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18
3 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 上海 201306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外形特殊的绿松石, 体色多呈现浓度不同的蓝绿色, 大部分表面都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浅蓝白色斑块和斑点, 斑块界限模糊, 部分品种表面有类似流纹的结构, 外表与压制绿松石极为相似, 这种绿松石原料主要产自于蒙古, 市场上俗称 “外蒙料”。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仪器, X射线荧光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方法对这类“外蒙料”绿松石的宝石学性质、 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外蒙料”绿松石样品整体外观呈浅蓝绿至深蓝绿色, 颜色分布不均匀, 表面常见白色或浅蓝白色分布不均一的斑块或斑点, 内部常含有石英、 长石、 伊利石还有黄铁矿。 其折射率约为1.60~1.62, 相对密度约为2.43~2.76, 低于我国湖北和安徽的绿松石。 在长波紫外光下, 大部分样品可见较微弱的蓝白色荧光, 在短波紫外光下, 荧光为惰性。 “外蒙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均偏离绿松石理论化学成分值, w(Al2O3)在26.75%~30.30%之间, w(P2O5)在32.54%~36.40%之间, w(CuO)在6.99%~10.73%之间, w(FeO)在1.73%~4.39%之间, w(ZnO)在0.35%~2.93%之间, 属于绿松石——锌绿松石类质同像系列靠近绿松石的端元, 其中普遍含有一定量的SiO2, 质量分数可达2.38%~8.87%, 这一特点与国内其他产地绿松石几乎不含或含有极微量的SiO2不同。 X射线粉晶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显示, “外蒙料”中不均匀分布的颜色斑块的主要组成矿物均为绿松石, 且整体未经优化处理, 为天然绿松石。 红外吸收光谱显示绿松石“外蒙料”的红外吸收光谱为结晶水、 羟基水及磷酸根基团的振动光谱, 与天然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一致。 “外蒙料”绿松石中不同透明度及颜色的杂质矿物的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该绿松石中所含有的白色不透明杂质矿物为钠长石, 白色半透明杂质矿物为石英, 黄铜色具有金属光泽的杂质矿物为黄铁矿。
绿松石 成分特征 红外吸收光谱 激光拉曼光谱 外蒙料 Turquois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Mongoli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7): 2164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2 江西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 江西 南昌330029
近几年摩根石凭借它独特的色彩悄然兴起。采用常规仪器测试、 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 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 对产自莫桑比克的摩根石基本性质、 化学成分特征、 谱学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紫外-可见光谱获得样品主波长、 饱和度、 明度等相关颜色参数; 成分测试显示样品摩根石中Li, Rb, Cs, Mn等含量较高, 计算所得到的晶体化学式为Be3.2090Al2.0757Li0.425Si5.664O18(Na0.1420Cs0.1316); 红外光谱显示, 摩根石的结构振动区主要在指纹区400~1 200 cm-1, 其中900~1 200 cm-1为Si—O—Si环的振动区, 550~900 cm-1为Be—O振动区, 而450~530 cm-1为Al—O振动区。由于摩根石中的Cs元素的含量较高, 而Cs为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 其存在可能令Si—O—Si环振动谱峰向低频位移。拉曼光谱显示1 065 cm-1为Si—O非桥氧伸缩面内振动, 1 000 cm-1左右为Be—O的非桥氧伸缩面外振动, 685 cm-1为Si—O—Si的变形面内振动, 400 cm-1为O—Be—O的面外弯曲振动, 在390 cm-1处为Al—O的面外变形振动, 在320 cm-1处为Al—O的面外弯曲振动。
摩根石 莫桑比克 成分特征 红外 拉曼 Morganite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Cchemical composition IR Ram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8): 217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选取新疆和辽宁岫岩两地不同颜色的软玉, 青玉、 黄玉、 白玉、 碧玉及岫岩的特殊品种——河磨玉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宝石学测试、 红外吸收光谱和X粉晶衍射分析对两个产地不同种类及颜色软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 以探索两产地相近颜色软玉的异同, 为软玉的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岫岩与新疆软玉的宝石学性质相似, 折射率为1.60~1.62, 密度为2.660~3.020 g·cm-3, 密度随颜色的不同有一定差异, 荧光特征均不明显, 两产地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均为透闪石, 其中新疆碧玉中含有少量绿泥石、 伊利石等粘土矿物。 两产地不同种类软玉的X粉晶衍射分析显示, 不同种类软玉的衍射峰峰形特征及衍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软玉的质地及结晶颗粒大小。 红外吸收光谱显示两产地软玉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类似, 对鉴别软玉产地及种属意义不大。
软玉 宝石学 红外吸收光谱 X射线粉晶衍射 新疆和岫岩 Nephrite Gem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injiang and Xiuy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1): 314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佘太翠”玉是一种新兴的玉石, 因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 地处著名历史人物佘太君故地而得名。 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 X粉晶衍射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及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方法对“佘太翠”玉的宝石学特征、 谱学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佘太翠”玉的折射率在1.53~1.54, 密度为2.65~2.79 cm-1, 除纯白色品种硬度偏低(<5)外, 硬度为6.5~7。 “佘太翠”玉除纯白色品种外, 主要成分均为SiO2, 并可含有一定量的其他杂质矿物, 属石英岩玉; 纯白色“佘太翠”玉, 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含量约为63.91%), 并含有一定量的SiO2(含量约为34.85%)和微量的方解石及钠长石, 属白云石玉。
“佘太翠”玉 红外吸收光谱 激光拉曼光谱 石英岩玉 白云石玉 “She tai cui” jad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Raman spectrum Quartzite jade Dolomite jad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0): 278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2 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珠宝中心, 四川 成都610031
3 江西赣中南地质资源调查研究院, 江西 南昌330029
4 河北省珠宝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珠宝中心, 河北 石家庄050091
由于市场上出现猛犸牙饰品并且与现代大象象牙饰品极为相似, 本文通过宝石常规测试、 红外光谱、 X粉晶衍射等研究手段, 分析了猛犸牙的谱学特征并与象牙进行了比较。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包括: 两种牙在折射率和比重方面非常接近, 猛犸牙折射率在1.52~1.53, 大象象牙折射率在1.54~1.55, 猛犸牙比重平均值为1.77, 大象象牙比重平均值为1.72; 采用Schreger 纹夹角来区分猛犸牙和大象象牙时要注意: 因为二者除了在各自牙体外层夹角不同外(本次猛犸牙样品“Schreger”纹理的夹角100°, 而大象象牙夹角115°), 在牙体中层和内层的夹角它们二者大小是相似的以至于无法区分, 另外通常亚洲象牙外层“Schreger”纹理的夹角小于120°, 而非洲象牙则大于120°(这个区别可以用来鉴定亚洲和非洲象牙); 通过红外光谱显示: 与水分子有关的3 319, 1 642, 1 557 cm-1吸收峰在象牙中较明显, 而猛犸牙中则较微弱; 与胶原蛋白有关的吸收峰2 927和2 855 cm-1在象牙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而在猛犸牙中极其微弱, 结果表明, 经过长时间的埋藏, 猛犸牙牙质中的胶原蛋白、 结晶水已严重损失; 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猛犸牙的衍射峰比象牙的分裂更为明显、 峰变尖锐, 说明虽经几千年地下埋藏, 猛犸牙中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晶度有所提高。 由此表明, 猛犸牙经过埋藏后其有机物流失的同时无机物结晶程度提高, 是鉴别两种牙类的重要参考。
猛犸牙 大象象牙 Schreger纹 红外光谱 X粉晶衍射 Mammoth ivory Modern elephant ivory Schreger lines IR XR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9): 233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