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二十九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36
为了研究不同封装条件对低温共烧陶瓷(LTCC)基板封装焊接后残余热应力的影响, 该文针对不同温变载荷下LTCC基板的热应力变形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 结果显示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验证了数值仿真用于LTCC基板封装焊接后残余热应力仿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零膨胀合金底板和硅铝合金封装条件下3种典型工作温度对应的LTCC基板的热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封装焊接后LTCC基板两侧边缘应力集中, 中间残余应力小, 呈翘曲状态, 采用硅铝合金封装焊接的热应力小于零膨胀合金封装。
低温共烧陶瓷(LTCC) 残余热应力 热变形仿真 封装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LTCC) residual thermal stress thermal deformation simulation package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20): 2930
为实时了解船闸人字门长期满负荷工作可能带来的结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的人字门结构形变在线监测方法。通过对人字门结构进行建模与仿真,弄清门体整体受力分布情况;根据受力分布情况,在人字门上布置若干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实时动态监测门体各部位倾斜角度;将动态倾角变化量转化为结构形变量,建立门体拱度与各点形变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准确反映闸门开、关运行过程;所监测门体最大受力区域为门底枢止水附近,最大拱度在0.1°以内,最大形变量在7 mm以内。
船闸人字门 光纤光栅倾角传感器 门体结构拱度 形变量 动态监测 miter gate of ship lock fiber Bragg grating tilt sensor arch of gate body structure deform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094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80
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多点分布的内部热源加热作用对紧凑型双路TEA CO2激光器谐振腔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直流风扇热交换抑制了高压电源的局部加热效应,通过调整热交换的效率,可在13~22 ℃环境温度范围内,使前后谐振腔镜受到的局部加热形变作用和环境温度引起的热胀冷缩作用基本抵消。为实现更宽温度范围的谐振腔稳定性,在有效热交换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模拟预测的形变规律,提出了谐振腔变形的角度补偿方法。使用传感器获得环境温度与设定初始环境温度的偏差,通过调整伺服电机步数实现对方位角的补偿,补偿值约0.28 step/℃,通过PZT促动器调整悬臂调谐结构末端位移,实现对俯仰角的补偿,补偿值约0.79 μm/℃。
TEA CO2 激光器 局部加热效应 腔体形变 角度补偿 TEA CO2 laser local heat effect cavity deformation angular compens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0): 20230020
1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2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在加工中空薄壁结构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通过刚度理论计算并设计中空等刚度薄壁结构, 依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结果表明, 在弯曲载荷下, 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弯矩最大的中线处附近, 在相同力加载下, 所设计的三种空心矩形截面薄壁结构零件的位移几乎相同, 对于单薄壁结构零件, 由于弹性模量低于实体块零件的弹性模量, 导致其中心所产生的位移小于空心矩形截面薄壁结构零件。对薄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弯曲过程进行仿真, 获得的等效应力应变等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研究结论可以为SLM加工薄壁结构时进行截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选区激光熔化 钛合金 薄壁结构 轻量化 弯曲变形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itanium alloy thin-walled structure lightweight bending deformation
光学学报
2023, 43(21): 2112002
1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洛阳 471003
2 洛阳兰迪玻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 471000
全钢化真空玻璃是一种新型的高端建筑玻璃材料,具有极佳的隔热、隔音、安全性等优点,在现代建筑领域备受瞩目。作为全钢化真空玻璃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物参数对玻璃的等效应力和变形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数值分析了在支撑物形状分别为圆球形、圆柱形、圆环形时,支撑物不同布放间距、排列方式对全钢化真空玻璃的等效应力和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支撑物形状或排列方式如何,全钢化真空玻璃的最大等效应力和变形量都与支撑物布放间距呈正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圆环形支撑物并以正三角形排列方式布放时,全钢化真空玻璃等效应力和变形量最小。此研究通过仿真结果得出了不同形状的支撑物在不同排布方式下合理的布放间距,为全钢化真空玻璃的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钢化真空玻璃 数值模拟 支撑物形状 排列方式 布放间距 等效应力 变形量 fully tempered vacuum glass numerical simulation pillar shape arrangement method spacing equivalent stress deformation
1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114
2 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长沙 410114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低碳材料,其液相环境的碱度普遍高于水泥基材料,势必导致碱骨料反应引起的体积变形不同于水泥基材料。为探究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碱骨料反应行为与液相碱度的关系,选取花岗岩为代表性骨料制备碱激发偏高岭土-矿渣砂浆,研究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浸泡下的砂浆变形行为。结合微观分析表明,碱激发胶凝材料的体积收缩能很好地抑制碱骨料反应产生的膨胀,不同浸泡条件下碱激发偏高岭土-矿渣砂浆会呈现不同的变形行为。碱激发偏高岭土-矿渣砂浆的膨胀是由碱骨料反应生成产物以及原类沸石结构的水化硅铝酸钠凝胶向沸石结构转化所造成的。当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孔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0.209 mol/L时,碱骨料反应会发生。
碱激发胶凝材料 碱骨料反应 偏高岭土 矿渣 变形行为 液相碱度 微观结构 alkali-activated cementitious material 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metakaolin slag deformation behavior alkalinity in pore solution microstructure
1 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7
2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16
3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6
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微型软体机器人通常具有结构尺寸小、柔性可变形等特征,在生物传感以及靶向载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刺激响应型水凝胶材料对外界刺激具有膨胀收缩的能力,是一种优异的微型软体机器人本体材料。目前针对提升微型软体机器人变形能力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材料性能的提升和加工工艺的优化上,而通过微型软体机器人关节结构优化来提升其变形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子聚合加工的双层膜弧形关节的设计方法,有效提升了双层膜关节的形变能力。通过改变双光子聚合过程中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可有效调节pH响应材料的溶胀响应特性,进而获得双层膜关节的变形或驱动能力。进一步,笔者制备了圆心角不同的双层膜弧形关节,结果表明:不同圆心角的双层膜弧形关节在pH响应下的形变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当圆心角为240°时形变率最大,形变率是传统直角形双层膜关节的6.73倍。基于双层膜设计和构建的弧形关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形变能力,为微型机器人的高效驱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激光技术 双光子聚合 微尺度 双层膜 变形性能 laser technique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microscale double-layer membran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中国激光
2023, 50(20): 2002402
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 漳州 363105
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3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济南 250101
使用国产原材料, 制备轻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防火涂料(FR-ECC), 论证了FR-ECC作为防火涂料的可行性。通过轴拉试验和轴压试验研究不同配合比FR-ECC的力学性能, 并利用四点弯曲梁试验研究FR-ECC与钢构件协同工作性能。结果表明: 3种配方的FR-ECC均具有多裂缝开裂和应变强化的特征, 平均抗拉强度1.30 MPa, 平均极限应变1.93%。轴压试验显示: 材料具有良好的受压变形能力, 平均抗压强度3.99 MPa; 适当增加纤维掺量可以提升其拉、压力学性能。四点弯曲梁试验表明: 涂层越薄越能适应较大的弯曲变形; 在涂层厚度不大于10 mm时, FR-ECC随钢梁变形会产生细小裂缝, 而不会起层或剥落。FR-ECC在复杂应力下具备与钢构件协同变形的能力。
防火水泥基复合材料 应变强化 协同变形 界面剥离 fire-resistive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strain?偉dhardening cooperative deformation interface debo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