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21
光声成像(PAI)是一种结合了光学成像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深穿透性的生物医学成像模态,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光声显微成像(PAM)作为光声成像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可以在毫米级的成像深度上实现微米级甚至百纳米级的分辨率,能够实现对生物组织结构、功能和分子的高分辨率成像,已在临床诊断、皮肤病检测和眼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对PAM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等进行基本介绍,之后围绕便携式PAM技术,从手持与半手持式、脑部可穿戴式及集成多模态3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随后探讨便携式PAM技术面临的挑战,最后进行总结与展望。
生物医学成像 光声成像 光声显微成像 便携式光声显微成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6): 0618017
刘德军 1,2†黄梓毅 1,2†李卓荣 1,2台亚龙 1,2[ ... ]王义平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60
2 深圳大学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深圳物联网光子器件与传感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 深圳 518060
3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深圳 518055
4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香港 新界沙田999077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无创或微创的、可提供组织深度信息的高分辨率可视化实时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与临床诊断领域。光纤OCT显微内窥成像技术是基于光纤传输和光纤显微内窥成像的OCT技术,除了具有OCT的一般成像优点外,还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耐腐蚀、电绝缘、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对现有其他成像技术无法到达的狭小腔道内的组织病变进行高分辨率检测和早期诊断。随着激光器、探测器和光纤器件制备技术的发展,光纤OCT系统、光纤探头设计和制备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应用场景也得到不断扩展。具体地:光纤OCT系统从时域OCT发展到频域OCT,成像速度和分辨率获得显著提升;光纤OCT内窥成像探头先后历经了光纤-棱镜型、全光纤型及光纤复合型探头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朝着多功能集成、小型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光纤内窥OCT的临床应用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逐渐拓展到心血管系统。从光纤OCT系统设计、探头设计与制备、内窥成像应用三方面综述近年来光纤OCT显微内窥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总结光纤内窥探头的技术发展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最后结合现有前沿技术报道总结展望了未来光纤内窥OCT的发展方向。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生物医学成像 光纤内窥成像 心血管疾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2): 0211025
许景江 1,2,*张轶星 3蓝公仆 1,2杨荣华 4[ ... ]于波 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 佛山 528225
2 广东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4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与创面修复科,广东 广州 510180
5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6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激光医学科,北京 100853
7 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8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育部心肌缺血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皮肤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对皮肤烧伤程度的判别对于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层析技术是一种具有非侵入性、无损伤性和高分辨率等特点的光学检测技术。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PS-OCT)具有传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没有的双折射信息对比度,能够对病变皮肤进行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实时三维成像。为推动PS-OCT在烧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发展了一种简单紧凑且灵活高效的基于扫频光源、单模光纤和圆偏振态输入的PS-OCT技术,对离体猪皮组织进行了烧伤成像研究,并通过直方图相关性算法获得了图像的差异性量化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的皮肤组织相比,烧伤皮肤组织的胶原蛋白受高温影响后产生了明显的双折射变化。利用偏振均匀度(DOPU)、累积相位延迟(CPR)、Stokes偏振参数等,可以明显观察到烧伤后的皮肤组织变化。研究表明,该PS-OCT技术在烧伤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烧伤程度的判断。
生物光学 生物医学成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偏振 皮肤成像 烧伤诊断 
中国激光
2024, 51(3): 0307110
徐明亮 1,2李芳媛 1,3刘岳圻 1,2张瑾慧 1,2[ ... ]何飞 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新体系融合创新中心,上海 201800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 张江实验室,上海 201210
神经接口是神经系统与外界物理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关键器件,利用光、电、磁、声等多种模态信息的融合,以神经信息增强的形式,可对大脑网络进行高时空精度的神经动力学分析,植入式多模态神经接口在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神经疾病的生物光电子诊疗、脑机融合与交互等前沿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首先介绍了最新基于光学方法和电生理技术的多模态神经记录和调控原理,接着回顾了光电神经探针研究进展,并归纳了光学成像和记录及电生理记录等多种模态神经数据分析处理的一般方法,最后对植入式多模态神经接口进行总结,展望了该领域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用光学 生物医学成像 光电子学 光遗传学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接口 植入式器件 微纳加工 
中国激光
2023, 50(15): 1507301
姚霖 1俞晨阳 1刘开元 1邓晓枫 1[ ... ]李鹏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智能光电创新中心,浙江 嘉兴 324000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技术实现人工心脏生物瓣膜三维缺陷检测的方法,发展了一种生物瓣膜表面边界拟合算法。根据拟合结果进行坐标变换,使瓣膜表面边界趋于水平但保留表面纤维束高度和异常起伏的高频变化。利用所提方法对人工心脏生物瓣膜三尖瓣支架和其中的瓣膜小叶进行成像实验,实现了高分辨率、大视场、实时三维结构成像,成像结果可以显示生物瓣膜纤维层、光滑层、层间缺陷以及切割缺陷。该技术有望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生物瓣膜制造检测领域。
生物光学 生物医学成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人工心脏生物瓣膜 缺陷检测 
中国激光
2023, 50(3): 030710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 210094
2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提出一种基于单相机的偏振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全单模光纤光路,使用宽带光源实现微米纵向高分辨率成像性能。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系统色散进行矫正补偿,提高系统的实际分辨率。为实现样本偏振态的测量,入射至样品表面及参考臂的光偏振态由偏振片和四个偏振控制器进行调制。此外,利用偏振片在不同时间的通道切换实现两正交通道光谱信号的分时探测。根据得到的正交光谱信息,计算重构样品强度图和相位延迟图。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单相机的偏振OCT测量,通过获取离体生物组织的强度图和相位延迟图验证了系统的成像能力。该方法为实现小型化在体高分辨偏振成像打下基础。
生物医学成像 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 单相机探测 色散补偿 Biomedical imaging Polarization-sensi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ingle camer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光子学报
2022, 51(12): 1217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智能光电创新中心,浙江 嘉兴 324000
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眼底病专科,浙江 杭州 310020
提出一种集成手术显微镜的术中光学相干血流造影系统(iOCTA)来实现术中眼底视网膜血流灌注的动态监测。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系统的光路与商用手术显微镜的助手镜的成像光路耦合,实现显微镜-OCTA的系统集成,这种简捷的耦合方式便于现有手术显微镜的功能升级。采用基于逆信噪比和去相关的光学相干血流运动造影(ID-OCTA)算法,实现高信噪比的眼底微血管成像。利用该系统实现了活体兔眼的术中眼底血流灌注成像,揭示了血流灌注随眼内压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发现急性高眼内压(60 mmHg;1 mmHg=133.32 Pa)将导致血流灌注密度值在短时间内降低至基线值的20%以下。所研制的iOCTA系统有望实现眼科手术中眼底血流灌注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外科医生客观评价手术过程和预测术后效果。
医用光学 生物医学成像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光学相干血流造影 术中成像 
中国激光
2022, 49(15): 1507301
张迎 1吴晓君 1,*何宏辉 2文斌华 1[ ... ]任亚光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2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省偏振光学检测与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无损监测与 微创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光学检测与成像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55
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光声成像技术(PAT)通常将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系数视为标量,然而大多数生物组织具有各向异性,对不同偏振态的光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这限制了光声成像技术在一些有偏振需求的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引导的激发光手持偏振角度可调的光声计算层析成像(PACT)探头,并搭建了偏振PACT系统,旨在为术中偏振组织检测提供影像学依据。激发光由非保偏光纤引导传输,经过一系列透镜整形后,由起偏器起偏并用半波片调节激发光的偏振角度进行声信号的激发。实验中,通过对不同光轴方向和位于散射介质不同深度偏光片进行多次偏振光声成像实验,成功地实现偏光片的光轴方向检测和深度成像。此外,通过使用两个正交偏振角度的激发光对牛肌腱进行光声成像,成功地提取了牛肌腱的结构信息,验证了所设计的手持偏振光声成像探头及偏振PACT系统的成像能力和各向异性检测性能,有望为具有各向异性生物组织(如神经和肌腱)的术中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医用光学 生物医学成像 光声成像 手持 偏振光 各向异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8): 0817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3
3 重庆嘉陵华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700
4 北京环境卫星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
5 苏州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6 苏州市立医院 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2
7 苏州市立医院 生殖与遗传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2
8 浙江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传统病理学检测中,由于复杂的染色流程和单一的观察形式等限制着病情的诊断速度,而染色过程实质上是将颜色信息与形态特征关联,效果等同于现代数字技术的生物医学图像的图义分割,这使得研究者们可以通过计算后处理的方式,大大降低生物医学成像处理样品的步骤,实现与传统医学染色金标准一致的成像效果。近些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发展促成了计算机辅助分析领域与临床医疗的有效结合,人工智能色彩迁移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分析上也逐渐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潜力。文中回顾了深度学习色彩迁移的技术原理,列举此类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中的部分应用,并展望了人工智能色彩迁移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色彩迁移 生物医学成像 deep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lor transfer biomedical imaging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2): 20210891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南京 210094
报道了一种基于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术的人体组织退偏特性在体测量方法。以人体手指指甲为样品,采用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测量方法和基于宏观穆勒矩阵的测量方法,获得了指甲的不同退偏参数图像,并通过比较图像来衡量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基于穆勒矩阵的方法获得的图像中,能明显区分出甲床结构,对比度高,但能显示出的结构较少。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方法获得的图像中,不同偏振光在样品同一位置处获得的退偏均匀度值不同。选取45°偏振光计算其后向反射光的圆偏振度可以获得样品结构信息,包括指甲的甲板、甲床和甲基质下的真皮层。基于斯托克斯矢量法入射45°偏振光测量圆偏振度的方法计算量小,且提取出的结构信息最多,成像效果最好。
生物医学成像 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术 斯托克斯矢量 穆勒矩阵 退偏 Biomedical imaging Polarization-sensi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okes vector Mueller matrix Depolarization 
光子学报
2021, 50(12): 121700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