数等各项性能上要明显优于传统单层金属膜与单通道结构。设计的传感器不仅可以通过两条传感通道共振偏移范围的高区分度来解决共振波长的串扰问题, 而且双通道结构中一条传感通道也可以作为参考通道为传感器提供自补偿能力。
光纤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共振 双通道 复合膜 共振波长串扰 optical fiber sensor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dual-channel composite membrane resonance wavelength crosstalk 
半导体光电
2020, 41(5): 63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44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采用光纤熔接的方式构成MSM结构, 并且在单模光纤的表面涂覆二氧化钛/银(TiO2/Ag)复合膜构成传感单元。利用FDTD Solutions仿真分析了单模光纤长度与金属膜厚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模光纤长度越长, 共振深度越深; TiO2/Ag复合膜中Ag膜厚度为50nm, TiO2膜厚度为20nm时, 传感器性能最优, 在1.33~1.41环境折射率范围内, 传感器的灵敏度约为6875nm/RIU。实验结果表明该光纤折射率传感器结构制作工艺简单、灵敏度高。
光纤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MSM结构 折射率 复合膜 optical fiber sensor SPR MSM structure refractive index composite membrane 
半导体光电
2020, 41(2): 2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4
2 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4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设计一种锥形光纤探针折射率传感器。通过锥形结构理论模型与SPR共振模型, 利用MATLAB与FDTD Solutions软件进行理论计算与模拟仿真, 分析锥形光纤锥度比、传感区长度和银膜厚度对传感器发生共振时的共振深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所镀膜层的结构与厚度, 从灵敏度与品质因素角度对传感器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锥形光纤锥度比增大, 共振深度出现极值;传感区长度越长, 共振深度越深;银膜在50 nm处传感器性能较优, 银/二氧化钛复合膜结构的传感器灵敏度与品质因素高于单层膜结构传感器。
导播光学(光纤, 集成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 锥形结构 单模光纤 复合膜 guided wave optics (fiber and integrated optics) surface plasma conical structure single-mode fiber composite film 
光学技术
2019, 45(5): 57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